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建筑思潮建筑091尹新2009051081 浅谈解构主义浅谈解构主义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091尹新2009051081内容提要:3000字左右引言:解构是一种十分个人的、学究味的尝试;一种小范围的试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表现性。
解构主义是对正统原则、正统秩序的批判与否定。
解构主义不仅否定了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而且也对古典的美学原则如和谐、统一完美等提出了挑战。
关键字:解构主义、随机性、非线性建筑正文:1.解构主义的产生解构主义是借用哲学的一个名词。
解构主义早在1967年前后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却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
它特别之处就是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喜欢在结构表面或几何上进行设计,形成建筑设计原则的改善与重塑。
理论的核心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经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在反对国际式风格的探索中,一些设计师认为解构主义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新理论,而被应用到不同的设计领域,特别是建筑学。
解构主义最大的特色: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反对把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对立起来的二元对抗方式。
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无绝对权威,是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的设计,主张多元、主张模糊,这是解构主义的精神实质。
在解构主义哲学思潮形成之前,建筑文化中的“解构”因素就已经存在,为了更为准确地认识解构主义建筑思潮,我们还应当把视线投向更宏观的西方现代文化领域,去进一步探寻其产生的根源。
邹德侬1990年发表的《从现代艺术的角度看解构主义——迟到的“反形式”和“纯建筑”》一文,指出在西方现代绘画、雕塑等艺术领域中,类似解构的“非”、“反”现象早已存在。
2.解构主义的代表早期解构主义的代表有盖里、莫斯等,盖里的早期建筑作品深受现代艺术的影响,在建筑形态构成上,他将完整的建筑形态进行破碎处理,然后重新进行随机性组合。
盖里被认为是解构主义最有代表性建筑师,特别是他在20世纪90年代末完成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设计表现了对整体的否定和对于局部的注重。
盖里的设计手法就像是把建筑拆散,然后重新拼合,形成不完整,甚至七零八落的空间造型。
这种破碎产生了一种新的空间,具有更多活力,也更具特色的表现力。
极具个性,他的大部分作品中很少掺杂社会化和主观意识的东西。
他常常采用多角的平面、倾斜结构、倒转形式以及多种材料形式,同时将视觉效应运用到图纸中去。
盖里使用断开了几何图形来打破传统,对他而言,断开意味着探寻一种未知的社会秩序。
在许多方案中,盖里将形式与功能脱离,建立了一种不是整体的建筑结构,而是一种成功思想和抽象城市结构。
大多数时候,他把建筑工作与雕刻同样来对待,这种三位结构图通过集中处理就拥有了多种形式。
(1)盖里作品分析:浅谈古根海姆博物馆概况:A.设计手法及过程人们在惊叹于古根海姆博物馆造型的同时,会提出“这座建筑是如何设计出来的”疑问。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设计过程和手法同盖里以往的诸多建筑一样,都借助于先进的电脑设备辅助,把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到前所未有的层面。
设计中,自文艺复兴以来大量使用建筑模型后,但是由于图纸与模型的空间表现力仍有局限,因此设计者们还是无法“随心所欲”地创作。
盖里那极富变化的理念是无法用传统手段来表现的,如果没有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盖里也只有妥协而被迫选用平稳大同的空间形式。
B.功能分区古根海姆博物馆共五层,地上四层和地下一层。
博物馆展厅分为永久性作品的陈列厅、临时性作品的陈列厅和精选当代艺术家作品的陈列厅三大部分。
第二、三层南面的连续规整排列的方形展厅为永久性作品的陈列厅,临时性作品陈列在首层被拉长的向东延伸了的长条形陈列厅,精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则散布在博物馆内部一系列梭形空间之中。
这些梭形的空间跳跃分布在永久性和临时性展厅之间,以便参观者可以有联系地同时参观三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品,以免在不同艺术品之间画上严格的分界线。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南面朝向毕尔巴鄂的老城区,所以盖里选择了方整规则的立方体外观造型和内部空间,并用西班牙当地的石灰石外墙材料营造空间来陈列永久性展品。
博物馆北面朝向新城区,盖里塑造了一系列“零乱”、“疯狂”的外观造型和内部空间,并选用最具时代感的太空金属材料钛金属板与永远代表现代感的钢和玻璃作为外墙材料营造空间来陈列当代艺术家作品和临时性作品。
虽然盖里的设计理念是把固执保守留给过去,让新奇幻想拥抱现在,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把时代与历史割裂,而是让两者在对比中求和谐、矛盾中求共存。
思考:A、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选址在城市门户区域——旧城的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进入毕尔巴鄂的一条主要高架通道经过基地的一角,是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道。
在内维隆河北岸眺望整个城市,古根海姆博物馆是最引人注目的首要城市滨水景观。
对于如此重要的地段,盖里拿出了一个目前为止建筑学历史上最胆大的解答: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拼接而成,形式与人类建筑的以往实践毫无关系,脱离了任何习惯的建筑经验。
在盖里通话般的设计下,建筑,这一首已停止数千年的音乐又重新弹奏起来,奏出令人流连忘返的乐章。
将建筑表皮处理成了沿各个方向弯曲的双曲面,从而随着太阳光入射角的变化,建筑的各个立面会产生不断变动的光影效果,避免了大体量建筑的沉闷感。
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斐尔·莫尼欧对它由衷叹服道:“没有任何人类建筑的杰作能像这座建筑一般如同火焰在燃烧。
”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落成之时,它以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被报界惊呼为“一个奇迹”,称它是“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
”延伸:A.美国加州公司总部:“双筒望远镜”,其一边是曲面型的屏幕墙,夕阳的影子能显示在上面,其另一边是似森林般密度的柱子,以铜箔覆盖在柱子表面。
这座建筑外形完全模仿望远镜,有点像放大的玩具,,它一方面表明盖里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显得盖里不够成熟。
B.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魏斯曼博物馆:这座建筑是盖里成熟的作品。
从此,外形极不规则,与传统建筑决然不同的一种建筑形式,随着盖里声名的传播在各地拔地而起。
3.解构主义建筑形态构成手法(1)表现主义激情的释放当代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建筑历史上连绵不断的非理性主义暗流的延续与再现。
纪念性建筑作为最受社会公众关注、也最为强调艺术性的重要公共建筑类型,而这些建筑有着亘古不变的形式,随着解构主义建筑思潮的兴起,那些僵硬、程序化的纪念性表达被彻底打破。
开端则是著名解构主义建筑师丹里伯斯金德主持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2)随机性与偶然性的追求解构主义建筑师强调设计过程的随机性与偶然性,他们拒绝表现任何预先存在的内容,否认任何规定性的前提,他们重视体验、直觉与机遇的作用追求形式不受约束的自主变异。
他们试图通过对完整构图和惯常形式的扭曲、倾覆和裂解,获得意想不到的建筑形态,正如莫斯所宣称的“我不想提供那种单一化和头脑简单的答案。
如果每个作品仅是简单的对称、简单的平衡或单纯的线性……”(3)错乱与冲突的表达解构主义的目的在于颠覆并创造不安。
他们反对妥协,反对满足的、适应的、以及后代同行的文脉建筑或者新古典主义,他们要建筑拒绝传统的形式,我们要建筑拥有更多,要建筑受伤、衰败、混乱甚至破裂。
2005年度的普利兹克奖得住汤姆梅恩,以其充满动势的建筑形态来抵制现代主义建筑形式的简单化倾向,其创作动机源于一种打破秩序和惯性、建构充满自由精神、富有个性色彩的另类没学冲动。
4.广义的解构主义:更为夸张的延伸与释放(1)解形与拓扑---所谓“解形”就是指,将建筑形态从欧几里得几何体系中解放出来,打破平面、里面和顶面之间的界限,取消里面概念,于是建筑形态不能单凭立面、立面就可以进行把握和解析。
库哈斯设计的西雅图公共图书馆,是运用拓扑手法进行建筑空间与形态构成的典型作品。
(2)非线性建筑:当代解构主义建筑新走向非线性建筑作为解构主义建筑的最新走向,它为解构主义的随机性与偶然性、错乱与冲突等非理性手法套上了科学理性的羁绊。
提到解构主义和非线性建筑,不得不提的一个人是扎哈哈迪德,扎哈的设计作品反映了解构主义建筑形态的演变动态。
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
这一光环主要源于她独特的创作方式。
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却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哈迪德说:“我一直相信好的建筑应当是具有流动性的,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舞蹈时刻。
我只遵循我自己的规则。
”5.解构主义建筑的问题及发展解构主义虽然在声势上很浩大,在建筑学前进的路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其本身存在许多的实际问题。
解构主义理论尝试从建筑语言上重新组合,实现建筑表达的真实意义。
虽然成功做到了反传统的建筑手法,但同时造成了千奇百怪的建筑形象,和人们对解构主义的错误理解。
在不多的优秀解构主义作品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主义之外的一种理性意识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说,解构主义完成了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挑战。
但是考虑到其自身的一系列问题,如:结构太过复杂,工程实施难度较大和高昂的造价、建筑破碎感强烈、没有延续城市文化,从而无法有机的与城市融合在一起。
因此,很多人对解构主义理论依旧存在保留心理;这些问题是解构主义本身的弊端,也是它无法为国际建筑主流的原因。
它仅仅是一种尝试,是艺术表现形式的挑战而已,无法成为市场化。
荷兰建筑师库哈斯为中央电视台设计的新大楼,或许会成为解构主义建筑在新世纪的一个里程碑性的建筑。
它打破了传统呆板的摩天大楼格局,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用“美与力的雕塑”来形容它毫不过分,造价也同样是高的惊人,可能达100亿人民币。
然而这种实验性质的建筑,是否具有存在的现实意义呢?原本可以用十分之一的钱完成同样功能建筑,却选择这样的一个方案,大概也只能在“暴发户”的思维作用下的中国才能得到实现。
不过仅仅从建筑学的方面去研究,这座建筑确实是建筑设计的一种创新。
结语:综上所述,由于解构主义自身存在着大量问题,可以进行如下推测:解构主义仅仅是一种建筑表达形式的探索,却无法取代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后工业社会影响的现代主义仍将是世界建筑的主流。
解构主义和当今的其他流派(如:新现代主义、驻足不前的后现代主义、强调老城价值的“新都市主义”以及“环境主义”等等)仅仅是对未来建筑发展起很大推动和启发作用的建筑理论而已。
资料来源1邓庆坦邓庆尧《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2国萃《艾森曼来到贝尔拉格——从符号学角度看消费社会中的建筑法则》3张春单王福魁《从解构主义哲学到解构主义建筑》/question/282840641.html/view/8042618cd0d233d4b14e69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