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法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学生:xxx指导老师:xxx xxx(湖南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金霞污水处理厂采用了A-O法(缺氧-好氧法)处理生活污水。
A/O是Anoxic/Oxic 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除磷脱氮效果1前言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排出的水,它是从住户、公共设施和工厂的厨房、卫生间、浴室及洗衣房等生活设施中排出的水。
这类水中通常含有泥沙、油脂、皂液、果核、纸屑和食物屑、病菌、杂物和粪尿等。
其中,40%是无机物,60%是有机物。
相对于工业废水而言,生活污水的水质较为稳定,浓度较低,也较容易通过生物化学法进行处理。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按流程和处理程序划分,可分为预处理工艺、一级处理工艺、二级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工艺和污泥处理工艺,以及最终的污泥处置。
其工艺的确定,是根据城市水环境质量要求、来水水质情况、可供利用的技术发展状态、城市经济状况和城市管理运行要求等诸方面的因素综合确定的。
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有A-O或A-A-O工艺、SBR工艺、氧化沟工艺等类型。
本次实习单位长沙金霞污水处理厂于1999年12月20日破土动工扩建,该工程包括厂区和管网建设两部分,总投资人民币2.66亿元。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于2003年9月竣工并投产运行。
扩建后的污水厂的处理能力由原来的6万吨/日提高至18万吨/日,服务范围由老城区扩大到了便河区、金霞开发区和四方坪地区,汇水面积由原来的13.57平方公里扩大到28.12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由原来的26.5万人增加到45.38万人。
随着金霞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本市的污水处理能力由原来的20万吨增加至32万吨,污水处理率由原来的27.5%提高到41%。
金霞污水处理厂采用了A-O法(缺氧-好氧法)处理生活污水。
A/O是Anoxic/Oxic 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2A/O工艺特点1、采用先进的A/O工艺系统,耐冲击负荷、耐毒性、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好,同时基本无剩余污泥产生。
2、装置具有脱氮除磷功能,出水可直接排入天然水体。
3、采用低密度材料作为过滤介质,污物截留量高,出水水质好。
4、设备可埋入地下:基本不占地表面积,无需盖房、保温,地表可绿化。
5、本流程可设计微机自控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管理维护方便。
6、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3金霞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水污泥泵房剩余污泥污泥外运污泥脱水贮泥池金霞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BOD5进水=100mg/L,出水≤20mg/LCOD 进水=230mg/L,出水≤60mg/LSS 进水=200mg/L,出水≤20mg/LTN=25 mg/L NH3-N≤15 mg/LTP=32 mg/L 磷酸盐≤0.5 mg/L 若出水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必需要回流到厌氧池重新处理。
4各流程单元功能说明(一)、格栅池污水由粗格栅池(栅缝宽度为25mm)进入污水总管集中流经细格栅池(栅缝宽度为6mm),经两道格栅拦截后,污水中较大颗粒的固体杂质被去除,避免堵塞管道、水泵和填料。
(二)、沉砂池两个滚筒式沉砂池进行间歇运作,沉砂池上方设有一个真空机将池底的无机颗粒抽上送到集砂池外运。
沉砂池的功能是从污水中分离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例如砂、炉灰渣等。
(三)、厌氧池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专性好氧的不动细菌在厌氧条件下处于压抑状态,以菌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为能源,把有机物吸收到细胞内转化成聚β羟丁酸贮存起来,同时将体内多聚磷酸盐分解为可溶性磷酸盐排出体外,经过厌氧压抑释放的不动细菌,在好氧状态下具有很强的吸磷能力,将污水中的磷酸盐吸收转化为多聚磷酸盐贮存体内.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的磷越多,则在好氧条件下吸收的越多,利用排剩余污泥达到去除污水中的磷的目的,厌氧池内配液下搅拌系统,以防沉淀。
在厌氧池中设置大量组合式填料,可以附着生长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膜。
池内设有逆时针旋转的旋转叶片,在较高的有机负荷下,通过微生物的生化降解以及吸附絮凝等作用,高效率地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
通过回流硝化液,缺氧池中污水发生反硝化反应,含氮污染物转化成氮气,有效降低氮污染。
(四)、好氧池接触氧化段主要应满足好氧微生物去除碳源需氧量即BoD和硝化细菌将NH3-N转化NOX所需的高氧环境和污染物质与生物相充分反应的接触环境。
通过附着在填料上的大量好氧微生物,池内有24台转蝶曝气机其中6台是双数转蝶曝气机18台单数转蝶曝气机,进一步氧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成对环境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污水中的氨氮及有机氮化合物被氧化成硝酸盐(硝化反应),与厌氧池中的反硝化形成硝化--反硝化系统,避免了污泥在沉淀池产生大量浮渣。
(五)、二沉池二沉池选用了圆形周边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沉淀池。
由于活性污泥层的吸附澄清作用,混合液中的污泥颗粒不断与悬浮层中的活性污泥碰撞、吸附、结合、絮凝,产生良好的澄清作用,提高了沉淀效果。
浮渣集中在配水渠道的小块面积上,通过安装在撇渣设备竖臂上的叶片刮集,驱动配水渠末端的浮闸堰门排除。
排泥由池底中心的排泥口通过排泥管进入污泥泵房,其中80%的污泥回流至厌氧池,20%的污泥进入贮泥池。
(六)、贮泥池贮泥池内为防止污泥中的磷因厌氧析出,设有潜水搅拌器,并采用较短的贮泥时间。
剩余污泥排入贮泥池经过脱水将污泥外运。
5除磷脱氮效果从七十年代中期人们发现并开始研究污水除磷工艺技术以来,已有大量关于除磷机理的研究论文发表,国内外也已有众多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各种除磷工艺技术在运行。
有的污水处理厂在实际运行中除磷效果较好,也有的污水处理厂在实际运行中除磷效果不尽人意。
5.1A/O法除磷的机理A/O法除磷的机理大家公认的是聚磷菌先在 A/O池的A段处于无氧状态,在此状态下,聚磷菌吸收污水中含有的乙醇、甲酸、乙酸、丙酸等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贮于细胞内作为营养源,同时将细胞内已有的聚合磷酸盐以PO4-3-P的形式释放于水中。
而在有氧状态下,聚磷菌将细胞内存在的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产生能量,这时能将污水中的PO4-3-P超量吸收于细胞内,又以聚磷酸盐的形式贮存在细胞内,这些磷最终以污泥的形式排出,从而达到从污水中去除磷的目的。
5.2污水中除磷的影响因素5.2.1 溶解氧(DO)的影响溶解氧的影响包括两方面。
首先必须在厌氧区中控制严格的厌氧条件,这直接关系到聚磷菌的生长状况、释磷能力及利用有机基质合成PHB的能力。
由于DO的存在,一方面DO将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而抑制厌氧菌的发酵产酸作用,妨碍磷的释放;另一方面会耗尽能快速降解有机基质,从而减少了聚磷菌所需的脂肪酸产生量,造成生物除磷效果差。
其次是在好氧区中要供给足够的溶解氧,以满足聚磷菌对其储存的PHB进行降解,释放足够的能量供其过量摄磷之需,有效地吸收废水中的磷。
一般厌氧段的DO应严格控制在0.2mg/L以下,而好氧段的溶解氧控制在2.0mg/L左右。
5.2.2 BOD的影响废水生物除磷工艺中,厌氧段有机基质的种类、含量及其与微生物营养物质的比值(BOD5/TP)是影响除磷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有机物为基质时,磷的厌氧释放和好氧摄取是不同的。
根据生物除磷原理,分子量较小的易降解的有机物(如低级脂肪酸类物质)易于被聚磷菌利用,将其体内储存的多聚磷酸盐分解释放出磷,诱导磷释放的能力较强,而高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诱导释磷的能力较弱。
厌氧阶段磷的释放越充分,好氧阶段磷的摄取量就越大。
另一方面,聚磷菌在厌氧段释放磷所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其吸收进水中低分子有机基质合成PHB储存在体内,以作为其在厌氧条件压抑环境下生存的基础。
因此,进水中是否含有足够的有机基质提供给聚磷菌合成PHB,是关系到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能否顺利生存的重要因素。
一般认为,进水中BOD5/TP要大于15,才能保证聚磷菌有着足够的基质需求而获得良好的除磷效果。
为此,有时可以采用部分进水和省去初沉池的方法,来获得除磷所需要的BOD负荷。
首先是BOD负荷(F/M),它是A/O法生物除磷工艺的一个关键参数。
A/O法除磷工艺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聚磷菌,而聚磷菌大多为不动菌属,其生理活性较弱,只能摄取有机物中极易分解的部分,通俗地讲即只能吃“极其可口”的食物,例如乙酸等挥发性脂肪酸,对于BOD5中的大部分有机物,例如固态的BOD5部分、胶态的BOD5部分,聚磷菌是难以吸收的,甚至对已溶解的葡萄糖,聚磷菌也都“懒”得摄取。
因此,有机物尤其是低分子有机物是激发聚磷菌同化作用的必备条件,A/O生物除磷工艺应保持较高的BOD负荷。
有文献报道,通过试验确定:BOD负荷在0.21~0.50kg·BOD5/kg·MLSS·d之间时,磷的去除和有机物的去除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BOD负荷在0.20kg·BOD5/kg·MLSS·d以下时,除磷效果有所下降;BOD负荷在0.10kg·BOD5/kg·MLSS·d时,除磷效果极差。
这一试验结果也验证了上述理论。
5.2.3 氧化态氮(NO-n-N)的影响硝态氮包括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其存在同样也会消耗有机基质而抑制聚磷菌对磷的释放,从而影响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对磷的吸收。
另一方面硝态氮的存在会被部分生物聚磷菌(气单胞菌)利用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从而影响其以发酵中间产物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发酵产酸,从而抑制了聚磷菌的释磷和摄磷能力及PHB的合成能力。
A/O法除磷的前提是聚磷菌在厌氧段内大量地释放磷,然后进入好氧段才能超量摄取磷,但是厌氧段中氧化态氮的存在会抑制聚磷菌的同化作用,其原因是氧化态氮可以激发回流污泥中脱氮菌的活力,而脱氮菌具有较高的繁殖速度和同化多种基质的能力,导致聚磷菌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而不能充分释放磷,也就无法在好氧段大量吸收磷。
因此氧化态氮的存在将严重影响系统的除磷效果。
但是在生产实际中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些氧化态氮进入厌氧段,只是要尽量控制其进入量,有文献报道厌氧区内氧化态氮的浓度低于1.5mg/L时,对磷的释放影响较小。
5.2.4污泥龄(SRT)的影响由于生物脱磷系统主要是通过排除剩余污泥去除磷的,因此剩余污泥量的多少将决定系统的脱磷效果。
而泥龄的长短对污泥的摄磷作用及剩余污泥的排放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泥龄越短,污泥含磷量越高,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也越多,越可以取得较好的脱磷效果。
短的泥龄还有利于好氧段控制硝化作用的发生而利于厌氧段的充分释磷,因此,仅以除磷为目的的污水处理系统中,一般宜采用较短的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