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为筛选和鉴定我省近年选育引进的水稻新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及其他重要特性,为品种审定、推广提供依据,以加快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步伐,特安排本试验。
二、参试品种和承担试验单位(一)区试及生产试验开展早稻、中稻、一季晚稻、晚稻和优质稻等5个类型的区试和生产试验,参试品种126个(不含对照品种),详见附表1、3、5、7、9 。
区试承担单位15个,分别是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郴州市农科所、永州市农科所、衡阳市农科所、益阳市农科所、岳阳市农科所、常德市农科所、湘潭市农科所、湘西自治州农科所、怀化市农科所、邵阳市农科所、桂东县农科所、龙山县种子管理站、桑植县种子管理站、会同县农业局。
生产试验承担单位:早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衡阳市种子管理站、湘潭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永州市种子管理站;中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怀化市种子管理站、娄底市种子管理站、邵阳市种子管理站、龙山县种子管理站、会同县农业局;一季晚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衡阳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株洲市种子管理站、郴州市种子管理站;晚稻、优质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衡阳市种子管理站、永州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郴州市种子管理站、湘潭市种子管理站。
(二)筛选试验开展早稻、中稻、一季晚稻、晚稻等4个类型的新品种筛选试验,参试品种635个(不含对照品种),详见附表2、4、6、8 。
试验承担单位 8个,分别是省水稻所、贺家山原种场、攸县水稻原种场、永州市农科所、怀化市农科所、湘西自治州农科所、桂东县农科所、邵阳市农科所。
(三)不育系鉴定试验(详见附表10)1.分期播种:湖南农业大学、隆平种业、省贺家山原种场2.起点温度鉴定:湖南师大、湖南农大、湖南亚华科学院三、种子提供和接收要求(一)供种要求1、种子质量:纯度98%以上的非包衣种子,其他项目达国家标准。
2、种子数量及分装规格:①早稻、中稻、一晚、晚稻筛选试验:1250g,5×250g;②早稻区试:3500g,14×250g,续试品种和同时参加生产试验的另加2500g,5×500g;③中稻、一晚、晚稻区试:4000g,16×250g,续试品种和同时参加生产试验的另加2500g,5×500g;④优质稻区试:3500g,14×250g,续试品种和同时参加生产试验的另加2500g,5×500g。
⑤不育系鉴定试验:第一年1×800g、第二年1×1000g。
⑥续试品种按湖南省种子管理局湘农种管【2011】8号文件的要求同时送交标准样品种子3公斤及父本、母本种子各100克。
3、分装要求:将参试品种用规格为20×30cm的橘黄色扎绳小尼龙网袋分装,按本款第(2)项的要求分装成250g和500g两种规格,分装成的小袋用编织袋按要求数量装成一大袋,在大袋内外各放置和加挂一个标签,标签上标注名称,参试组别,单位和联系人情况,小包装内不放置标签和作任何标记(需要尼龙网袋的参试单位请与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联系)。
4、按要求填写《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试验种子收样单》一式两份, 详见附表11。
5、种子寄(送)时间:早稻、中稻2012年3月13日前寄(送)到;一季晚稻、晚稻、优质稻2012年4月5日前寄(送)到。
逾期作自动放弃处理。
6、寄送地址: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
7、邮寄试验种子一律要求采用直接送达收件人收的中国邮政“特快专递”方式,不得采用“普通包裹”、“快件包裹”等方式,否则不予收取。
也可直接送达。
禁止将种子直接送区试点。
未按规定寄送种子和缴费的将取消试验。
(二)收种要求各试验点收到试验种子后应及时对品种编号、种子数量和种子质量进行核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与省种子管理局品种科和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联系解决。
各试验品种种子均由省种子管理局品种科统一分组、编号后发给各试验点,各试验点试验时不得再重新分组、编号。
(三)参试费用各品种参试费用具体事宜请与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联系,并将缴费银行回单复印件同参试种子一并寄(送)达。
DNA指纹鉴定和转基因检测费用具体事宜请与湖南省种子质量检测中心联系。
四、试验设计与要求(一)区域试验(TJSD-750-IV土壤紧实度仪)1、试点要求。
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上,排灌方便,无影响试验结果公正性的因素,专人负责,保证质量。
2、试验设计(TMJ-I区域面积测量仪)2.1 早、晚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平方米,全部收获计产,四周设不少于5行的保护行。
试验密度:早稻16.7×20厘米(5×6寸),一季晚稻16.7×26.7厘米(5×8寸),晚稻、优质稻20×20厘米(6×6寸),一般每蔸插2-3粒谷秧。
对照品种:早稻株两优819(中熟组)、陆两优996(迟熟组);双晚岳优9113(中熟组)、天优华占(迟熟组)、天优华占(优质组);一晚C两优343。
播种期:早稻所有品种均在3月25-30日同期播种,一晚所有品种均在5月20-25日同期播种,晚稻所有品种均在6月20-25日同期播种。
2.2 中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3.3平方米,全部收获计产,四周设不少于5行的保护行。
试验密度:20×26.7厘米(6×8寸),杂交稻每蔸插2粒谷秧,常规稻每蔸插4-5粒谷秧。
对照品种为T优272(中熟组)、Y两优1号(迟熟组)。
播种期:所有品种均在4月20-25日同期播种。
2.3所有对照不编号,但对照须安排在第一重复的中间位置,不得安排在两边,第二、三重复所有品种随机排列。
3、田间管理施肥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全生育阶段注意虫害防治,不防病害(纹枯病除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鸟、鼠、禽、畜等危害;每项田间管理措施和测定宜在同一天内完成,如遇特殊天气,同一重复必须同一天内完成。
优质稻组区试要求采用中等施肥水平。
4、试验记载承试单位要严格按照《湖南省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进行调查记载,并填写好《湖南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表》,不得漏项、空项。
5、品质检测所有区试品种均进行品质检测,早稻、中稻品种由怀化市农科所负责取样,一晚、晚稻品种由衡阳市农科所负责取样,优质稻品种由湘潭市农科所负责取样,寄送至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委托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进行检测。
6、抗逆性鉴定6.1 稻瘟病:稻瘟病抗性鉴定委托省植保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湘西自治州农科所进行,鉴定及评价依据:《水稻抗稻瘟病鉴定及评价方法》(DB43/T319-2006)。
6.2 稻曲病:中稻、晚稻、一季晚稻、优质稻稻曲病抗性鉴定委托省水稻所通过人工接种方法进行,鉴定及评价依据:《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DB43/T505-2009)。
6.3 白叶枯病: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委托省水稻所进行。
鉴定及评价依据:《中国水稻品种试验与审定标准》。
6.4 早稻耐寒性由各试验点调查记载;中稻、一晚耐高温试验,一晚、晚稻耐低温试验委托省贺家山原种场进行;中稻耐低温试验委托龙山县种子管理站进行。
7、DNA指纹鉴定和转基因检测:所有区试品种从参试样品中取样,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DNA指纹鉴定和转基因检测。
转基因检测依据:农业部953号公告-6-2007《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成分检测转BT基因抗虫水稻定性PCR方法》、SN/T1202-2003《食品中转基因植物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DNA指纹鉴定方法执行:NY/T1433-2007《水稻品种鉴定DNA指纹方法》。
(二)生产试验(TPSC3-3不锈钢杆太阳能杀虫灯)1、试点要求: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田园化质量较高,肥力水平中等偏上且均匀。
试点要有显目的标志牌(同属国家展示点的按全国农技中心文件要求制作),标志牌格式一致,每个试验小区也应有品种名称标志牌。
各试点务必专人负责试验,认真落实好试验任务,搞好记载,保证试验质量。
2、试验设计:不设重复,在核心区每10个品种设一个对照,间比法排列,首、末小区必须是对照品种,每个品种种植0.2亩以上,同熟期所有品种必须种植在同一丘块,全区收获计产,四周需设置保护行,保护行不少于5行,种植对应品种。
栽插密度:早稻16.7×20厘米(5×6寸),中稻20×26.7厘米(6×8寸),一季晚稻16.7×26.7厘米(5×8寸),晚稻、优质稻20×20厘米(6×6寸)。
对照品种:早稻:株两优819(中熟组)、陆两优996(迟熟组);中稻:T优272(中熟组)、Y两优1号(迟熟组);一晚:C两优343;双晚:岳优9113(中熟组)、天优华占(迟熟组)、天优华占(优质组)。
在核心区外每个品种视实际情况种植0.5亩,以区试相应对照品种为对照,播种量、播种期、种植密度参照当地生产习惯。
生产试验品种、对照不编号。
3、栽培管理:一般按当地生产习惯。
施肥水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全生育阶段注意病虫害防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鸟、鼠、禽、畜等危害;每项田间管理措施和测定宜在同一天内完成。
4、试验记载:承试单位要严格按照《湖南省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进行调查记载;记载项目:生育性状、主要经济性状、产量性状、抗性。
(三)筛选试验(SLY-E称重型高精度电子自动数粒仪)1、试验设计1.1 早、中、一晚、晚稻。
采用随即区组设计,2次重复,小区面积10平方米,全部收获计产,四周设不少于4行的保护行。
试验密度、对照品种、播种期同区域试验。
1.2 所有对照不编号,但对照须安排在第一重复的中间位置,不得安排在两边,第二重复所有品种随机排列。
2、试验记载承试单位要严格按照《湖南省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进行调查记载,并填写好《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观察记载表》,不得漏项、空项。
3、筛选试验不进行室内考种。
4、试点要求、田间管理同区域试验。
五、其他事项(一)试验期间如遇不可预见的灾害影响试验准确性或导致报废的试点,要立即告知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
(二)各试点对试验中出现的极值(如杂株率超标、主要病害发生严重、倒伏超标、产量异常等情况)的相关图文资料(包括发生原因和田间照片)存档并发送至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
(三)试验完成后,区域试验和筛选试验承试单位填写《湖南省水稻区域试验(或预备试验)观察记载报告》;生产试验承试单位填写《湖南省水稻生产试验观察记载报告》,报告包括:试验目的、试点概况、参试品种、试验设计、田间管理、品种评价、生产试验主要性状记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