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一个误入了围城,头破血流后冲出围城又入了另一座围城的“围城人”。
以一纸“假文凭”衣锦归国,与苏文纨、唐晓芙产生了情感纠葛——与苏文纨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与唐晓芙郎有情妾无意,在真真假假的交往中,由于各种人的介入,上演了一出出滑稽讽刺的戏份。
而这一出戏随着苏文纨嫁人,唐晓芙与方鸿渐决裂滑稽告终。
接着,方鸿渐与曾经暗恋苏文纨,将方看作假想情敌的赵辛楣结交为挚友,共赴三闾大学谋事。
同往的还有李梅亭、顾尔谦,以及孙柔嘉三人。
仅仅五个人却组成了一个形形色色的小社会。
及到了三闾大学这又一座围城,方鸿渐等人又将面对另一幅百态图。
高松年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实际上是见色见利忘义的酒色之徒;李梅亭的外表仁义道德、内心龌龊自私的遗古;顾尔谦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韩学愈外表憨直木讷内心小人,是伪造文凭的骗子;汪处厚依附权势,欲火中取栗,到头来自作自受;汪太太自负容貌,学问讲究却都是服务于情场,周旋于众人间的“名门”太太……后来,赵辛楣凭能力到重庆当官,方鸿渐没有收到教授聘书,与孙柔嘉在回上海途中结婚。
对于二人,这场婚姻并不多值得激动。
婚后二人争吵不断,而在双方家庭介入后矛盾急剧升级。
父子,翁婿,婆媳,兄弟,妯娌之间纠葛矛盾错综复杂,竟演出像宫廷剧那般的勾心斗角。
最终,方鸿渐准备投奔赵辛楣,孙柔嘉离开,两人的家就这般解体。
而小说,也在老钟晚了五个小时的“当当当当当当”中戛然而止。
小说的题目出自真正的才女苏文纨一句“爱情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
”一句戏语,却道出围城真谛——应当说是钱钟书先生借其口叙出。
对于他们自己,苏文纨以为自己进入了方鸿渐的城,最后却发现连门都没有找到;方鸿渐总想能进入唐晓芙的城,却一次次收回了敲门的手,懦弱被动使得他一次次地失去错过;赵辛楣仰望着苏文纨的城,却不知苏文纨只享受这种被仰慕的感觉,后来竟对汪太太生了情愫;外表娇弱,心机城府颇深的孙柔嘉自以为能把握好同方鸿渐的这座城,但两人的婚姻却在一步一步偏离她的想象……
开始的苏文纨,让我感到些许同情,自以为与方鸿渐相处甚好而不过是单相思。
我想她是输在了自己的矜持与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接下来她的选择,曹元朗,却让我感到有些愤怒。
是感情失败的自甘堕落么?恐怕不是,因为她对那种市侩生活处之泰然,最后竟在倒买倒卖的生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愤怒、惊恐全然没有,最后留给我的是可笑与可悲。
始终理想一样的唐晓芙,带给方鸿渐就像是一场梦。
而一次一次的错过只能让读之的我惋惜。
但在最后看到孙、方结局后,却又有些庆幸。
就让唐晓芙梦一样地出现在方鸿渐与我
们的视野中,在这么淡出吧,永远成为一个回忆中的美好好了。
不能想象方鸿渐与唐晓芙为鸡毛蒜皮争吵不休,就像方鸿渐与孙柔嘉一样。
而最后成了眷属的方、孙,二人的结合让初读之的我感到惊讶,却也松了口气。
惊讶于此二人之前并没有什么非常深厚的感情,两人的结合更像是在世态炎凉的社会中勉强发现对方是少有的光亮后自然的相互依靠罢了,并非有浓烈如方鸿渐对唐晓芙或深厚如赵辛楣对苏文纨那般的爱情做积累。
在这种基础上的婚姻,是又一座围城。
婚后二人争吵不断,意识里都因对方是丈夫或妻子而当做感情释放之地——无论正面的负面的。
似乎不管多不好的事儿,对着家里那位吵一架便能舒服了。
在这段并不算长的婚姻中,“很有主见的”孙柔嘉试图掌控,而方鸿渐只能一次次应对谦让着孙的做法,谦让不得就是吵。
吵过和,和过吵,嫌隙却在一次次加深。
在双方家庭介入后,矛盾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吵吧!闹吧!矛盾升级到一定程度后,两人崩溃,围城倒塌,小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