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上一页
下一页
I 基本概念
评价分类 1.按研究对象分类 . (1)宏观评价 ) (2)微观评价 )
Back
2.按照评价时间范围分类 . 事前评价采用的是道路开通前的信息; 事前评价采用的是道路开通前的信息; 事后评价采用的是道路营运后的信息。 事后评价采用的是道路营运后的信息。
上一页
下一页
I 基本概念
Ⅱ 道路安全评价概述
道路安全评价的意义 (1)通过事故防治和减缓事故严重程度提高道路 ) 的安全性; 的安全性; (2)减低道路网事故率; )减低道路网事故率; (3)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包括事故、伤残及死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包括事故、 此类损失代价将会减少; 亡,此类损失代价将会减少; (4)提高道路设计者的道路安全意识。 )提高道路设计者的道路安全意识。
上一页
下一页
RV = Z
DD × V +S D
Ⅲ 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
交通事故致死率
Back
D RZ = × 100% % D+S
RZ——交通事故致死率; 交通事故致死率; 交通事故致死率 D——全年或一定时期内的事故死亡人数; 全年或一定时期内的事故死亡人数; 全年或一定时期内的事故死亡人数 S——全年或一定时期内的事故受伤人数。 全年或一定时期内的事故受伤人数。 全年或一定时期内的事故受伤人数
DD × V +S D
Ⅲ 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
亿车公里事故指标
Back
关于车公里数,可采用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关于车公里数,可采用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以每辆车的年平均运行公里数乘以运行车辆数; ① 以每辆车的年平均运行公里数乘以运行车辆数; 用道路长度乘以道路上的年交通量(或由年平均日交通量 ② 用道路长度乘以道路上的年交通量 或由年平均日交通量 推算出年交通量); 推算出年交通量 ; 以所辖区全年总的燃料消耗量(升 除以单车每公里平均 ③ 以所辖区全年总的燃料消耗量 升)除以单车每公里平均 燃料消耗量(升 车公里)。 燃料消耗量 升/车公里 。
上一页
下一页
RV = Z
DD × V +S D
Ⅲ 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
Back
当量死亡人数
Ds=D+K1D1+K2D2 = +
分别为当量死亡、 式中 Ds、D、D1、D2——分别为当量死亡、死亡、轻伤 、 、 、 分别为当量死亡 死亡、 和重伤人数; 和重伤人数; K1、K2——分别为轻伤和重伤换算为死亡的换算系数。 分别为轻伤和重伤换算为死亡的换算系数。 、 分别为轻伤和重伤换算为死亡的换算系数 系数K1和 应遵循统一的折算原则制定 系数 和K2应遵循统一的折算原则制定
遵循的原则
Back
1.科学性原则 . 2.可行性原则 . 3.实际性原则 . 4.可比性原则 .
上一页
下一页
I 基本概念
制约因素
Back
1.影响因素众多 . 如人口密度、人口的年龄构成、居住区的结构、 如人口密度、人口的年龄构成、居住区的结构、车辆 保有量及组成、交通流量、公共交通设施、 保有量及组成、交通流量、公共交通设施、路网长度 及质量、地理及气候条件等等。 及质量、地理及气候条件等等。 这些因素之间又互相关联、互相影响, 这些因素之间又互相关联、互相影响,而要确定其相 关关系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关关系又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于每一个因素只能反映问题的一个侧面, 由于每一个因素只能反映问题的一个侧面,若要全面 评价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评价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则应当在评价模型中引进尽 可能多的变量。 可能多的变量。
Ⅱ 道路安全评价概述
共同点
道路安全评价是对现有或将建的道路工程项目或 交通工程项目、 交通工程项目、任何与道路用户有关的其他项目 的正式审查, 的正式审查,并给出项目存在的或潜在的安全问 题和安全性能方面的审查报告。 题和安全性能方面的审查报告。 道路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检查道路或道路建设是否 存在潜在的事故风险和安全性能问题。 存在潜在的事故风险和安全性能问题。
Ⅱ 道路安全评价概述
3. 道路安全评价的实施时间 .
(1)阶段一: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阶段一: 路线走向、建设标准和主要规范、 路线走向、建设标准和主要规范、考虑对现有路网 的影响、出入口控制、 的影响、出入口控制、确定交叉口数量与类型 (2)阶段二:初步设计阶段 )阶段二: 对平纵横线形、 对平纵横线形、交叉口进行道路安全评价
上一页
下一页
RV =
D V
Ⅲ 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
2.相对指标 . (1)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 )
RV = D × 104 V
Back
式中 RV——每1万辆机动车的事故死亡率; 每 万辆机动车的事故死亡率; 万辆机动车的事故死亡率 D——全年或一定期间内事故死亡人数; 全年或一定期间内事故死亡人数; 全年或一定期间内事故死亡人数 V——机动车保有辆。 机动车保有辆。 机动车保有辆
Ⅱ 道路安全评价概述
道路安全评价的内涵 1.道路安全的评价主体 . (1)技术要求 ) 评价人员对道路设计、交通工程要有丰富的评价经验。 评价人员对道路设计、交通工程要有丰富的评价经验。 (2)公正性要求 ) 公正的指出道路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公正的指出道路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得因对设计存 有偏见而无端挑剔设计中的问题, 有偏见而无端挑剔设计中的问题,也不能仅利用个人的专 业特长而忽视其他工程师的经验。 业特长而忽视其他工程师的经验。 (3)独立性要求 ) 评价工作过程、评价结论不应受业主和设计人员的限制。 评价工作过程、评价结论不应受业主和设计人员的限制。
I 基本概念
Ⅱ 道路安全评价概述
Ⅲ 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
Ⅲ 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
安全度评价指标 1.绝对指标 . 交通安全度评价绝对指标有四项,即事故次数、 交通安全度评价绝对指标有四项,即事故次数、死亡人 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Back
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 年 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起 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 亿元。 人死亡、 人受伤, 亿元。 人死亡 人受伤 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
例题
上一页
下一页
RV =
D V
Ⅲ 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
2.相对指标 .
Back
上一页
下一页
RV =
D V
Ⅲ 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
万人交通事故死亡率
Back
D R P = × 104 P
RP——每1万人的事故死亡率; 每 万人的事故死亡率 万人的事故死亡率; D——全年或一定时期内的事故死亡人数; 全年或一定时期内的事故死亡人数; 全年或一定时期内的事故死亡人数 P——统计区域人口数。 统计区域人口数。 统计区域人口数
2001 482 1857 20.6
2002 470 1480 24.1
2003 434 1692 20.4
2004 610 1818 25.1
2005 1036 2924 26.1
上一页
下一页
RV = Z
DD × V +S D
Ⅲ 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
亿车公里事故指标
Back
D RN = N
× 108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
I 基本概念
Ⅱ 道路安全评价概述
Ⅲ 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
I 基本概念
Back
道路交通安全系统评价
以一个地区或一条道路为研究范围对象, 以一个地区或一条道路为研究范围对象,通过收集资 事故调查、 料、事故调查、现场测量等手段获得与研究对象范围 内相关的信息,通过事故指标、 内相关的信息,通过事故指标、隐患指标及风险指标 等,应用适合的评价方法对研究范围进行安全程度的 评价。 评价。
上一页
下一页
பைடு நூலகம்V = Z
DD × V +S D
Ⅲ 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
亿车公里事故指标
Back
某高速公路一年间共发生交通事故86次 某高速公路一年间共发生交通事故 次、伤115人、死亡 人 死亡23 其长度为60km, 全程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人 , 其长度为 , 全程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000辆 / 日 , 辆 试计算其事故率。 试计算其事故率。
上一页
下一页
D D 115 RV 2== × Z N V60 × 15000 × 365 D+S
Ⅲ 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
Back
亿车公里事故指标
RN1 =
86 60 × 15000 × 365 ×
108=26.2次/亿车公里 次 亿车公里
RN 2 =
115 60 × 15000 × 365
× 108 =35.0人/亿车公里 人 亿车公里
Ⅱ 道路安全评价概述
3. 道路安全评价的实施时间 .
(3)阶段三;施工图设计阶段 )阶段三; 对道路线形、交叉口、标志标线,信号、 对道路线形、交叉口、标志标线,信号、照明等进行道路安 全评价。 全评价。 (4)阶段四:开放交通之前 )阶段四: 对竣工道路及各类附属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对竣工道路及各类附属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发现那些 在图纸上难以发现的安全问题和危险路况, 在图纸上难以发现的安全问题和危险路况,提出必要的整改 措施。 措施。 (5)阶段五:开放交通之后运营一段时间 )阶段五: 现有道路的道路安全状况的调查与评价, 现有道路的道路安全状况的调查与评价,进行道路黑点的鉴 别与改造设计
RN 3 =
23 60 × 15000 × 365×
108 =7.0 人/亿车公里 亿车公里
下一页
RV = Z
DD × V +S D
Ⅲ 评价基本方法及应用
Back
综合事故率
R= D ×104 VP
R——综合事故率,也称死亡系数,即1年间或一定时期内 综合事故率,也称死亡系数, 综合事故率 年间或一定时期内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 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 D——全年或一定时期内事故死亡人数; 全年或一定时期内事故死亡人数; 全年或一定时期内事故死亡人数 V——机动车拥有量; 机动车拥有量; 机动车拥有量 P——统计区域人口数。 统计区域人口数。 统计区域人口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