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校本课程教案
目标
1、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全诗。
活
动
过
程
一、激情导入,解题。
1、师: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教师板书课题:七律.长征)
2、解释“七律”。(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这节课学到现在,相信大家都有收获,请你将本课所采摘的知识之果与大家分享吧!
六、拓展、巩固、迁移。
1. 查字典,弄清文中成语的意思。
2. 练习背诵课文,能背多少是多少,尽自己最大努力。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早寒江上有怀》
第( 9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并背诵。。
3、学生齐读生词后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东晋著名诗人。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文章内容。
2.学生自读,排除字词障碍。
3.师生共同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三、品读诗文(以问题为主展开教学)
1、这首诗一共有8句,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文。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来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课外延伸:搜集关于毛主席的诗词。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清平乐·六盘山》
第( 3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毛泽东。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板书,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5.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练习朗读。
(1)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2)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让同学齐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请同学背诵。
五、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草木篇》
第( 8 )周
活动
2、教师解释课题:清平乐是词牌名,是决定音韵和格律的。
3、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二、读通词,排除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尽量读出韵律来。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重点指导“缚”的声母是“f”,“陕”是卷舌音,“缨”是后鼻音;“雁”的里面是两个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
目标
1.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并背诵。。
活
动
过
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
2.写作背景。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诵读课文。
(1)范读课文,清楚、流畅、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
活
动
过
程
一、激趣引入,了解作者。
同学们,关于战争最近我们学了苏格兰王子打败侵略军的故事,我们记住了布鲁斯;在学吴国和越国的战争时,我们记住了卧薪尝胆的勾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垓下,去学习《垓下歌》。
二、读通词,排除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词,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尽量读出韵律来。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七律·长征》
第( 2 )周
活动
校本课程教案
哈拉海镇第二中心小学
( 五)年组( 下 )学期
进 度 表
周次
内容
1
《论语》第八则:修身做人
2
《七律·长征》
3
《清平乐·六盘山》
4
《垓下歌》
5
《归园田居·其三》(晋)陶渊明
6
《桃花源记》
7
《赠范晔》
8
《草木篇》
9
《早寒江上有怀》
10
《清平调》(其一)
11
《题金陵渡》①
12
《少年行》
13
《登科后》
二、整体感知:
⑴下面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这首诗
⑵推荐学生个读
⑶学生评价。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从字、词、节奏、语调等方面来指导)。
⑷(齐读)
三、赏析研读
问题:
① 诗中哪个诗句是写早寒的呢?(首联)
②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是深秋呢?(木落、雁南飞)
③冬天还没到,为什么就感到寒冷呢?(北风 寒意)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北风(呼啸 凛冽) 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②句读要分明。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课文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1. 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
2. 重点掌握: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2)古今异义字词
五、本课回顾,各说收获
这节课学到现在,相信大家都有收获,请你将本课所采摘 的知识之果与大家分享吧!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朗读“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两句,回答: 提问:抒情主人公采芙蓉花做什么?
4.朗读“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两句,思考: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并背诵。
活
动
过
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
2.写作背景。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诵读课文。
(1)范读课文,清楚、流畅、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
①字音要读准。
②句读要分明。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课文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1. 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
2. 重点掌握: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2)古今异义字词
五、本课回顾,各说收获
3、学生齐读生词后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查阅资料、结合注释了解《垓下歌》的大意。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联系思乡的诗句:你能说说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吗?
★迷津典故
★写作背景
四、课堂小结
本诗是诗人落第后离开长安东游吴越时写的作品,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五、朗读背诵整首诗歌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清平调》其一
第( 10 )周
活动
目标
1.了解作者。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课文
四、疏通文意。
1. 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
2. 重点掌握: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2)古今异义字词
五、本课回顾,各说收获
这节课学到现在,相信大家都有收获,请你将本课所采摘的知识之果与大家分享吧!
活动
总结
校本课程教案
活动内容
活
动
过
程
一、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CAI画面:春天早晨 小鸟啼鸣 落花纷飞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小学时学过的哪首诗?
生:孟浩然的《春晓》。
师:(启发)诗人叹息春天的花朵容易凋谢,写出了诗人微妙的惜春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早寒江上有怀》。(屏幕显示课题)
《赠范晔》
第( 7 )周
活动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