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讲 电视画面与造型元素(1)
第三讲 电视画面与造型元素(1)
2、景别的作用
摄像师通过调整景别,可以对景物删留取舍、组织 并结构画面,制约观众视线、引导注意力,规范画面 内部空间、暗示画面外部空间。
总体作用 远景——重气势; 全景——重气氛; 中景——重形态; 近景——重表情; 特写——重神情。
3、景别变化方法
用定焦距镜头,选
择不同的拍摄距离拍摄
在同一拍摄距离上, 用变焦距镜头拍摄
二、 画面造型元素
景别 高度 角度 运动 光线 镜头 线条 影调 远 仰 正 固定 顺 长 直线 亮调 全 平 侧 推 侧 短 曲线 暗调 中 俯 斜 拉 侧顺 标 折线 中调 近 背 摇 侧逆 逆 特 移 顶 跟 升降 脚
画面造型的实体元素
包括: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环境 a、主体 既是表达画面内容的主要对象,又是结构画面的中心。 主体单一,双主体较少见。 将主体居于画面重要位置 利用各种对比方法突出主体:如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虚 实对比、动静对比等等。 利用线条指引突出主体:把主体放在透视中心利用线条的指引突出主 体,用在静态构图之中。
机位推拉与变焦改变景别的区别
1,机位推拉改变景别,镜头的视场角不变,景物呈现范围较大。 变焦推拉视场角随焦距的变大而缩小。 2,机位推拉景物的空间透视感较强,变焦推拉透视感随焦距的变 大而减弱 3,机位推拉景深范围不变,变焦推拉景深随焦距的变大而减弱
4、景别的画面意义
1)远景
a、适于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但其中必须有主导景象。 其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 风貌、开阔的场面。画面意义通常为“远眺”。
2)全景
a 、主要表现对象,特别是人的形体,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 境和活动空间。 拍摄是要清楚主体的重要性,防喧宾夺主,可选择适当的前景 和不同色调的背景来衬托主体。
b、具有表意与叙事两种作用,以表现意境,创造气 氛为主。 拍摄时着重于环境的渲染和烘托,表现出被摄体的一般 性质及其空间位置。
帮助观众了解事件或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民族特色、 区域特色等。 帮助观众了解人物的身份、职业特点以及人物的性格爱好,文化素养 等。 有人把环境当作一个角色来着意体现,也有人有意淡化环境以形成特 定风格。
三、电视画面的景别
1、景别的划分
景别------指画面中主体的范围和视觉距离的变化。 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划分景别------运用电视镜头表现手段,根据内容的 需要,确定画面中主体的远近和大小。
四、 拍摄角度
1、 拍摄高度
1)平角 画面具有平视平稳效果,透视关系正常不变形(用中焦镜头), 是一种纪实角度。是新闻摄像最常用的拍摄高度。 不利于空间层次、空间深度的表现。如果追求构图平稳,不要 大的透视关系,用平角度拍摄最为合适。 注意事项:注意地平线,避免中间等分。可利用角度来控制地 平线的位置。
b、具有强烈的表情性质。 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 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不能滥用。 c、有强调加重的作用:特写画面通过描绘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 排除一切多余形象,从而强化了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好似一个 惊叹号。 d、由于特写侵害了被摄体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常被用于作转 场镜头。
电视画面时间的分类
影视时间
现实时间 故事时间 心理时间
5、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表现具象
表现运动
运动表现
6、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
电视画面既是一种技术产品,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作品。 1、电视画面的时空信息应清晰准确,简明集中 这是由电视画面的特性所决定在,在有限的框架范围内 表现稍纵即逝的运动影像,观众无法进行仔细的观察,在主 题表达和主体表现过程中,应是画面内容简洁,时空信息清 晰准确、简明集中。 2、电视画面的光色还原要力求真实、正确 电视画面的色彩表现收到硬件设备技术要求的限制,无 法像人眼那样识别更多层次的色彩和光影,在拍摄的过程中, 要尽量的选择好合适的光圈和色温、白平衡,是画面光色表 现尽可能得到还原。
4.4 拍摄角度
2、 拍摄角度
1)正面 表现被摄对象正面特征。 充分展示被摄体的横线条,产生对称、均衡、庄重、稳定、 严肃的效果。 显得呆板无生气。
常用在口播、政治性会议, 拍建筑物,产生平静面
被摄体的视线方向位于画面的一侧或在画面之外,从而使其具有明确 的方向性。多用于对话、交流、会谈、接见场合,有平等的含义。
压缩——
可用几秒钟或几分钟时间表现一些漫长的过程。植物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小鸡的出壳等等。 冻结(定格)—— 可以将电视画面的某个瞬间或者人物运动的某个时刻凝定下 来,起到像照片一样凝固瞬间的效果。 颠倒—— 突破现实时间线的顺向流逝,自由地组合过去、现在和未来。 (神话、背景介绍、科幻节目) 变速(快镜头和慢镜头)—— 为了配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者叙事方式的表达,可以将电 视画面的表现时间放大或者缩小。
画面应力求简洁,特别要注意避开背景中那些明亮夺目 易分散观众注意物体。
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画面主 体,其他人物往往作为陪体或前 景处理。
5)特写
a、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提示被摄对象的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
拍摄人物特写避免变形。
构图力求饱满,构图恰当的特写会将我们的眼睛自然引向屏幕外的空 间,想象出一个完整的形象。
利用形象的完整性突出主体
用运动摄像,利用景别、角度的变化将主体突出。 主体在场景和镜头画面中占据的时间必须长于其它对象。
b、陪体
帮助主体体现画面内容,使画面内容表达更加明确,更加充分。
均衡画面,美化画面。 对情节发展、事件的进展起推动作用。
陪体切忌喧宾夺主,或平分秋色
c、前景 用于直接表达画面内容。 表现故事、事件的时间、季节、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有助于画面气 氛的表达。 增加画面的空间深度感。 美化画面,均衡构图。 表现运动节奏。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越近感觉越快。
当表现人与物的关系时,以人与物的连接线为结构线。
4)近景
a、常被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是将 被摄主体推向观众眼前的一种景别。新闻播音中就常用这 种景别。 b、近景具有达意性质。 拍摄人物近景就是取其精神,主要是表现人物表情、手 势。由于受限制,对聚焦的要求严格。
c、适应于电视屏幕小的特点,在电视摄像中用得较多。
2、与镜头、画幅的区别
在涉及造型处理时多称画面,涉及时间结构时多称镜头。说镜头 组接,画面剪辑,而不称镜头剪接。
在导演部门和制片部门称为镜头而不称画面,在摄影、摄像部门 称画面。
3、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
1)屏幕显示特性 色彩失真 ,色彩失真,中间层次少 画面无纯黑部分 有强光漫射现象 屏幕上光点亮度消失不同步
c、具有定位作用。
大多数节目的开端、结尾部分都用全景或远景。远景、 全景又称交代镜头。
拍摄时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的 特征化反映。
3)中景
a、表现人的动作:全景表现人的行为,那中景表现人的手臂活动。
拍摄时重视具体动作和情节。
b、中景带有叙事性质:多表现两人以上的群体,展示人物间的交 流,表现对话。
《电视摄像》
第三讲 电视画面与造型元素
2011级广播电视编导丏业
主要内容
电视画面的概念与特性 画面造型元素
景别
拍摄角度
一、电视画面的概念与特性 1、电视画面的概念
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 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就电视摄像而言,电视画面是 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 片断,又称电视镜头。
4.
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
1)单向性:构图一次成功。 2)连续性 3)时限性:不管是长镜头还是短镜头,展现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容量必须少而精。 必须互相补充:分切拍摄,组接叙述。 4)同时性
延伸—— 将几分钟内发生的动作扩展为仿佛是数倍亍此时间的场面。 (不同角度拍摄下的跳高比赛的瞬间)
d、后景 表明主体所处的环境、位置及现场氛围。 可以使画面产生多层景物的造型效果和透视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避免与主体的影调、色调相近或雷同。
坚持减法原则,利用各种艺术手段简化背景,否则画面就会景物繁复, 层次混乱。
避免干扰主体形象的线形结构。
e、环境
创造气氛表达情绪,展示作品风格。
缺点是不利于立体、空间表现。
3)斜侧
斜侧角度包括前侧和后侧,是一种最常用 的角度。在拍摄两个人时能分清主次。
过肩镜头:以记者的后侧为前景,拍摄被 采访者的前侧,把视觉重点置于被采访者 身上,主体突出并且有深度感,画面有变 化。
4、背面
有把观众带到现场的效果,有身临其境的参与感。
具有一定的悬念。
3、镜头运动时力求稳定、流畅、到位 电视画面的表现是模拟人眼来观察和记录影像,因此 在拍摄过程中要注意画面要符合人们观看的习惯画框要平 稳,运动表现要尽量匀速。
4、注意同期声的采录 “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来”,电视画面造型是一 种视听语言,声音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期声的运 用,可以是电视画面的现场感更强,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 境的感觉,更有利于将观众带入事件中。
2)平面造型特性
利用人的视觉经验创造出具有纵深感的画面 利用物体运动体现画面空间深度和立体感 利用摄像机运动突破画面的造型局限
3)框架结构特性
通过框架对被摄景物做不同范 围的截取形成景别 框架构成被摄物体在画面重的
相对位置
框架形成画面稳定的参照 框架形成运动速度的参照
3、
心理角度
1)客观角度
依据常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习惯而进行的旁观式拍摄。
是基础性的、主流形态的拍摄角度。影视作品中最常用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