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随着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增加,对吉芬商品(属于劣质商品)的需求增加。
2、需求规律的例外: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低收入者的某些普通食品价格上涨,购买量也增加。
3、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格的含义和运行机制。
最高限价分析所谓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1)最高限价的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2)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3)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
实施最高限价,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造成短缺;(4)要保障最高限价的顺利实施,必须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
如凭证供应;(5)最高限价只宜短期、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
保护价格分析所谓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就是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个价格之上进行。
(1)保护价的目标是保护生产者的利益;(2)保护价高于均衡价格;(3)实施保护价,往往出现供过于求现象,造成生产过剩;(4)政府应收购过剩的产品,否则出现黑市交易;(5)保护价只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现。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1)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重要性:必需品|Ed|﹤1、高档品|Ed|﹥1;(3)商品用途;(4)时间。
总之,除(2)外都是正比!需求价格弹性与总销售收入关系:(1) Ed>1:价格下降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减少;(2) Ed=1:价格下降或上升,销售收入保持不变;(3) Ed<1:价格下降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上升销售收入增加。
需求交叉弹性的基本类型:(1) Eij>0:替代品,越接近1替代性越强;(2) Eij<0:互补品;(3) Eij=0:无关品。
需求收入弹性的基本类型:(划分“低档品”与“高档品”的标准)(1) E y=1: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同比例;(2) E y>1:高档品;(3) E y<1:必需品;(4) E y=0:收入变动,需求量不变;(5) E y<0:收入增加买的少,收入降低买得多的低档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基本类型:(1) Es =1:价格变动和供给数量同比例;(2) Es >1:弹性充足;(3) Es <1:弹性不充足;(4) Es =0:完全无弹性;(5) Es =∞:完全有弹性。
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1)时间;(2)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3)投入品替代性。
总之,除(2)外都是正比!第2章消费者行为分析基数效用论(1)基数效用绝对数度量效用的大小。
商品效用可以进行数量比较,可以加总求和。
(2)基数效用论将效用分为总效用(TU)和边际效用(MU)。
(3)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理论进行分析的。
序数效用论(1)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用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衡量。
(2)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的。
边际效用(1)MU=△TU/△Q(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MU>0:总效用以递减速度增加;MU=0:总效用达到最大值;MU<0:总效递减。
无差异曲线:带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曲线。
偏好的基本假设:(1)完备性;(2)可传递性;(3)非饱和性(非对称性):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非少。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越高;(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商品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得到以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凸向原点。
消费者均衡点: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上点的切线的斜率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即MRSxy=P1/P2商品价格变化产生两种效应:(1)收入效应:名义收入不变,当商品价格变化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数量的变化。
(2)替代效应:实际收入不变,该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导致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
第3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厂商: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其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
主要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企业形成的理论:1、企业形成: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
2、企业的本质: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3、交易费用: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1)交易双方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2)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契约所花费的成本。
4、企业节约的交易费用(1)一种生产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合作不需要签订契约;(2)内部生产一部分中间产品降低一部分交易费用;(3)企业内部专业技能员工,降低企业从其他企业购买相应服务的交易成本。
5、交易费用不同的原因:信息不完全。
生产及相关概念1、产出:有形、无形2、投入: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3、投入分类(短期):可变投入:变动资产;不变投入:固定资产。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1、短期生产函数:Q=f=(L,K)2、总产量、平均产量AP=TP/L,边际产量MP=△TP/△L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4、曲线特征(1)总产量曲线:先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以递减的速度增加;达到极大值后,总产量递减。
(2)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品曲线都是先增后降;边际产量可以降为0或者为负。
定义: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
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5、曲线之间的位置对应关系(1)TPL 与MPL:斜率——边际;拐点——顶点;顶点——零点(2)MPL 与APLMPL> APL, APL递增MPL=APL,APL最大MPL < APL,APL递减规模报酬:企业内各种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时,即生产规模变化引起产量变化之间关系。
规模报酬三类:(1)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比例等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2)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3)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
规模报酬规律:(1)规模小:规模报酬递增;(2)适度规模:规模报酬不变;(2)规模大:规模报酬递减。
成本含义:(1)显成本:购买租用生产要素实际支付的货币,即会计成本;(2)隐成本:企业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自有生产要素)的成本。
利润含义:(1)总成本(经济成本)=显成本+隐成本(2)经济利润(超额成本)=总收益(销售总额)-总成本(3)正常利润=隐形成本=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正常利润是厂商对自己所能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4) 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经济利润+隐性成本当经济利润=0时,会计利润=隐性成本举例:农民麦当娜讲授钢琴课每小时20美元,有一天他在自已的土地上用10小时种了价值100美元的种子,他引起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他的会计师衡量的成本是多少?如果这些种子带来价值200美元的作物,麦当娜赚了多少会计利润?他赚到了经济利润吗?答:机会成本是300;会计成本100;会计利润100;没有。
(总成本是显成本+隐成本,正常利润属于成本,且属于隐成本,所以授课所得最高的报酬为隐成本200元,加100元会计成本。
)短期成本函数分析TC=TFC+TVC;A TC(AC)=TC/Q;AFC=TFC/Q;A VC=TVC/Q;MC=△TC/△Q总成本曲线:(1)总固定成本平行于横轴;(2)总成本和总可变成本变动规律一致:先递减增加,后递增增加。
不同之处在于总成本曲线起始于纵轴一个截点,该截点为总固定成本。
2、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曲线:(1)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变动规律一致:先随着产量增加迅速下降过最低点上升(U形特征);(2)平均固定成本开始降幅很大,而后降幅变小逐渐接近横轴。
各成本曲线关系:(1)边际成本曲线与总成本曲线:①边际成本曲线最低点对应总成本曲线的拐点;②在拐点前:TC以递减的速度增加;③在拐点点后:TC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2)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①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②在最低点前:MC<AC;③在最低点后:MC>AC;④在最低点的时候:MC=AC;注意: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快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边际量和平均量相交于平均量的极小值。
第4章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
市场结构划分标准:(1)行业内企业数目;(2)产品差异化程度;(3)进入障碍。
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卖者和买者众多,没有任何一方能够操纵市场价格。
所以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出发的水平线。
市场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的均衡点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由给定的价格水平P出发的水平线就是厂商的需求曲线,厂商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一价格水平。
TR=P*Q;AR=TR/Q;MR=△TR/△Q注意:P=MR=AR;完全竞争厂商“三线合一”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1、MR=MC: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2、利润最大的含义:有利润时利润最大,有亏损时亏损最小。
完全竞争市场上,P=MC=MR,经济利润为零。
垄断市场上,P>MC=MR,有正经济利润。
无论是竞争性市场还是垄断市场,MC=MR都是均衡的条件。
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1、厂商的需求曲线和行业的需求曲线完全相同;2、曲线特征: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随着销量的增加,边际收益下降的比平均收益更快。
完全垄断企业均衡产量决策的基本原则:1、MR=MC: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2、完全垄断市场不存在供给曲线。
完全垄断企业定价法则:(P-MC)/P = -1/Ed其含义为:在边际成本上的加价额占价格的比率应该等于需求价格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P = MC/[1+(1/Ed)];结论:价格P与Ed 成正比。
价格歧视(差别定价)1、价格歧视分为三级:一级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每一单位产品都按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此时消费者剩余为0。
二级价格歧视(批量作价):价格因购买数量而异。
三级价格歧视: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将消费者分为不同组,各组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
2、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1)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将购买者分组;(2)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地隔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