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是13篇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是13篇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经典版)敬爱的党组织: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党一向对青年寄予殷切的希望。

教育和培养好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奠基工程。

现在的大学生是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他们肩负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伟大使命,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1世纪将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世纪。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艰巨复杂的开创性的建设,把我们党建设好至关重要。

大学生党员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国内社会生活中,能不能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对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实现党的纲领和路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坚持党员标准关系到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由工人阶级组成的。

党的先锋队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党能否制定一个符合国情的、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基本路线。

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

正确路线的贯彻要靠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而这又取决于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取决于党员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因此,只有坚持了党员标准,不断增强党性,才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当今世界,国际风云变幻,西方国家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计地加强意识形态的渗透。

从国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经济体制转型期间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明显和亟待解决,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多样化。

在这种情况下,党员能不能头脑清醒、自觉地坚持党员标准,牢牢树立共产理想,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前途,关系到中华民族能不能在新世纪中实现复兴。

第二,坚持党员标准关系到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党员是组成党的肌体的细胞。

吸收什么人入党,党员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是取决于党员的数量,而是首先取决于党员的质量。

过去,我们打败了800万用美式武器装备起来的军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因为我们党和党领导的军队具有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坚强战斗力。

现在,我们党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这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充满艰辛和坎坷。

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同样要靠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力。

大学生党员将逐渐走向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大学生党员的战斗力成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必须在大学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坚持党员标准,培养众多具有开拓精神、实干精神和牺牲精神的大学生党员。

这是新时期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任务。

第三,坚持党员标准关系到党与群众的关系。

党员队伍状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党的宗旨,能否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

党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即要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来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还要通过广大党员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带动群众。

党员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人民群众对党的认识,除了通过党的纲领路线外,更直接的是通过党员,特别是身边党员的实际表现作出判断的。

因此,坚持共产党员标准,不仅仅是党员个人的形象问题,更是关系到党与群众的关系,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严地位不可侵犯. 是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与所有其他阶级政党不同之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我希望,有一日我能够加入党伟大的事业中,当我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因为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曾经献给了我最崇高的信仰——中国共产党。

汇报人:2011年6月2日敬爱的党组织:为期一个月的党课学习结束了,最后一节课我们小组成员一起做了党课心得的总结,谈及了各自的入党动机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由以前的或盲从、或功利等不正确的入党动机到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意识的入党动机,我们小组的每一个人都成长了,在思想认识上上了一个台阶。

从思想上入党是成为合格共产党员的第一步,党课让我在意识形态上认识到:共产党有着先进的性质,是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是建设伟大中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力量;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有着伟大的社会主义信念,有着马克主义的先进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乐于奉献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积极争取加入这样一个先进的组织就要求我要从现在开始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要求来提高自己,从思想上入党,我同样以能够以这样先进、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荣。

党课虽然结束了,对于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来说,追求进步、提高自我才是迈出了第一步;而我,也将牢记党课学习到的一切关于党和党员的知识,在我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要求自己。

古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树立“终生学习”的观点,向历史学习、向当代的先进典型学习、向周围的优秀同学学习。

只有不断地谦逊学习,始终不懈地严格要求自己、最求进步,才能始终保持积极性和先进性,才能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成为更为时代需要的人。

我们不能沉浸于已有的成果,不能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我们更当倍加珍惜今日的成果,更当坚定信念和道路,发扬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更好的贡献!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建设最有力的后备军,要始终清醒地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更应如此。

积跬步、汇小流,万众一心终能实现伟大的理想,那么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党课学习将我引上了通往先进、优秀共产党的光明大道,我必将尽我所能地不断学习提高,努力向着党的方向奔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就是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服务科学发展。

我们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未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机关事业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发展,践行发展。

作为一名青年人我们最迫切、最需要、直接的发展就是提高自身素质,增长自身才干,锻炼自身能力,学习、服务、实践科学发展观,在“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中,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专门人才。

青年人要提高认识,一心一意跟党走,强化政治素质。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政治经济环境变化较大,各方面的困难和挑战较多,如何能够通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问题的实质。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领导,一心一意跟党走,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来胜利。

我们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素质才能站得稳立场、受得住考验、走得对方向。

加强理论学习,当务之急就是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来提高认识、谋划工作、指导行动。

我们要刻苦钻研,专心致志学本领,提升专业素质。

我们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我们必须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我们一定要科学规划目标,统筹安排计划,刻苦钻研学习,争取做到一年一个课题、五年一项成果、十年成为专家。

首先,不能只满足于有的知识,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地追求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地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自己成为学习型的新型人才,更好地适应机关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真正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指导实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深入基层、深入实践,自觉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我们要追求完善,把握机会练才干,充实综合素质。

新时期机关的很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尤其当遇到重大事件时为更好的完成工作,需要临时借调人员充实力量。

我们常常作为最有活力、精力和干劲的新鲜血液,补充到各个临时岗位。

为了迅速进入状态、融入工作,我们必须在日常工作之中坚持多学、多看、多听、多练,不断充实自己的综合素质。

从提高应对复杂关系的协调能力、提高全面处理问题的统筹能力、提高完成困难任务的执行能力,入手全面完善充实综合素质。

我们要平和豁达,宠辱不惊对挑战,培养心理素质。

我们要追求心灵的平衡和谐,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不为浮名所累,不为私利所缚,不为权欲所惑,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征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们一定要保持一颗自信的心精神百倍干工作,保持一颗平常的心荣辱不惊对挑战,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人民。

xx大报告对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作了全面的总结、提炼,鲜明地回答了旗帜问题、道路问题、奋斗目标问题,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完成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个系列重大理论问题的精确概括,使我们党和国家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后第一次形成了一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对21世纪中期尤其是本世纪头20年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路径作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

深刻领会xx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对于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近几年来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也是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抉择。

xx大报告对这一时代命题又做了重申和强调。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和谐社会,没有和谐社会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讲,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结合高校实际研究和谐师大建设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大学孜孜以求的理想。

我们学校富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一笔宝贵财富。

如何才能扎实有效地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进程,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把握好三个基本出发点。

其一,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十分广泛,但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目标,就是能够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和谐校园。

这应当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所以说,和谐校园是大学的理想追求。

其二,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一切要依靠师生,一切是为了师生。

广大师生既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体,也是和谐校园建设成果的享有者,同时,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目的所在。

一句话,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校园就是为广大师生而建设。

所以说,以师生为本是和谐校园的根本。

其三,和谐校园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文化建设,贯穿其中的必然是长期凝练而形成的大学精神并始终用这种精神去教育师生、引导师生、鼓舞师生,使校园真正成为全体师生员工乐在其中的精神家园,引导师生员工真正做到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