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必要性分析[论文]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必要性分析[论文]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分析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和特点,从经济、环境、产业、安全等角度出发,阐明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大意义,从而说明了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必要性经济环境安全
1 新能源汽车概述
1886年,卡尔·本茨在德国造出了现代汽车的雏形,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

而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于1881年诞生,发明人为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这是一辆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这比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的出现早了5年。

在汽车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内燃机汽车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却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大气环境的污染严重对人们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才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开始复苏。

21世纪初,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刚刚起步。

2001年,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包含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当时的战略是“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挺进”。

“十一五”以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在发展中不断修正,提出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

此时,我国的汽车产业开始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布局。

“十二五”期间,零部件企业对新
能源汽车零部件进行战略投资,把节能汽车零部件作为重点投资对象。

随着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2 新能源汽车分类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

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太阳能汽车以及其它新能源汽车。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2.1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完全以车载电源提供动力源,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汽车。

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电动汽车不需要离合器和变速器,由电路控制驱动电机的旋向实现变换行驶方向,由控制器通过调速系统改变电动机的转速来调整车速。

2.2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在车身、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提供动力源的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

2.3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辆驱动系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
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共同提供。

目前的混合动力汽车大多以常规燃
料,同时配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源。

3 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3.1 优化能源结构,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石油安全是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

石油安全关系国家根本利益和国民经济安全。

自1993年开始,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递增,对外依存度由1995年的6.6%上升为目前的60%。

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以及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大大增加了我国石油进口的风险,从而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

目前,越来越多的石油被汽车消耗。

据美国能源基金会提供的数字显示,中国机动车目前每年消耗了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5%。

因此,优化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能源结构,降低交通运输业对石油的依赖度,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的问题。

使用新能源代替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成为了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大力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各个汽车企业的重要课题。

通过发展新能源交通,能够降低石油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减缓我国对石油需求量的急剧增长,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促进我国的能源安全。

3.2 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何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国家统计局公布,截止2012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2089万辆。

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的重要来源。

据统计,大气中80%一氧化碳来自汽车尾气排放。

近日热议的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相当一部分来自
机动车尾气。

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来自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在建成区道路交通噪音方面,城区部分2001年是67.9分贝,到2011年这一数据已经是69.6分贝,最高的2010年达到了70分贝。

为了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必须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新能源汽车本身并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在清洁能源的制造过程中,除硫化物和微粒外,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显著降低,产生的硫化物和微粒可以通过集中处理,将污染降至最少。

同时,电动汽车具有静音性,由于不存在发动机,在减排方面电动汽车优势更加突出。

同时电动汽车还能有效减少噪音污染。

与燃油相比较电动汽车系统没有发动机,电动机只会产生少量的电磁噪声和机械噪声,通常其噪声比同类型燃油车辆低10至15db。

从技术角度看,电动汽车能源利用效率也高于燃油汽车。

在交通堵塞时,电动汽车发动机不需要怠速运转,瞬态不耗能;制动时电动机可以起到发电机的作用,也就是说能把汽车动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进蓄电池。

另外,有研究表明,等量的原油经过粗炼送到电厂发电,再充入电池,驱动电动机带动汽车的能量利用效率,要比精炼成汽油后,经过运输、加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8个百分点。

3.3 占领汽车产业制高点,跨越式发展
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中国实现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具有战略意义,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中国汽车制造业规模,已步入世界前列,汽车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在发
动机、控制等技术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国家,也就是说我国的汽车业并不具备强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内我国仍难摆脱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的尴尬地位。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虽然美日开展研究较早,但科技水平差距并
非不可逾越。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拥有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并且在动力电车方面,我国还掌握着核心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的汽车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力求在新一代汽车技术上取得突破,在新能源汽车
方面与国外汽车品牌展开竞争,并带动传统能源汽车的发展,从而
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4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产业有传统汽车行业、汽车零配件行业、燃料电池及蓄电池行业、电动机行业、新能源制造业、电子行业……
1 新能源汽车概述
1886年,卡尔·本茨在德国造出了现代汽车的雏形,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

而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于1881年诞生,发明人为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这是一辆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这比第一辆汽油内燃机汽车的出现早了5年。

在汽车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内燃机汽车获得了飞速的发展,而新
能源汽车的发展却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大气环境的污染严重对人们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才让人们重新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车
的发展开始复苏。

21世纪初,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刚刚起步。

2001年,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包含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当时的战略是“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挺进”。

“十一五”以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在发展中不断修正,提出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

此时,我国的汽车产业开始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示范布局。

“十二五”期间,零部件企业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进行战略投资,把节能汽车零部件作为重点投资对象。

随着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落实,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