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愉快教育”成功的必要前提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

要使学生心情舒畅,乐意与老师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

换言之,如果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学生把老师作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心情舒畅,乐意与老师配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做好愉快教育必须从建立良好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入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本身要为人师表,要敢于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朋友。

其次教师要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和家访的机会加强同学生的联系,使其信任、尊重教师,从而促进愉快教育成功。

二、语言艺术是实现“愉快教育”的重要手段
语言是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工具,因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对学生的心理情绪有着直接影响。

一番幽默的演说、一段风趣的故事都可以使人开怀大笑。

反之,枯燥无味、颠三倒四的讲话听起来会使人厌烦和精神疲倦。

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快,学得有味,执教者首先要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艺术首先是语言的准确、简洁和有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幽默和风趣。

不少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将一件很平常的事讲得有声有色。

一个普通例题经过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加工和处理,也可以成为一道引人入胜的趣味题。

例如,有位教师在奥赛辅导中讲鸡兔同笼应用题“今有鸡兔同笼,共有45个头,116只脚,问鸡兔各几何?”此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口算笔算并用而无法得出结果。

这时老师下令:“全体兔子立正!提起两只前足!”顿时全班同学开怀大笑。

之后,老师又说:“现在兔子和鸡落地的脚一样了吧!鸡兔共有多少只脚落地?”同学们顺利地答出了2×45=90(只)。

“少了多少?”同学们又答:“26只。

”此时很多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这26只就是兔子提起来的前足,因此,兔子有26÷2=13(只),鸡有45-13=32(只)。

三、激发兴趣是实现“愉快教育”的主要方法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兴趣和愉快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因此,作为“愉快教育”,一方面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激发兴趣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除了激发学习动机,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等方法外,主要依赖于数学的内在美和数学本身的趣味性。

还可以通过一些竞赛的形式来激趣。

例如,在教得数是9的加法时,在课堂练习中设计了下面一道练习题:
在下面()里填数,看谁填的结果多。

()+()=9
四、游戏进课堂是实现“愉快教育”的主要形式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娱乐活动,将游戏引入课堂既可增加乐趣,使课堂生动活泼,又可以使学生在欢乐中学到知识。

但在教学中要根
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内容,选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

例如,有位老师编做了这样一个游戏:“由老师提出10个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请班上一个小组的同学集体回答,每个问题只准一个同学回答一次。

答对一题得红花10朵,答错一题,不但不得花,还要从已得的花中扣回5朵。

”当学生答对一题得到10朵红花时,该组学生兴高采烈,其余学生鼓掌祝贺。

当学生答错一题被老师收回5朵花时,该组学生很不服气,其余学生开怀大笑。

游戏做完后该组学生共得55朵花。

最后,老师公布游戏结果,并要求学生将这个游戏编成一道应用题,计算该组学生共答对了几题。

通过这个游戏,既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巩固了新知识,又使学生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是一举多得。

五、减轻学生负担是实现“愉快教育”的有效措施
学生负担过重,一直是小学教育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使其长期闷闷不乐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要搞好“愉快教育”,使学生从根本上心情愉快,就必须减轻学生负担。

这里所指的主要是减轻作业负担,它需执教者深钻教材,精选习题去实现。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尽量减少同类习题的重复,充分发挥每道习题的练习效果,力求用较少的练习来达到较多的目的。

例如,有位教师在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时出了下面一道练习题:
某工人师傅3小时加工了141个零件,照这样计算,他8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
要求:
(1)看作归一问题列式计算。

(2)看作倍数问题列式计算。

(3)看作比例问题列式计算。

通过上面练习,学生既复习了归一、倍数、比例这几类应用题,又加深了对本题的理解,弄清了这几类问题的联系,达到了比练习三道题更好的练习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游戏引进课堂增加乐趣,以幽默的语言去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并注意学法设计和施以技巧指导,学生在师生共建的、极富情趣的教与学的教学环境中,与教师一起品味成功的喜悦和教学的乐趣!(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
县第二小学)
编辑司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