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吉县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 (2019高一上·慈溪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潜(qián)蛟粗犷(guǎng)恣(zì)意冯(píng)虚御风B . 百舸(gě)槎(chā)桠璎珞(luò)酾(shī)酒临江C . 经传(zhuàn)慰藉(jiè)刹(shà)那惴惴(zhuì)不安D . 培(póu)塿饿殍(fú)攒(cuán)蹙锲(qiè)而不舍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嬉笑微漠踌躇苍桑峥嵘岁月B . 流驶喋血和霭杀戮巧颜令色C . 笙萧桎息蠕动包袱黯然泣下D . 扼腕辗转买单袅娜图穷匕见3.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一个______的年代,一切浮华的附和终将如水流般逝去。
莫言的获奖,很难改变今天中国文学创作整体______、思想穿透力不足、精神品格不高的现实,也改变不了当下严肃文学被边缘化的______,缓解不了我们的文化焦虑,文学终将是落寞的事业。
相反,对于其获奖意义的过度______,只会遮蔽我们浅薄粗俗的文化现实。
A . 喧笑乱七八糟态势阐述B . 喧闹良莠不齐形势阐发C . 喧嚣参差不齐趋势阐释D . 喧杂鱼目混珠情势阐明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新规定对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提高处罚分值,是为了充分发挥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制度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中的作用。
B .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大本营,科研院所的兴盛,与年轻人能否安心坐冷板凳仍有必然关系。
C . 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声讨。
D .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5. (2分)依次填入下面带编号的文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妈妈说:“这是我们门口庭抓的泥土和家里的水。
你没听说旅行如果会生病,就是因为水士不服,带着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妈妈还告诉我,,,。
,。
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
①此后,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②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③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④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蛮荒之地,垦出富庶之乡⑤祖先从唐山过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随身携带、一点放在祖厅、一点撒在田里A . ③⑤④①②B . ⑤④①③②C . ③①②⑤④D . ⑤④②①③6. (2分) (2018高一下·乐清月考) 下列各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 . 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
B .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 . 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D . 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像少女一样羞涩地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7. (2分) (2019高二上·鞍山期中)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边城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这一天全家出门上山插茱萸、到河边看划船。
B . “襟三江而带五湖”的“五湖”指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太湖和鉴湖。
C . “才高八斗”形容书读的多。
谢眺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D .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后“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8. (2分)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欲呼张良与俱去A . 夫晋,何厌之有B .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C . 断头置城上D .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9. (2分)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 夫晋,何厌之有?译文: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B . 今日往而不返,竖子也。
译文:现在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C . 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
D . 沛公安在?译文:沛公在哪里?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10. (2分) (2019高二下·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贺新郎·游西湖有感文及翁一勺西湖水。
渡江①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石尽,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
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②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余生自负澄清志。
更有谁、磻溪③未遇,傅岩④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
便都道、江神堪恃。
借问孤山林处士⑤,但掉头、笑指梅花蕊。
天下事,可知矣!【注释】①渡江:指宋高宗建炎元年渡过长江,在杭州建都。
②中流击楫:《晋书·祖逖传》中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③磻(pán)溪:指姜太公在磻溪垂钓,遇周文王而拜相的故事。
④傅岩:相传傅说原是傅岩地方的一个筑墙的奴隶,后成了商王武丁重用的大臣。
⑤林处士:林逋,北宋人,隐居西湖孤山三十年,养鹤种梅。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开篇点题,用夸张的手法,极言西湖范围之小,容量之浅。
可就是这么一弯湖水,南渡以来,竟成为君臣上下偏安一隅的安乐窝。
B . 该词为游览西湖时所作,以文为词,讥嘲时政,抒发了词人自身的愤慨之情和对国事的深深忧愁。
整首词的风格婉约,含蓄隽永。
C . 在表现手法上,上片由西湖游乐触景生情,引出纵论国事、悲慨淋漓的情怀;下片紧承“千古恨,几时洗”而发表政见,议论国事。
D . 这首词既绘眼前实景,亦有词人的遥想,通过近乎议论散文的笔法,以一系列的设问、感叹将主旨一层递进一层地表现出来。
(2)后人评价此词道出了南宋灭亡的原因,请结合全词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1. (6分) (2019高二上·台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1)根据文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孟子政治思想的共同点:________和________。
(2)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贫富”相同?四、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16分)12. (2分)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
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
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 山重水复疑无路,攀附暗花明又一村C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D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3. (4分) (2017高一下·辽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
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
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
明朝的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
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
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
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
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
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
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
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
曾几何时,“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
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
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
据《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秦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
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
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
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
以少府为例,工师为手工业作坊的负责人,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还传授技艺,监督工匠操作、产品质量检验等。
检查产品质量,要求“必功致为上。
”(《吕氏春秋·孟冬纪》)。
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
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以瓷器工匠为例,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
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
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作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