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三课时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两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体会古诗的意境,感知诗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 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会写“簸、涯”两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体会古诗的意境,感知诗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2.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浪淘沙》一、导入新课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我们从牙牙学语开始,《春晓》《静夜思》就一直伴着我们成长。

而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成为了作者创作的源泉,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图片展示)。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其一)。

二、讲授新课在学古诗之前,我请同学来说一说学习古诗的方法。

(1)解诗题,知作者(2)解词语,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浪淘沙》(其一)1.板书:浪淘沙(其一)2.齐读课题。

(一)解诗题,知作者1.说一说你对“浪淘沙”这个题目的理解。

浪淘沙:唐代曲名。

2.说一说这首诗描写什么?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

3.作者及背景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传世。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4.自学反馈a同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字词。

簸涯b自主朗读,注意节奏(读通,读顺)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c指名读整首诗。

d全班齐读整首诗。

(二)解词语,明诗意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1.词语解释(1)浪淘沙:指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3)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4)簸:掀翻,上下簸动。

(5)“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

(6)银河: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著名的中国神话传说故事鹊桥相会。

(7)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有百鸟到银河搭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

2.解释句意。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既然你是从天边而来,如今请你带着我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牛郎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3.理解了句意,你能说说诗意吗?万里黄河弯弯曲曲夹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找牛郎织女的家。

(三)多诵读,悟诗情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1)能根据注释和查阅资料来理解诗意真棒,不过老师有点疑问“九曲黄河”你为什么不说千曲,百曲呢?真的是万里沙吗?自古以来黄河相传就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九曲”用了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

(2)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体会到黄河雄伟壮观?交流回答: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3)指导朗读: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力量美表现出来吧!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

看到大家读诗这么积极,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给老师一点温馨提示吧!注意:把字读准,声音洪亮。

把“九曲黄河”“浪淘风簸”读重些,豪迈些。

(4)图片欣赏,感受雄伟这就是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

它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欣赏了远景图,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波涛汹涌、巨浪滔天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虎啸龙吟、震耳欲聋你感受到了什么?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小结:前两句描写了黄河“弯弯曲曲、黄沙滚滚、波涛汹涌”的特点,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雄伟壮观的图景。

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表达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全班齐读。

(2)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想象训练: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着黄河顺流直上,到那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

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资料宝库: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有百鸟到银河搭鹊桥,牛郎织女相会。

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优美。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3)说一说: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诗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

“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织女家,侧面表现了黄河的雄伟。

(4)小结:借描写神话传说,向往着随黄河水能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5)尝试背诵。

(指名背。

全班背。

)(四)课堂练习三、课堂小结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辛苦、劳累,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诗人用精炼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四、板书设计浪淘沙(其一)现实(夸张)神话(想象)向往美好第二课时《江南春》一、导入新课1.检查上节课的掌握情况。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是一个被文人墨客美化了的地方,是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3.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二、讲授新课在学古诗之前,再次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1)解诗题,知作者(2)解词语,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走进《江南春》,欣赏《江南春》的美景(图片展示)1.板书:江南春2.齐读课题。

(一)解诗题,知作者1.说一说你对“江南春”这个题目的理解。

“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作者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

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背景: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

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描写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3.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

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

4.自学反馈a同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字词。

莺旗b自主朗读,注意节奏(读通,读顺)。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指名读整首诗。

d全班齐读整首诗。

(二)解词语,明诗意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

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1.词语解释(1)南朝:东晋灭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区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称。

(2)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3)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

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5)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6)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7)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8)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2.解释句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小结: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摇动。

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又多少楼台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三)多诵读,悟诗情1.学习前两句诗——晴景,写今。

“千里”二字,渲染了江南广袤的大地上黄莺啼叫、绿树丛丛、红花簇簇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象。

“水村、山郭”是静态描写,写“酒旗迎风飘动”是动态描写。

(1)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莺啼;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触觉——风(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3)这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明媚、有声有色、充满生机。

)2.学习后两句诗——雨景,怀古。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诗人又特意让它们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加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