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工作内容及规范工作内容:一、日常行政事务处理:1、办公室整洁工作:每一天日常卫生清洁,定期浇花/树,确保公司良好工作环境;2、邮件报刊收发工作:每一天报刊、邮件收发,并定期进行清理、归类;3、电话接听及来访接待:接听电话要使用礼貌用语,语言应亲切简练、礼貌、和气,公话严禁私用;对来访者要使用礼貌用语,热情接待,要认真倾听来访者的叙述。
如未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并跟进落实。
4、文件制发及档案管理:文件制发后应将文件资料传到达应周知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并督导落实。
文件制发后,应先分类整理再按要求进行归档,公司内部综合类档案原则上以季度为周期进行建档。
公司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公司对档案的有效利用。
5、例会组织与记要:按要求安排好人员的座次及发言顺序,发言要短小精悍,有效地利用时间,讨论实质性的问题。
会前要交待与会人员将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
6、车辆使用及管理:提高汽车使用率,合理使用,降低能耗。
公务用车在市内参加各种活动(如统一培训),派车接送;到外地出差,送到火车站或机场。
公司其他员工遇有紧急、重要公务或因路远等务必用车的状况时可酌情批准派车。
公司组织群众活动,酌情安排用车。
7、考勤统计及管理:每月月底(30日或31日)准时将本月考勤统计出来,并制作报表交财务部门,以便纳入工资结算。
8、水电登记与管理:每月定期查看并登记水电使用状况,并制作报表交财务部门,同时协助财务部门相关负责人支付和收取相关费用。
9、日常制度监管: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中,加大行政督导的执行力度,有效地实施行政制度及监管,及时调整管理方式、方法,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与高效运作的工作效率。
二、行政管理工作:1、制度建立与完善: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合乎公司现状的规章制度,知会各部门及人员,收集合理化推荐,并在公司发展中及时调整和完善,使制度更加规范和合理,提高制度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切实可行地提高员工工作主动性和规范性。
2、部门沟通与人员协调:了解近期的工作重点、业务要点及管理方面的思想。
准确理解公司领导意图、做好上情下达的工作。
以主动谦虚的态度与其他部门人员充分沟通,尽可能及时了解各项业务的进展状况,并将信息及时整理反馈给公司领导,有效地协助上级推进工作。
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与其它部门和同事的协作,协调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服务意识。
3、绩效考核:全面了解,评估员工工作绩效,发现优秀人才,提高公司工作效率,考核范围为公司全体员工。
考核原则是透过考核全面评价员工的各项工作表现,使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与取得报酬、待遇的关系,获得努力向上、改善工作的动力。
使员工有机会参与公司管理程序,发表自己的意见。
考核目的、考核对象、考核时间、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形式应相匹配。
以岗位职责为主要依据,坚持上下结合,左右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考核可采取上级评议、同级同事评议、自我鉴定、下级评议、外部客户评议等。
三、外部沟通1、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作为公司与政府部门沟通的窗口,我们应以热忱态度与政府部门建立起真诚信任的关系,端正自己的位置,灵活处理。
2、合作伙伴(客户)沟通:要注意多方了解与业务相关的事务,以做到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帮忙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传达,但在处理事务时注意以公司利益为重。
3、注重礼尚往来:节日礼品、贺卡等,在重要的节日(如圣诞节、新年、春节、或重要合作伙伴[客户]的公司纪念日等),应在征求总经理意见之后,以礼品或贺信及时致意,维护与合作伙伴(客户)的友好关系。
在业务合作中,适时提醒总经理并根据总经理要求为其安排与合作伙伴的定期沟通活动或简单的就餐,与合作伙伴(客户)建立经常性的沟通。
以促进彼此的了解与进一步的合作。
四、企业文化建设(除个性注明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由公司顾问分管负责)1、核心价值观2、企业精神3、企业道德4、经营理念5、企业VI设计(章程、简介、统一标识)6、公司大事记(由行政人事部负责)7、员工行为准则/员工手册8、员工活动组织(由行政人事部负责)9、节日福利物资组织与发放(由行政人事部负责)五、外联工作1、证照年检及资质审核(如: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车辆年检等)2、外部事务办理六、行政后勤工作1、办公用品及物资采购2、办公用品及物资管理及发放3、管理成本控制七、突发事务处理及其他交办工作八、招聘信息发布工作规范:行政管理规范具体表现为行政权力及其运行过程应该遵循的多种多样的行为规范。
尽管这些规范在调整对象、实质以及存在目的等方面具有相同的特性,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
因此,对行政规范的内容或具体构成进行具体说明,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要分析行政规范的内容,说明其内在构成,首先就得选择一个适当的分析角度,也就是行政管理规范分类标准。
可以用作对行政管理规范进行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不过,最能反映不同行政管理规范之间的差异性,也是最常见的分类标准应该是以行政管理规范的产生方式与运行机制相结合而形成的这一综合标准。
根据这一标准,行政管理规范一般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行政法律规范和行政道德规范。
(一)行政法律规范所谓行政法律规范,是指由各种国家机关所制定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有关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 制定主体的特定性行政法律规范都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或者是由国家权力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并按一定的立法与决策程序制定出来的,具体表现为不同法律规范形式的成文性规范文件;或者是虽然未经国家制定,但已经实际存在并为人们所遵守的行为规则,经过特定国家机关予以认可后也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如习惯法、司法判例等。
简而言之,行政法律规范必须是具有相应职权的各种国家机关,经过特定的决策与立法程序予以制定或确认之后,才能形成;没有国家机关的合法制定或确认,就不能成为行政法律规范。
2. 调整对象的特定性行政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是行政法律关系,也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其中,当事人一方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经其委托的机关、组织与个人。
也就是说,必须有一方是代表国家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行为主体。
这是将行政法律规范与其他法律规范区分开来的基本属性。
3. 效力上的权威性、强制性与普遍适用性行政法律规范作为一种法律规范,与其他种类的法律一样,具有法定权威性,也就是对其调整对象——行政法律关系的主客体及其行为具有约束力。
法律规范一经颁布,在法定生效期开始之后,在管辖范围之内,所有组织与社会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行政与法律制裁。
而且,这种约束力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特征。
行政法律规范的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它具有必须履行和不可违背的性质。
否则,违反者就会依法受到行政处分、处罚,甚至受到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此外,行政法律规范同样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一法律特征。
也就是说,它不针对某一个特定人或具体行为,而是对类似调整对象具有多次适用性。
无论什么行政部门或是行政行为,只要在行政法律规范的规范范围之内,都要受到同等的规范与约束,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之后都要受到同样的行政处分或法律制裁。
4.行政法律规范类型的多样性与效力等级上的层级性如前所述,行政法律规范从宪法规范、普通法律,到行政法规,乃至于“红头文件”,类型多种多样,数量众多,内容极其庞杂,既没有像民法、刑法那样形成统一的法典,又存在极其复杂的存在形式与制定主体体系。
所有这些都使得行政法律规范具有复杂的存在与表现形式,在规范类型上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但是,这些众多的行政法律规范的效力并不一致,呈现出层级性特征。
事实上,它们涉及法律规范的所有效力等级层次,从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到处于最低法律效力等级的地方性规章,甚至还包括没有纳入普通法律规范范畴的地方性政策规范。
因此,这就要求行政系统及其工作人员在日常的行政管理过程中,要严格确保更高法律效力等级的行政法律规范,首先是国家宪法与基本法律得到遵守与有效实施,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5. 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行政法律规范的制定一般要遵循严格的制定程序,法律规范的出台也是极为严肃与慎重的。
相应地,行政法律规范的变更、撤销与废止也一般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
一方面,为确保行政行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于用作调整各种行政法律关系的基本依据的行政法律规范,也要防止发生朝令夕改的现象。
因此,行政法律规范一旦制定与颁布,就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不能随意修改。
但是,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国家机关的活动与公共关系,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以及各种行政关系又具有较强的动态性与灵活性,尤其是在社会变迁频率加速的当今时代,行政管理活动及各种行政关系日益处于更为频繁的变革要求之中。
这就要求行政法律规范必须与行政管理实践的这种发展趋势相适应,适时地通过法律规范的调整、变更,以及时地对已经和正在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作出反应,从而推动和巩固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的行政管理法律规范体系的形成。
这就要求行政法律规范不能过于僵化,而应该具有一定的权变性。
正因为如此,行政法律规范的稳定性只能是相对的、动态的稳定性。
(二)行政道德规范所谓行政道德规范或行政道德,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与行政机关内部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行政职业特征的、调整行政管理主客体之间以及主体之间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与道德规范的统称。
它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1. 政治性行政道德规范是国家行政机关与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国家行政管理工作的自身属性决定了这种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与其他社会职业道德规范不同的特征。
其中,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原因在于,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国家社会管理职能的一种公共权力活动,行政管理活动要体现与服从国家意志,维护与实现国家民众的共同利益需求。
为此,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构成现代民主国家行政道德规范的最高道德准则;忠于政府,忠于国家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要求,勤政为民,也就构成行政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和最基本道德规范要求。
所有这些使得行政道德规范必然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特征。
2. 自律性行政道德规范是行政行为主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自发地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而且,规范的约束力与规范作用也主要是依靠人们的信念、社会舆论来实现和维持的。
也就是说,它主要是通过行政主体基于内心信念和道德评价来规范与约束自身言行的方式发挥对行政行为的规范作用的。
因此,行政道德规范的约束力是自我约束式的,具有自律性特征。
行政法律规范则不一样,它主要依靠一种外在的力量即国家强制力来加以维持和推行,因而表现为他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