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指导思想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广大教师钻研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营造相互学习、适度竞争、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我院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评价对象
第二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下称综评)的对象为我院所有承担本科授课任务的专兼职教师。
第三条综评为每三年一个周期,每学期评价对象人数占各系、部专兼职教师总人数的20%,且为该学期承担授课任务的教师。
如该教师在综评学期担任两门以上课程授课任务的,综评课程可由教师自主选定其中任意1门。
第三章评价标准
第四条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贯彻学院督导、系部领导、教研室同行和听课学生多方参与、以学生评价为主的原则,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评价的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条督导、领导、同行和学生依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分别侧重于从教学规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四个角度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第六条教务处在汇总相关评价数据后,根据不同权重计算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得分。
其中,学生评价结果占40%,督导评价结果占30%,领导评价与同行评价结果各占15%。
第四章实施步骤
第七条每学期初教务处根据相应比例,分别确定各系部需参加综合评价的教师人数,由教务处根据该学期教学计划运行实际,在随机抽取的基础上,与相关系部协商确定参加综合评价教师最终名单。
第八条每学期学院教学督导、系部领导和教研室同行对评价对象的听课次数应分别不少于2次,其中教学督导、系部领导每次听课不少于2课时,教研室同行每轮次听课不少于1课时。
第九条督导、领导及同行应对照各自的听课标准,根据教师课堂实际表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凡是评价分数为95分以上或在60分以下时,应在记录表的备注栏中对打分理由作出详细的说明。
在某一个被综评对象加权方差大于100时,如存在某一听课人评分的偏离平方大于加权方差2倍以上的情况,该听课人的评分将视为无效。
第十条同一听课人不得以两种以上身份(督导、领导、同行)对同一次授课进行评价。
若身份存在重叠的,则应根据不同的身份及其听课标准分别开展听课。
第十一条督导、领导及同行听课应于学期校历16周前完成,相关记录表的电子版先行提交,并在学期结束时打印签名后
将纸质版及时提交教务处。
某一类听课未开展或未按照要求提交听课记录表的,该类评价分数记为零分。
第十二条教务处在每学期末组织学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开展网上评教,收集学生评价数据。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听课工作量计算及其后续激励的相关办法另行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