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法学毕业论文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电大法学毕业论文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姓名:学校:学号:指导教师:定稿日期:内容摘要公司作为现代企业中的重要组织形态,一方面促进了投资的全球化、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究其原因,公司独立的法人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作为公司制度的这两大基石往往被人为的操作,造成公司法人人格被无限的滥用,进而损害到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社会法治实践的需要,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随之产生并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滥用公司法人独立人格的行为时有发生,已经严重破坏了公司法人制度的生存环境。

我国公司法中明确规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以上不法行为的规制必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进而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立法中所存在的缺陷,根据法治实践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并采取合理的立法模式,以此来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安全交易;完善建议目录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概述 (2)(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 (2)(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特征 (2)(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条件 (2)(四)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作用 (2)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存在的问题 (2)(一)公司法中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 (2)(二)公司股东权利滥用的内容和承担责任的具体规定比较含糊 (2)(三)我国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条件的规定比较笼统 (2)(四)从我国的公司立法所确定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来看,缺乏可操作性、 (2)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立法的完善 (2)(一)完善公司法人的法律制度 (2)(二)采取合理的概括与列举相结合的立法模式 (2)(三)审慎借鉴英美国家处理公司人格被滥用问题的经验 (2)结语 (2)参考文献 (2)序言公司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公司法人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的市场主体,公司法人独立的人格和股东的有限责任的原则在公司的运转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法人独立的人格,使其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而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这种架构设计也大大提高了股东投资公司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公司法人人格制度出现和发展既有其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影响,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在保护股东利益最大化和鼓励投资多元化的同时,也可能会损害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与公司相关的其他人的利益,究其原因,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股东所实施的滥用公司法人独立人格的行为。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出现有助于解决股东的滥用行为的问题,它通过在某些具体的法律案件中否定公司法人独立的人格,进而揭露隐藏在公司法人背后的真正应当承担责任的股东,并使其承担的责任的范围由有限转为无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公司法人人格否认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很多学者对此作了深入探讨并发表了文章。

直到新《公司法》颁布,我国才在法条中确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虽然新《公司法》关于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在中国公司法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法条的规定过于原则性,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借鉴和吸收国外的立法经验和技术,并结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消除问题,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作用。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概述(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又称为“揭开公司面纱”或者“刺破公司面纱”。

是指国家为了防止某些股东的滥用行为,就在出现具体法律关系中的事实中,明确否定股东应当承担的有限责任,与此同时也对公司法人的独立人格进行否定,使公司的股东对其滥用行为所侵害的利益直接承担无限责任的制度。

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基于特定事由,否认公司的独立法人人格,使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它不是对公司人格的永久剥夺,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又被概括为“揭开公司的面纱”。

1(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特征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不但肯定了公司法人独立的人格,鼓励投资者创立公司,参与公司相关贸易的管理,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平衡了公司、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切身利益,它具有以下特征:1.公司已取得独立法律人格,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这是设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前提条件。

2.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只具有个案法律效力,而不具有普遍性。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只适应于特定的情形,只有出现了公司法人的人格被滥用时才发挥其作用。

3.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对公司法人格被滥用后的一种事后补救措施。

该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是私法上的责任,它在性质上属于民事责任。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条件适用法人人格否定制度一般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具备合法而又独立的法人人格,法人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的独立人格是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前提,而人格否认制度也并不彻底否定公司法人独立的人格。

如果法人没有其独立人格,也就不存在适用法人人格否认的问题。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并不否定法人有效、合法存在,而仅仅是为了否定股东借公司法人的名义来进行滥用的行为规避法律责任,这种否认只给予了公司的债权人追究股东责任的权利,并没有赋予公司债权人能够去申请该公司法人成立无效的权利。

②必须是股东实施了滥用或不正当使用公司人格的行为。

③必须要对债权人利益造成了损害。

公司股东滥用法人人格的行为是造成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际损害的原因,即股东滥用法人人格的行为和利益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损害结果是直接衡量公司法人人格是否被股东滥用的一个重要依据,这里所说的损害不仅包括直接的损失,又包括间接地使公司财产损失致使债权人无法实现其权利。

只有行为人滥用法人人格给债权人造成了损害,才有必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受侵害的人如果不能证明滥用公司人格行为与其损害间存在因果关系则不能取得法院的支持。

如果公司有足够多资产的话,债权人的利益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没有必要要求股东承担责任。

2总而言之,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应该具备以上条件。

如果条件过宽,则会使该制度丧失其存在的意义;相反,如果条件过严,则可能会妨碍交易安全。

(四)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作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存在是为了弥补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缺陷。

有限责任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过程和经济生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消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这些缺陷。

有限责任制度成为了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人格的有利屏障,不利于对公司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也不利于交易的安全,因此需要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来对有限责任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2、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保护债权人利益的需要。

股东的有限责任制度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力度不够充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遏制公司法人人格滥用的行为,从而保障公司正常的运转,保障债权人利益在遭受侵害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救济。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存在的问题自原《公司法》颁布以来,我国公司法人制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许多公司独立的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被公司股东滥用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一些“皮包公司”、人格形骸化的公司等等,严重损害到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破坏了市场交易的秩序。

股东对公司法人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滥用行为,严重损害到公司债权人的切身利益,也与公司法人制度建立的本意相背离。

因此,在存在公司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被滥用的情况下,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就具有了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新《公司法》还承认了一人有限公司,而一人有限公司中发生公司与股东人格混同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新《公司法》针对此种情形,规定了一人有限公司适用法人人格否认的特殊规则。

我国《公司法》中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有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公司法》只是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对公司法人人格和有限责任滥用的范围做出具体的规定, 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公司法中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我国新《公司法》中对股东责任的相对独立性和有限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公司法人人格否制度作为对股东有限责任的补充,也应该有其明确的规定。

因此,应当对公司法人格否认概念进行明确规定,并且明确规定其为公司法人制度的例外情形。

(二)公司股东权利滥用的内容和承担责任的具体规定比较含糊在我国《公司法》中对公司股东承担责任和滥用权利内容的具体规定比较笼统,其只是规定了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主体主要包括实施滥用行为的股东、公司的债权人、被滥用行为损害利益的其他股东和公司法人四种,而对股东滥用权利的行为的判定、滥用股东权利的股东是否是控股股东、是大股东还是其他的小股东以及应该承担怎么样的责任等方面都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

而对赔偿责任也只是做出两种情形,在纷繁复杂的公司法问题显得有些太过于粗略,在解决公司股东利益纠纷的具体司法实践过程中对法律条款的引用都可能会影响法官的审判的公正与否。

(三)我国公司人格否认的适用条件的规定比较笼统对一个以成文法为主的国家来说,法律条文是法官审理案件的重要理论依据。

而我国《公司法》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条件和适用情形只是做出宽泛的规定,在司法实务的过程中面对具体问题时,司法机关对案件的认定和裁判仍有很大的难度。

当然,到底把适用条件规定到什么程度,还需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过于原则性会给司法实践的裁判带来困难;而如果规定的太过于详尽的话,则会影响到法官的自由裁量,况且在面对复杂而又多样公司实务问题,也不可能毫无缺失地把每一种情况都预先设置好。

(四)从我国的公司立法所确定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来看,缺乏可操作性。

我国《公司法》第20条之规定比较概括,在适用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

在滥用行为的范围界定上不明确,在司法实践上会存在一些争议。

正如王保树教授所说:“我国公司法的主要问题是操作性不够,可诉性不强,法律空白多。

”造成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适用上仍然有不完善的方面。

因此我们还社会实践中,应当充分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发展情况情况来发展该制度。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立法的完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发展得不太成熟,容易被动机不纯的股东滥用,面对这种情况,应当查漏补缺,意识到这个制度的缺陷所在,进而使它得到完善。

(一)完善公司法人的法律制度立法并不是能够一步到位的,需要走循序渐进的道路,在立法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善于发挥立法的推动和引领的作用,从国外的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法官造法”的产物,是从属于司法判例范畴的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