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全理解和掌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1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1文档*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108届3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1总目标的提出,进1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提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发人们广泛关注,但也出现了1些值得商议的说法、看法。

1直以来,1些人习惯于用西方的理论套中国的现实,把西方的理论看做天然正确的。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断提出后,就有1种声音认为,这表明我们党接受了1个西方的概念,乃至把西方现代国家体制说成“善治”体制。

这类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____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1个国家制度和制度履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1整套紧密相连、相互调和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应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这1重要论述,科学阐释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揭露了其内涵和外延。

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1到____同志的论述上来,正确理解、科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1是必须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得历史性成绩。

当代中国获得巨大进步的基础是找到了1条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道路,构成了1套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整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
和发展要求的。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1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我国最重要的政情,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在这1制度框架内进行的。

____同志强调:“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

可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条件,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是善于鉴戒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肯定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整体上是好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不足的地方,善于鉴戒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加以改进。

历史上诸多文明都积累了丰富的国家治理经验,构成了大量国家治理理论。

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政治文明中包含着大量治国理政的经验和理论。

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其发展进程中也积累了大量治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的经验、做法和系统理论。

这些都是我们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可以对照、分析和吸收鉴戒的。

3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实践中探索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

实践出真知。

1切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都来自实践探索。

我国
改革开放获得巨大历史性成绩的1条重要经验就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采用,是毛病的就马上纠正,“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应坚持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始终坚持从我国实际动身,通过解决1个个具体的治理问题,逐渐积累经验,不断摸索规律,终究在整体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进程本身即具有相生相继的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国家治理体系决定了国家治理能力的功效,而其现代化的进程不过即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本框架范畴内的优化进程。

对国家治理问题而言,价值、制度、能力、功效是不可或缺的4个基本研究尺度,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必定是基于价值和制度两大基本尺度而存在的,国家治理能力则侧重突出能力这1尺度的内涵,而功效则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评判,亦即是现代化的基础条件。

依照构成论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尝试将国家治理体系从基本层次、系统组成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整体而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层面进行理解,即价值、组织、制度3个层面;在现代社会,价值已作为1种内核性概念,即以领导权、主导性气力的情势而存在,组织、制度、行动等更加具体的国家治理内容和进程常常通过价值的引导而产生实际效果。

在当代,基于我国的具体国情,民主、法治、科学等价值概念早已融入我国国家治理的进程当中,民主着眼于人民的社会权利及其主体性地位,法治则强调社会秩序与统治规范,科学则突出内容、进程、结果的公道性及其潜伏的自我革新,正是3大价值理念的引领和束缚才得以增进社会公正与和谐。

在国家治理的行动进程中,制度
作为基本原则和实质性内容而存在,是1切治理行动的法理基础和实行总纲,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这里的制度概念更多地强调最为基本的制度和准则,换言之,即以根本性制度、基础性制度为主,现实生活中具体而复杂的实行规范细则除外。

而组织作为我国国家治理行动的承载主体和实现气力则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这里划分为政治权利系统、社会治理系统、经济组织系统3大组织体系,以分别对应国家治理进程中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经贸治理(企业主体)3大问题。

在这3个层次中,价值发挥引导、制度规范框架、组织承载行动,3者是1个系统的整体。

以系统组成的观点来看,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可以划分为治理结构、体制、功能、方法、进程体系5部份。

治理结构体系关注国家治理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它包括了政党、政府、企业、社团、公民个人、新媒介等多主体,并且通过不断调试其相互关系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化、公道化、人性化、现代化;治理体制体系强调打破领域限制,以公道、高效的规范和提拔、鼓励、协作等制度来实现组织的成长和功能的优化;治理功能体系则强调功效、效果的问题,亦可将其理解为狭义范畴的国家治理能力;治理方法体系则着眼于具体手段,比方协商合作、行政强迫、经济引诱等;治理进程体系则强调剂个国家治理体系的运作进程,最为典型的如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互动、横纵联系等。

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是1个古老的词语,中国历代都讲治理,并且积累了大量国家治理的智慧和经验,但这个概念在近2310年被
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

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相比,现代政治学和行政学等研究将“治理”拓展为1个内容丰
富、包容性很强的概念,重点是强调多元主体管理,民主、参与式、互动式管理,而不是单1主体管理。

我认为,《决定》中指出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国家治理”,是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惟体系、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中的1个核心范畴,是1个重大理论创新。

“治理”要体现4个统1:党和政府的领导与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统1,法治与德治的统1,管理和服务的统1,常规管理与非常规管理(应急管理)的统1。

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的逾越,虽只有1字之差,却是1个“关键词”的变化,是治国理政总模式包括权利配置和行动方式的1种深入的转变。

这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必定要求。

从“管理”到“治理”的逾越,说明我国将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方面,采取具有革命性的变革,把中国带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位明确,内涵丰富。

“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是指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

在经济治理体系中,就是要依照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逻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配置经济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政治治理体系中,就是要依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1的逻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挥法治在配置政治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就是要依照党和政府领导、培养、规范社会组织,社会组织配置社会资源的逻辑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发挥社会组织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

“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要把治理体系的体制和机制转化为1种能力,发挥其功能,提高公共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是结构与功
能的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本质属性,是治理结构的转型,是体制性“硬件”的更换。

只有实现了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才能培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同时,治理能力又反作用于治理体系,执政者、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强不强,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对治理结果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