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形势下,绿色港口已成为国内外各港口的重要发展战略。
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绿色港口建设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美国洛杉矶-长滩两港联合实施的“圣佩罗湾洁净空气行动计划”(San Pedro Bay Clean Air Action Plan)、纽约-新泽西两港联合实施的“洁净空气措施和港口空气管理计划”(Clean Air Initiatives and Harbor Air Management Plan)、荷兰鹿特丹港实施的“里吉蒙地区空气质量行动项目”(Rijnmond R egional Air Quality Action Program)、澳大利亚悉尼港实施的“绿色港口指南”(Green Port Guidelines)等,这些行动都很大地改进了港口环境质量,提高了港口的绿色度。
本文以悉尼港为例系统介绍其近年来绿色港口建设实践及经验。
悉尼港概况悉尼港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New South Wales)东部,是澳大利亚第二大集装箱港口,每年吞吐量约占全澳总量的1/3,对澳大利亚的经济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每年吞吐价值约500亿美元的货物;每年为NSW创收25亿美元,创造17 000个就业岗位;对临港产业的贡献是100万美元/艘次。
悉尼港建设绿色港口的实践近年来,悉尼港将绿色港口理念融入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行业的瞩目。
本文从7个方面介绍悉尼港建设绿色港口的实践。
1 水体质量多种港口活动都可能造成港口水体污染,例如船舶生产/生活废水的排放、陆地雨水/废水的排放、船/岸溢油事故等,悉尼港充分认识到这些活动对港口水体环境带来的威胁,为此采取了应对措施。
针对船舶生产/生活废水,悉尼港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船舶管理。
例如:在船舶加油过程中采用防漏技术;派专业人员对危险品(油、气和化学品等)作业进行现场监督。
针对陆地雨水/废水,悉尼港安装雨水收集处理装置,雨水经处理后能够达到澳大利亚饮用水标准然后再用于花园浇灌和卫浴冲洗,节水可达45%。
2003年悉尼港在其波特尼港区安装了3套此种装置,后来又在全港范围内推广。
针对船/岸溢油等突发事故,悉尼港划定了4 n mile应急海域(见图1和图2),并组建了一支装备先进(拥有全澳最长的10 km“海上柔性浮式拦油栅栏”,每小时可回收100 t浮油)的应急队伍24h待命,为使应急队伍时刻保持临战状态,悉尼港每年至少要举行3次应急演练。
2003年悉尼港共发生212起突发性污染事故,均得到了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妥善处理。
图1悉尼港区应急反应海域Fig.1Area of operations for port-related emergencies in Port Botany图2 波特尼港区应急反应海域Fig,2 Area of operations for port-related emergencies in Port Botany2 空气质量为减少港口废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悉尼港积极配合NSW州政府实施相关法规,例如,配合州环保局实施“空气政策的政府行动”(Government′s Action forAir Policy);配合州交通局实施“交通运输的政府行动2010”(Government′s Action for Transport 2010)。
由于与公路相比铁路是较为清洁的运输方式。
相同运量条件下,公路油耗量是铁路的9.3倍,废气排放量是铁路的10~15倍。
悉尼港力争最大限度地使用铁路进行运输,铁路运输量明显增长,波特尼港区的集装箱铁路运输量在1998年还不到13万TEU,而在2007年则达到了30万TEU(见图3)。
图3波特尼港区铁路运输量(万TEU)Fig.3Port Botany rail volumes 1998 to 20073 噪声控制悉尼港降噪声的措施主要有:开设噪声投诉热线;成立噪声管理委员会;制定噪声管理计划。
悉尼港开设了24 h噪声投诉热线,对每一起投诉电话都认真对待,先弄清楚噪声源,再和噪声责任方一起来减少噪声。
2003年悉尼港共接到噪声投诉电话111起、2006年27起、2007年34起,虽然2007年比2006年稍有上升,但较之2003年已有很大的下降。
此外,悉尼港每百艘次船舶噪声投诉也有较大幅度下降(见表1)。
表1悉尼港每百艘次船舶噪声投诉Tab.1Noise complaints per 100 ship visits悉尼港还主持成立了一个三方(港口、社区和政府)噪声管理委员会,定制噪声管理计划,定期开展“减噪行动”,并给港口装卸设备加装消声装置;对港口员工进行环保教育;禁止叉车等装卸设备在夜间鸣笛;调整集卡运行时间表(见图4)。
图4波特尼港区集卡到达分布图Fig.4Port Botany container truck arrivals by hour of day4 生物多样性悉尼港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行动,2003年悉尼港资助悉尼大学生态研究中心进行“海洋生物栖息地研究”;资助NSW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局进行“波特尼湾双纹鸟生存状况研究”,然后根据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来制定生物保护方案。
5 垃圾管理悉尼港垃圾主要有3类:建拆垃圾;港口生产垃圾;办公室垃圾。
为减少垃圾生成,悉尼港实施WRAPP (Waste Reduction and Purchasing Plan)计划。
针对建拆垃圾,悉尼港在工程招标阶段要求所有投标者在标书中说明如何降低垃圾生成量,如何充分回收利用垃圾;在施工阶段要求中标者最大限度的降低垃圾的生成量,并充分回收利用垃圾。
2003年共有77 671 t建拆垃圾被回收再利用,2007年共产生了6 235 t建拆垃圾,其中有3 525 t被回收再利用(其中包括2 915 t混凝土,610 t木材),再利用率达58%。
针对到港船舶产生的大量的垃圾,悉尼港方要求到港船舶必须使用油水分离器对油污水进行处理,并将船舶垃圾输送到岸上进行处理。
在输送的工程中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泄露。
针对办公室垃圾,悉尼港依据WRAPP,努力降低办公耗材的使用,并优先采购环保办公用品。
6 危险货物管理针对危险货物,悉尼港按照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危险货物进行管理。
目前,悉尼港所实施的关于危险货物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nternational Maritime Dangerous Goods Code);“危险货物规范1999”(Dangerous Goods Regulation 1999)和“危险货物法案1975”(Dangerous Goods Act 1975)等。
悉尼港依照这些法规积极开展稽查,并对违规者提起诉讼。
2003年针对液体散货开展稽查2 781次;2004年3 331次;2007年对违规者共开出了559张罚单。
同时,悉尼港还建立了SHIPS(Sydney’S Integrated Port System)系统,该系统详细记录了各种危险货物的来源、发往地以及危险等级等信息。
此外,悉尼港还对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船舶进行信誉管理,鼓励它们提高危险货物的管理水平,降低危险货物污染风险。
7 环保教育及培训没有员工的支持与理解,一切措施及法规都难以有效实施,悉尼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长期致力于员工环保教育,并通过培训等手段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环保培训教育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员工。
悉尼港经验总结多年来悉尼港在建设绿色港口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走在世界前列。
总结其多年的绿色港口实践行动,可得出下列经验:1 加强立法、严格执法目前,澳大利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已相当完备,悉尼港严格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并将法规落到实处。
2 提高员工环保意识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是建设绿色港口的重要方面,悉尼港基本上每名员工都参加了环保专业培训,培训覆盖面积很广。
3 积极与政府、社区合作建设绿色港口不单单是港口的个体行动,需要包括政府和社区在内的多方共同参与。
悉尼港积极与政府合作,例如,配合NSW实施相关运输法规、检验检疫法规、危险货物管理法规等。
此外,悉尼港还积极与社区合作,例如,资助社区教育、资助悉尼航海博物馆建设等。
我国绿色港口的发展现状国外港口都把绿色理念运用到日常运作和对未来码头的设计及建设中,加强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应急防范能力建设,并且建立完善的绿色港口政策和管理条例,在港口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实现中水回用,对港口实行绿色管理。
在港口的运作过程中,倡导优先使用先进的环保技术与生态技术,通过集约化经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我国的一些港口也意识到发展绿色港口的重要性,都朝着绿色港口的方向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上海港于2005年初在我国率先开展绿色港口建设规划方面的研究,并积极探索“上海港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时地把如何实践上海地区“生态港”建设列为重要研究课题。
天津港为了改善港区环境质量,采取了消除与限制并举的治理措施,优化港口布局,将港口分成北疆港区和南疆港区,形成“南北疆并举,黑白分家、南散北集、两翼腾飞的战略格局”,积极推进货场设施建设、大规模的港区绿化建设以及“北煤南移”战略的实施。
秦皇岛港制定了《秦皇岛港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并通过制定煤尘、粉尘、污水、噪声等考核指标,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环境管理好坏直接联系起来,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
深圳港在老码头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新码头高起点建设的基础上,积极与国际先进港口开展环保合作,争创“环境友好型生态港”。
营口港通过绿化工作扩大规模、提高档次,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广泛的公众参与,合理的监督管理机制,树立建设生态型绿色港口的理念。
青岛港通过创新思路、创新方式,坚持科技兴港、人才强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有青岛港特色的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港口建设明显滞后,尚处在起步阶段。
由于我国能源匮乏、环境日益恶化,绿色港口作为一种能耗少、污染小的新型港口是港口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绿色港口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当前,虽然我国一些港口的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来,我国港口落后国际先进港口很长一段时间。
长期以来,由于港口在规划建设时缺少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考虑,较少把环境等可持续发展因素列入港口评价体系。
港口经营者的管理理念中缺少环境保护意识,港口的生产装卸过程缺乏污染处理设施等诸多因素,导致我国港口环境遗留问题比较严重。
当前港口的生态环境建设大都停留在港区绿化、污染源的治理等低端层次上,对港口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节能减排措施的实施以及港口环境管理体系的创新等诸多环节还存在很多误区;港口的环境保护政策缺少相应的管理条例;绿色港口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很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