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ue Engineering可以通过CAM 软件(如UG 等)来设定好加工路线,这样比手工编制更快捷,这也是今后机械加工的趋势。
2.5加工方法的选择工件在试切时,我们发现顺逆的效果要比逆铣时好。
因为逆铣时,切削厚度是由薄到厚,在切削刃刚接触工件时后刀面与工件之间的摩擦较大,容易引起振动,在拐角处会出现严重的斜向振纹;顺铣则刚刚相反,虽然顺铣的切削力稍大于逆铣的切削力,但是在切削拐角处不会产生明显的振纹。
不过顺铣时切削厚度是由厚到薄,对工件和刀具的冲击力较大,在加工时尽可能减少刀具的悬伸长度和增加工件的刚性。
3典型零件铣削加工时工艺处理方法图4就是一个典型的薄壁深腔型零件(由于是军品零件,为了零件的保密性,省去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制定的工艺路线为:先将零件粗铣一个129×103的通腔,然后进行一次热处理,这样既保证了零件在精铣时的刚性,又释放了大部分的材料应力,减小了零件在精加工中过程中的变形。
精铣时,先加工较深一侧的型腔,用未加工部分作为支撑,保证零件的整体刚性。
先用准6的加长钻头(160mm 长)钻出六个安装用的孔(这六个孔分布在底面台阶上),再分别选用两把准20的铣刀加工零件的侧壁,其中一把悬伸较短,加工侧壁的上半部分,另一把准20的铣刀悬伸116mm ,加工侧壁的下板部分,由于刀具直径较大,加工工件侧壁时,刀具还能保持一定的刚性,减少刀具的振动,保证了工件侧壁的表面质量;在铣削型腔圆角时,为了减少工件对刀具的冲击,减小振动,避免在圆角处产生振纹,必须使刀具在切削工件圆角时进行减速,通过CAM 软件的参数设定,优化了切削参数(圆角参数优化设定见图4右侧),把切削速度逐步降低到直线铣削时的30%。
最后,选用准12的加长立铣刀进行清角加工,保证工件根部圆角的设计要求,由于工件圆角处已经钻了一个准6的孔,此时,就可以采用插铣的方式来对工件进行清角。
先加工型腔较深一侧的型腔,使刀具刚性最差时,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工件的刚性,后加工型腔较浅一侧的型腔时,可以选用直径较小的刀具,刀具悬伸也可以缩短,工件内部用衬垫支撑住,既保证了工件的刚性,又减小了刀具切削力,从而使整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变形较小,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在实际加工中,我们采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丁学恭.基于薄壁矩形深腔体防变形数控加工工艺研究.现代制造工程,2006,(07).[2]康文利,周学辉.基于CAXA 的铝合金薄件壁高速加工应用.制造业自动化.0引言网格是一种分布式的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处理的底层支持框架,能够进行众多地理、组织上异构资源的管理,来实现Internet 上的计算机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连接和整合、跨平台间的互操作及资源与服务共享,具有异构性、自治性、动态性、结构不可预测性等特点。
知识网格由Fran Berman 较早提出,是一个智能互联环境,它能使用户或虚拟角色有效地获取,发布,共享和管理知识资源,并为用户和其他服务提供所需要的知识服务,辅助实现知识创新,协同工作,问题解决和决策支持。
它以网格只能作为支撑,能够很好把握知识的动态变化态势。
近年来我国一些人在此方面也作了一定的研究,诸葛海提出的知识网格模型为我国此方面的研究开了先河,史忠植在大量研究语义网格的知识发现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基础上,提出语义网格知识模型,实现本体驱动的网格知识管理。
坚强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将建立在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信息的安全维护基础上,同时应注意信息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电网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和技术在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一体化融合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也波及到了电力系统。
目前,电网信息化“SG186”计划在大部分区域已经基本完成,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1”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8”大业务应用和“6”大保障体系。
华东电网制定出具体规划体系方案中将安全列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构建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电网通信网络已经成为建设只能电网的重要内容。
计算机在电力通信技术中的灵活应用,传感器检测技术的硬件技术支持,集合了各类设备资源特性功能参数信息、运行状态信息、需求侧信息和需求响应信息的数据库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提供着重要的软件技术支持。
各类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智能电网能否高效稳定、节能经济的运营。
各类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智能电网能否高效稳定、节能经济的运营。
电网信息安全等级评估可以作为识别现有供配电系统中各类信息安全的等级的判别系统,便于根据信息的安全等级结果制定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保障———————————————————————作者简介:王敬敏(1955-),女,河北保定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等研究;董博(1987-),男,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系统工程及决策支持方面研究。
基于知识网格的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系统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of Smart Grid Based on Grid Knowledge王敬敏Wang Jingmin ;董博Dong Bo(华北电力大学,保定071003)(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3,China)摘要:智能电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开发与建造一个能够覆盖电网全域的、统一的信息系统。
这种电网的统一信息系统应当与电网现有的分布和分层式控制管理体系相适应且融合为一体。
文章提出了基于知识网格的智能电网信息安全系统,它对于电网信息的实时、海量、多源、多类型及多格式具有显著的优势,它能够很好解决智能电网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grid,an important problem is to develop and construct a grid to cover global,unified information system.The information system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 existing grid distribution and hierarchical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and unite as a whole.This paper develops a Smart Grid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based on grid knowledge,which has remarkable advantage in processing the real-time,huge quantity,multi-sources,multi types and multi-formats grid information,and which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关键词:知识网格;智能电网;信息安全Key words:grid knowledge ;smart grid ;information security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39-02CNKI:13-1085/N.20110711.1253.001·39·价值工程电网系统健康稳定的运营发展。
采用电网信息安全等级评估系统,还可以为智能电网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决策依据。
1知识网格的组织结构作为分布式、问题解决与协同决策的服务支持平台,其资源节点的地理上分布广泛,归属于多个不同组织,具有异构特性的软硬件资源通过网络连接,在不同任务引擎驱动下,资源之间可以通过临时组合实现灵活的调度、分配和聚合,进一步实现数据的交换、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共享等功能,进行协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具体要点如下:1.1人们能够通过单一语义入口获取和管理各地分布的知识,而无需知道知识的具体分布位置。
1.2不同地域的相关知识智能地聚合,通过后台的推理与解释机制为其提供知识服务。
此目标实现的方法是提供元知识。
统一的资源管理模型对知识服务的动态聚合有大的促进作用。
1.3在一个单一语义空间人或虚拟角色能映射,通过各个元素的重构和抽象,进行知识的共享并享用推理服务,使得其中的理解没有任何障碍。
1.4知识网格能够快速高效地在全球范围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并找出较为合适的知识闭包(即最小完备知识集)。
1.5知识网格环境下,知识不是静态而是动态演化的。
这意味着知识网格中的知识服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自动地演化改进。
知识网格基本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
用户通过入口访问信息系统,不同的用户根据其身份特点设有不同的权限,以此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有能力的用户可以提出服务请求通过动态加入的方式作为资源节点进入网格平台。
统一编程接口是用户访问的出入口,功能主要包括程序的识别、提交和结果返回。
该服务器能够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支持,以便于响应用户服务请求并返回结果。
中间件的应用使得基于网格技术的服务和故障诊断系统平台的构建更为顺畅,通过统一管理资源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目录树是网格系统管理网格资源的有效途径,使得各种资源在系统中表示能够统一起来,从而方便资源的使用,使得在远程服务和故障诊断过程中,能够有效计算分析网格节点资源、实现节点资源优化调度,保证系统工作质量。
2基于知识网格的信息安全系统2.1系统内容研究智能电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特征,其信息安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信息网络安全和重要业务系统安全保障、复杂大系统下网络的正常运行、防御、安全存储备份、入侵防御、攻击防范、信任体系和新型密码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的更新更快,周期更短,相应的信息量也呈现出爆炸式剧增态势,导致电网中出现数据越多信息越匮乏的现象。
智能电网相关信息表现出海量、多源、多类型、多格式和实时性特征,这些特征不仅要求信息系统达到其处理这些信息的目的,同时进一步体现其选择的存储和处理是否合理、高效。
面对海量的实时数据,迅速定位并寻找到所需信息对于提高实务处理能力尤为重要。
但是仅仅依靠人力和人为的传统做法已经很难达到要求,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使得资源共享、远程讨论、动态交互、智能分析的远程协同决策支持系统来达到及时、高效地处理庞杂的信息,从而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