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西安灞桥区庙会活动介绍2020
今年春节西安灞桥区有啥好玩的?全在这了!
2019“西安年·最中国”的活动已经拉开大幕,西安市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满满,在灞桥区的广场社区、景点村庄,也早已
装点了各色的彩灯、喜庆的灯笼、美丽的鲜花、精致的装饰,营造
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不仅如此,灞桥区中国年新春盛典暨新时代民
俗文化年展活动也已经正式拉开序幕,与您一起喜迎新春。
今年的灞桥区“西安年·最中国”春季系列活动紧扣“西安年·最中国”活动主题,按照“喜庆、祥和、欢乐、安全、文明、
整洁”的理念,安排了12大项百余场次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
主题活动,将为您带来传统与现代、古老与时尚、视觉与味觉相结
合的系列文化盛宴,让您玩转灞桥的同时体验浓浓的年味、收获快
乐的心情。
白鹿原白鹿仓第二届中华绝技大庙会暨迎新春系列活动
在西安灞桥区的白鹿原白鹿仓景区里,一场“最特色、最年味、最民俗、最文化、最科技、最时尚”的节日盛宴已经拉开序幕,让
万千游客在充满民俗风情的特色街区里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
看点一:白鹿仓首届年货节
“腊月到,年货俏”。
白鹿仓首届年货节于2019年1月26日至
2月1日举办,用民俗风味和特色产品,给你意想不到的年味惊喜,复原少时年的味道,寻找中国传统年味。
看点二:白鹿仓第二届中华绝技大庙会
2019年2月4日至2月20日,白鹿仓第二届中华绝技大庙会将
精彩绽放,丰富多彩的迎新春活动给你最纯正的年味记忆。
作为西
安市“西安年·最中国”春节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传承
中华文化,彰显年味浓郁的传统节日魅力,为游客奉上一道道年味
十足、精彩炫目、惊喜连连的旅游大餐。
看点三:舌尖上的新年
民以食为天。
在新春佳节里,美食就是最重要的存在。
白鹿仓里千余种美食佳肴将在新春佳节一一呈现,让你大饱眼福之后再大饱
口福,把美好记忆和味道都留在古朴而富有文化气息的特色街区。
看点四:冰雪王国迎新春
新年喜洋洋。
在白鹿仓·冰雪王国与雪为伴、自由撒欢,尽情享受雪地乐趣,雪圈游戏区、雪地悠波球、雪地转转、雪地香蕉船、
戏雪乐园……等项目让大小朋友度过趣味新春。
看点五:民俗演艺贺佳节
说起过年,最不可错过的表演当然就是各种新奇的民俗表演。
在白鹿原·白鹿仓景区,华阴老腔、飞刀表演、乐器演奏、变脸、吐火、杂技以及欢乐吉祥的财神祈福、时下流行的脱口秀、非遗民间
老艺人都将在白鹿仓为各位游客奉献出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和有趣的
互动。
看点六:VR世界里的新年
春节期间,白鹿仓·奇幻世界、未来秘境还将给你一片光影交织的世界,好玩、科普、探索、刺激、惊险逼真以及亦幻亦真的体验,让你全身心投入其中,感受异样的视听盛宴,带给万千游客声之灵、光之影、色之幻等一系列国内一流的黑科技体验。
看点七:温泉房车享新春
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白鹿仓温泉房车营地依托东西文化跨界整合,古今建筑和谐并立以中国庭院式建筑布局整合白鹿原及三秦地
域文化。
房车、温泉、庭院,传递给每一位游客咫尺山林、静谧如
风的跨时空奢隐享受和绝妙的休闲度假新体验。
公交线路:乘坐241路到白鹿仓旅游景区站下车即到
自驾线路:白鹿原狄寨北路(导航“白鹿原白鹿仓景区”即可)
旅游资源
白鹿塬
白鹿塬距西安公里,坡道较缓。
据《三秦记》载:“周平王时,有白鹿出于此而得名。
”后因宋天圣年间,大将狄青在此安营扎寨,又称狄寨塬。
《辞源》载“白鹿塬即灞上。
”“汉高祖灭秦还军灞上。
”《史记》载“王翦伐荆秦始皇送至灞上”即此。
白鹿塬为历
代兵家必争之军事要地。
秦为古长安城东的天然屏障,也是古帝王
将相射猎游乐之地。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古圣先贤、帝王将相留下了难以记数的辞文华章。
“灞上”曾演出了多少幕威
武雄壮的历史话剧。
唐代诗人讫干《灞上诗》就生动的描写了白鹿
塬宜人风光。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塬》即以此地
为历史背景。
名人名著的社会效应为白鹿塬增添了不少光景。
西安
著名作家陈忠实著《白鹿塬》一书后,此地蜚声海内外。
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东郊灞桥区半坡村北,是大型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仰韶文化类型,距今约6000年。
遗
址分布面积5万平方米,1954~1957年,5次挖掘面积1万平方米
左右,发现房屋遗址45座,围栏2座,储藏窖穴200多个,陶窑遗
址6座,墓葬250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万件之多。
生产
工具主要是用骨石两种原料做成。
石制工具有斧、锛、凿、刀、铲、砍伐器、磨棒、磨盘、箭头、网坠和纺轮等,骨制工具主要有刀、锥、铲、凿、针、箭头、鱼钩和鱼叉,其中以骨鱼钩和骨针最为精美。
半坡先民在母系氏族公社内以从事农业为主,兼有打猎、捕鱼、家畜饲养和陶器制作等生产活动。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按种类分有钵、盆、碗、壶、瓮、罐、甑等;按用途分为饮食器、储
藏器、炊器等;按质料分为粗砂陶、细泥陶两种。
主要颜色为红色,
其次是灰色和黑色。
整个遗址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区和氏族公墓区
组成,居住外围设有壕堑,兼作防护和排水之用。
房址大小不等,
多为半地穴式,其中有公共仓库和家庭住房,面积较大的房屋为氏
族首领的住房,兼作氏族成员聚会处。
遗址墓葬集中,排列有序,
分屈肢和仰身直肢葬。
墓中的随葬品主要有钵、盆、碗、壶、瓮、罐、瓶等,主要是陶器。
许多陶器底部有席纹和布纹,细泥陶器上
多施以红底黑花彩绘,以几何图形最多,也有动植物形象。
这表明
半坡人不但掌握了实用陶器的制作技术,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创造
能力。
有些陶器上刻画着简单的标志符号,共有22种113个,可视
为早期文字的雏形。
绑子井
“绑子井”位于灞桥区席王街道官厅村西临高速公路北侧。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后,谋图把汉室宗族斩尽杀绝.王莽追刘秀至官
厅村北小桥边,刘秀无处栖身,随藏桥下躲过追兵,保住了性命.因
天气炎热,加之因逃一天,刘秀口干舌燥,实在想找个地方喝口水.
但见桥西路旁老白杨树下有口水井,水离地面不过二尺多,清澈见底。
他越看越口馋,就是没有东西打水,这时一卖油朗从此而过,
见其绕井而转,便知其意,就放下担子,顺手把卖油用的“梆子”
递给刘秀,刘秀接过“梆子”一提一口,饮个痛快。
刘秀登基,建
立了东汉后,想起他逃亡之事,就赐名那座小桥为“刘秀桥”,道
旁喝水之井为“梆子井”。
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此事,就特地
刻制了一个木梆子挂在杨树下,供过往行人喝水消暑之用.
汉薄太后南陵
汉薄太后南陵为汉文帝刘恒之母一一薄氏之墓。
位于狄寨乡鲍旗寨西北一公里处。
薄氏,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汉高祖刘邦的纪宾。
刘恒被封为代王后,尊她为代太后;恒继皇帝位后,尊之为皇太后。
薄太后陵在汉文帝霸陵之南,故称"南陵"。
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文帝母薄太后"孝景前元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葬南陵","以
吕后是正嫡,故不得合葬也"。
陵封土形似复斗,底东西宽一百五十米,南北长二百米,高四十多米,底面积四十四亩,上顶而积三亩多,原陵园占地一百一十多亩。
现墓基四周尽成农田,陵园现仅存
有陕西巡抚毕源立碑,上?quot;汉薄太后南陵"六字。
原陵园南侧有
卵石铺砌的陵园大道一条,现池边可见卵石和道旁镶边花砖碎块。
该陵系西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