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投资心理学系列(1-12)

投资心理学系列(1-12)

/logs/5067822.html你是一个好司机吗?与路上你所碰到的司机相比,你的驾驶技术超出一般水平、属于一般水平还是低于一般水平呢?如果没有过分自信的话,应该是大约1/3的人认为自己超过一般水平,1/3认为自己是一般水平,1/3认为自己低于一般水平。

然而研究表明8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的驾驶能力超出平均水平(Ola Svenson,1981),显然他们中大多数人犯了错误。

过分自信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过分自信会导致高估信息准确性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经常表现为过分频繁的交易(高周转率)。

巴伯和奥迪恩对高周转率是否对投资收益(投资组合回报)不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周转率对毛收益没有影响,但扣除交易费用等成本后实际收益下降(Brad Badber,2000)。

对于积累财富来说,基于过分自信的交易是很危险的。

过高的周转率还会增加卖出好股票买入差股票的可能性。

过分自信与风险理性的投资者会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最小化所承担的风险,然而过分自信的投资者会错误判断他们所承担的风险水平,他们的投资组合会有较高的风险。

主要原因有(1)他们倾向于买入高风险的股票,主要是小公司和新上市公司;(2)他们没有充分地进行分散化投资。

/logs/5067956.html人们经常相信他们对某件无法控制的事情有影响力,造成这种幻觉的主要因素包括:选择性、过去的结果、任务熟悉程度、信息、积极参与(Pual Presson,1996)。

选择性:做出主动的选择会使人们认为自己有控制的能力。

如人们自己选择彩票号码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些号码会比随机获得的号码有更高的中奖概率。

过去的结果:过去结果出现的不同顺序会影响人们的控制幻觉。

先前正面的结果会比负面的结果更能增强人们的控制幻觉。

任务熟悉程度:人们对一项任务越熟悉,他们就越能感受到自己对任务的控制力。

信息:当一个人参与一项任务的程度越深,他具有控制力的感觉也更明显。

过去的成功:过分自信往往是由于过去的成功造成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一项决策是正确的,就会被归因为个人技巧和能力;如果是错误的,就会被归因为运气不佳。

在大牛市中,投资者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能力,这使他们过分自信,但过去的成功不能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向。

∙投资心理学系列(3)——后悔和自豪(处置效应)- [学习,成长] /logs/5086128.html后悔与自豪人们会避开导致后悔的行为,同时追求引以自豪的行为。

谢夫林和斯塔特曼的研究发现害怕后悔和寻求自豪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股票,而长时间持有亏损股票,他们称这种状况为倾向性效应(处置效应)。

卖出盈利股票可以确认收益,使投资者自我感觉良好;而持有亏损股票可以避免确认损失,从而避免后悔带来的心理上的痛苦。

研究表明平均来说,投资者卖出赚钱股票的可能性比卖出赔钱股票的可能性要高出50%。

一项研究分析了1990年11月到1991年1月间所有投资者买卖144家纽约交易所上市公司的交易数据(John R.Nofsinger,2001)。

发现一个公司的消息主要影响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而整个经济层面的消息会影响所有的股票。

一个公司的好消息导致股价上升,从而促使更多的投资者卖出(卖出好股票),一个公司的坏消息并不会促使投资者卖出(持有差股票),这与回避后悔和追求自豪的心理特征是一致的。

但整个经济层面的消息并不会引发投资者的交易,这种情况下没有倾向性效应。

这显示了关于后悔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

当实现一项投资亏损时,如果是投资者自己的决定造成的,他会感受到更强烈的后悔;如果投资者能把亏损归因于他们控制范围之外的其他原因,则后悔程度大大减轻。

参照点盈利带来的乐趣和损失带来的痛苦是人类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判断一项投资是盈利还是亏损受参照点的影响。

早期对投资者心理的研究认为买入价格是参照点,事实是投资者倾向于使用更近的参照点。

最近研究表明投资者倾向于使用最近52周的最高价格作为参照点。

一项关于期权的研究显示了参照点问题(Chip Heath,1999)。

当股价超出52周最高价时,期权行使的比率几乎翻倍。

股价超过52周最高价时会激发投资者的不理性行为——过早行使期权,不利于财富最大化。

在投资者的心目中,参照点的选择决定了一项投资是盈利还是亏损,投资者会经常调整参考点来反映未实现的盈利。

投资心理学系列(4)——眷恋过去- [学习,成长]/logs/5091945.html一个人如果不能平静地面对损失,就很可能参与它本来不会接受的赌博——Kahneman and Tversky投掷硬币赌博问题:如果是正面你赢20美元、反面输20美元,你会参与这个赌博吗?假设你在前面已经赚了100美元,你会参与这个赌博吗?在发现你以前赚过钱之后你的答案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假设你之前赔了100美元你又会怎样选择?许多人在一种情况下会参与赌博,而在另外一种情况下不会。

在每种情况下赢取20美元的几率不会发生改变,赌博的期望值是相同的,风险和收益并不因为先前情况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变化的只是人们对风险的反应。

人们倾向于将过去的结果作为评估一项风险决策的考虑因素,简言之,人在赢利之后更倾向于冒险,在亏损之后则不原意冒风险(赌徒效应,即尽量返本效应除外)。

“赌场的钱”效应:人在赢利之后就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赌博者把这种感受称为玩别人的钱。

这一效应预测投资者在赚钱之后更愿意买入风险大的股票。

风险厌恶效应:在经历亏损之后,人们会更不原意冒风险。

在输钱之后人们通常会拒绝赌博。

新进入市场的投资者或者保守的投资者可能会试探性地进入市场。

对一个长线投资者来说,在投资组合中加入一些股票可以更加分散风险,从而提高预期收益率,然而如果这些股票迅速下跌的话,这些人可能会迅速撤出市场。

赠予效应:人们在卖一件东西时的要价,经常会远高于他们买这件东西时愿意支付的价格。

实验表明人们并不是高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更多的可能是受到放弃自己的东西所带来的痛苦的影响。

人们倾向于持有他们已经有的投资品种,赠予发生时投资者会习惯性地购买与原来相同的投资产品,而忽视风险与收益的理性判断。

认知失调:大脑被两个相反的想法所困扰。

为了避免这种心理痛苦,人们倾向于忽略或者拒绝接受任何可能与他们正面的自我形象发生冲突的信息,那些没办法拒绝的事实则会逐渐改变人们的信念(George Akerlof,1982)。

投资者会通过调整自己对于过去投资决策成功与否的信念来减少心理上的痛苦,如过滤掉或者减少负面信息而将注意力集中在正面信息上。

因此投资者对过去绩效的记忆会比实际的绩效要好。

当对过去的投资业绩的回忆出现偏差时,人们就很难客观地评价他们的投资是否符合既定目标。

投资心理学系列(5)——心理帐户- [学习,成长]/logs/5128314.htmlJ夫妇为了买一栋梦想中的度假房子几经攒了15000美元,他们希望5年内买下这栋房子,这些钱存在一个账户中,每年回报为4%。

他们刚刚利用汽车贷款买了一部新车,花了11000美元,3年期汽车贷款的年利率为9%。

这种情况很常见,人们会将一部分钱以较低的利率进行储蓄,同时又以很高的利率借钱。

在上面的例子中,用来买度假房子的储蓄的利率只有4%,如果J夫妇找到一个可以稳赚9%的投资机会他们该多高兴。

但当9%的投资机会来临时,他们可能根本就不会考虑它,这个机会就是从他们的储蓄里(而不是从银行)借出11000美元,然后每年给自己支付9%的利息。

J夫妇在他们心理账户中讲他们的储蓄比标记为“度假房子”,尽管将“新车”的心理账户和“度假房子”的心理账户混合起来会最大化他们的财富,但是他们却可能不会这么做。

匹配成本与收益人们通常喜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支付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使购买的成本与收益直接对应。

然而当这种方式不能实现时事情就会变得复杂起来。

在度假和加班等问题上,人们表现出对商品或服务消费完之后债务的厌恶,人们更愿意将支付的时间与商品或服务消费使用的时间匹配起来。

比如人们借款购买房屋、汽车和电视机等是很普遍的,因为这些东西的消费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因而在购买之后逐步还清借款可以达到消费与支付匹配的目的。

另一方面,人们不原意选择支付一件已经享用完的东西留下的债务,这样通过借款度假就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导致短期的享受带来较长时期的支付痛苦。

对于加班问题也一样,人们不想在加班之前就获得工资,这样的话,短期的享受(获得工资)会导致长期的痛苦(未来几个月的周末都要加班)。

决策者倾向于将每一项投资放入一个单独的心理账户中,进行单独处理,并忽略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个心理过程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投资者的财富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会加剧倾向性效应,投资者不愿卖出亏损的股票,因为他们不想经历后悔的痛苦,卖出亏损股就会关闭那个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还具有狭窄性特征,股票市场的风险与回报都较高,但它的风险与人们的其他经济风险,如工资收入和房屋价格风险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因此在投资组合中稍增加一点股票可以分散化人们整体经济风险。

然而,人们通常会孤立地考虑问题,,把股票市场的风险独立出来。

心理账户也会影响人们对投资组合风险的看法,人们倾向于忽略投资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倾向会导致投资者错误理解给投资组合增加一只股票所带来的风险(在下一个专题讨论)。

投资心理学系列(6)——沉没成本效应- [学习,成长]/logs/5141192.html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人们在实施某项行动之前,会考虑其现有的和将来的成本和收益,而不会考虑其过去的成本。

但与这些经济理论不一致的是,人们在对未来的事情做决策时,通常都会考虑过去的历史成本和无法收回的成本,这一行为被称为沉没成本效应。

这一效应反映人们一旦已经对某件事情付出了时间、金钱和精力,他们会倾向于继续对这件事情进行投入。

沉没成本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大小和时间。

例如:某个家庭有三张价值40美元的棒球赛门票,他们期待球赛已经好久了。

比赛当天下起来暴风雪,虽然他们仍然能够前去观看比赛,但是暴风雪所带来的麻烦会减少看比赛的乐趣,如果这个家庭是自己买的票或者是别人免费赠送的票,哪种情况下他们更有可能去观看比赛呢?大部分人认为这个家庭如果是自己买的票就更可能去看比赛。

其实40美元的门票成本并不会影响暴风雪带来的麻烦和观看比赛的乐趣,但是,他们在决定是否去观看比赛这个问题时会考虑沉没成本,如果门票是免费得到的,就体会不到什么损失。

这说明沉没成本的大小是决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例如:一个家庭期盼去观看棒球比赛很久了,这一比赛就在下周,比赛当天下起了暴风雪,门票的价格是40美元。

如果这个家庭在一年之前就买了门票或者是昨天刚买的门票,哪种情况下他们更可能去观看比赛?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昨天刚买票的话更可能去观看比赛,这说明沉没成本的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减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