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
(6)专业单位监测提供监测方案,施工单位现场监 测,要求专项施工方案中明确。
(7空效应强,环境效应明显,基坑挖土顺序 和挖土速度对基坑围护体系受力和稳定性具有很大影响, 因此基坑工程施工应严格按经审查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按设计工况分段、分层开挖,要及时支撑、浇筑垫层、施 工结构底板,严禁超挖。
围护墙为排桩式 (钻孔灌注桩)
围护墙为排桩式 (素砼桩)
围护墙为排桩式 ( SMW工法)
围护墙为排桩式 (钻孔咬合桩)
围护墙为 墙式 (地下 连续墙)
围护墙为墙式(地下连续墙)
地下连续墙
桩墙式支护结构:土质的适用性较强。
6、内支撑与土层锚杆
(1)内支撑:钢筋砼支撑﹙永久钢筋砼结构支撑、 临时钢筋砼支撑﹚、钢支撑、钢与钢筋砼组合支撑。
2、环境影响评估
3、基坑支护结构针对不同情况重点加强
4、重点监测
5、落实应急预案
第三部分 基坑坍塌预控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颁布的规范、规程、标 准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令第393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等。
有时增加砼桩、钢板桩、毛竹等,以增强挡墙的 强度。
适用于场地较开阔、坑深不大于7M 、轮廓较大、 软弱地层的基坑。
注意:对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层,应通过试验
确定其适应性。
条件:
(1)截面置换率通常为0.6—0.8,且纵向墙肋间净 距不宜大于1.3M;横向墙肋间净距不宜大于1.8M, 搭接≥150MM。 (2)入土深度 = (0.8 - 1.2)h
规范计算内容:抗管涌稳定性验算。
基坑底管涌验算简图
2、对象:多发生在粉土、粉砂、粘质粉土等渗 透系数较大或下部承压水存在的桩墙支护结构、重 力式挡墙支护结构中。
3、应急措施:
(1)竖直向隔水帷幕 局部帷幕失效:局部反压,坑外双液注浆,管
井降水。 整体插入深度不足:反压,有条件的情况下,
整体管井降水,整体帷幕加强。
(2)水平向隔渗厚度和强度不足:反压,设置 减压井。
五、桩墙渗漏
1、原因:基坑止水帷幕破坏发生渗流。
2、对象:多发生在粉土、粉砂、粘质粉土等渗透性较 大的桩墙支护结构中。
3、应急措施 (1)反压 (2)内部堵漏:面→线→点→封堵 (3)外侧双液注浆、内侧双液注浆 (4)外侧管井降水 (5)外侧冷冻
2、加强区域工程水文地质研究、区域基坑支护工程设 计和施工状态的研究。深入了解、密切关注区域性不 良地质状态,如复杂地层、断层、溶岩、暗滨、软弱 夹层、塘泥、承压水、地下气体、周围河流、山洪等, 并提出具体对策。
3、加强基坑工程安全预控:
﹙1﹚ 深入了解、密切关注周围环境,如建筑物、构筑 物、地下管线、道路、河道、围墙、临设等,必要时进行 环境影响评估,并提出具体对策;
六、墙体破坏
1、原因:墙体设计强度不足或施工质量缺陷导致墙体 强度不足,发生破坏。
规范计算内容:重力式挡墙和排桩墙内力和强度验 算。
2、对象:多发生在重力式挡墙和悬臂式桩墙支护结构 中。
3、应急措施: (1)反压 (2)减荷 (3)补强 (4)支撑调整
七、内支撑失稳、断裂
1、原因:设计强度不足、挖土顺序不当或外力影响 使内支撑失稳或断裂引起基坑整体坍塌。
物或需严加保护的管线。
三级基坑: 开挖深度小于5M,且周围环境无特殊要求。
二级基坑: 除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基坑。
二、基坑支护结构形式
1、放坡开挖(坡率法):利用土体自身的强度保持边 坡不发生坍滑、移动、松散或不均匀下沉,达到边坡 稳定。
关键是坡度 i = H / L ,一般取1 : 0.5 — 1 : 2.0
2、对象:多发生在软粘土层的重力式挡墙、桩 墙支护结构中。
3、应急措施 (1)有条件的情况卸载 (2)反压 (3)被动区加固
四、管涌
1、原因:由于基坑水头差产生上浮力使被动区土体因 失重而破坏。
分两种状况:
(1)竖直向隔水帷幕——插入深度不足或局部缺陷
(2)水平向封底隔渗的厚度和强度不足——深层承压 水
﹙3﹚监测单位应认真科学测试,及时如实报告各 项监测数据。
(4)加强过程监测资料的归类、收集、整理、分 析。施工、监理、设计和业主单位要重视监测工作, 通过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土体位移、围护结构内力等指 标变化,及时发现隐患,采取相应补救措施,确保基 坑安全。
(5)要求所有基坑支护监测内容确保分工到位、责 任到人,做到数量满足要求、频率适当、数据及时 汇总分析,结果及时沟通。
2、支护结构:基坑工程中采用的围护墙、支撑(或 土层锚杆)、围檩、防渗帷幕、降排水等结构体系 的总称。
3、深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深度虽未 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 杂的工程。
4、基坑安全等级:三个安全等级。
一级基坑: (1)软土地区基坑开挖深度大于8M。 (2)支护结构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3)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有重要建(构)筑
2、基坑降水
(1)轻型井点:适用于土层渗透系数1.0×10-3—105cm/s的砂土、粉砂、粉性土、粘质粉土、填土。
(2)喷射井点:同上。
(3)自流深井:适用于土层渗透系数≥1.0×10-4cm/s 的砾砂、砂土、粉砂、粉土、填土。
(4)真空深井:适用于土层渗透系数1.0×10-5—107cm/s的粘质粉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
(3)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4)《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8)《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9)《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 ( 10 ) 《 建 筑 工 程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统 一 标 准 》GB503002001及配套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2)其他
第四部分 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审
一、 目录
二、 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2、地下室结构概述; 3、工程地质、区域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不良 地质反映); 4、周围环境情况,特别是要说明需重点关注的 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的状态。 5、各责任主体介绍。
三、 基坑支护设计概述
1、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2、基坑降水方案 3、基坑支护设计对施工提出的特殊要求
三、基坑隔渗及降水
1、基坑隔渗——止水帷幕
(1)按施工方法分类: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 冷冻法、素砼嵌桩、钻孔咬合桩等,或这些方法与其 他地基处理方法组合。
(2)按布置方式分类:竖直向隔渗帷幕、竖直向隔渗 帷幕与水平向封底隔渗相结合。
(3)按帷幕类型分类:连续型隔渗帷幕、嵌入型隔渗 帷幕、自抗渗支护结构。
四、 编制依据
1、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图审纪要等)(提供编号)
2、基坑支护设计文件(设计方案、施工图、图审纪要 等)(提供编号)
3、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必要时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提 供编号)
4、周围环境情况
5、国家、行业及地方颁布的规范、规程、标准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3、应急措施 (1)有条件的情况下卸载 (2)反压 (3)打入钢板桩、木桩或其他类型桩 (4)改用其他围护结构形式
二、倾覆
1、原因:软粘土层中,由于支护结构插入深度不足, 使得绕挡土结构某点的主动土压力力矩大于被动土压 力矩而发生倾覆。
规范计算内容:抗倾覆稳定验算。
排桩内支撑
重力式挡墙
2、对象:多发生在软粘土层的重力式挡墙、桩 墙支护结构中。
墙宽 = (0.5 - 0.8)h (3)水泥土28天单轴抗压强度qu≥0.8Mpa
成桩后28天方可开挖土方。
5、桩墙式支护结构:由围护墙及支撑系统组成 (悬臂式、内撑式、锚拉式)
围护墙:排桩式(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人工 挖孔桩、板桩、钻孔咬合桩、SMW工法等);
墙式(现浇或预制的地下连续墙)。
以上土层安全等级为二、三级的基坑。
注意:土钉墙在软粘土中(塘泥、淤泥、淤泥质粘土、 淤泥质粉质粘土等)要严格控制,特别是周围环境要 求较严的基坑。
3、复合土钉墙 土方开挖前施打水泥搅拌桩、振动灌注桩、钢板桩、
木桩等,然后按土钉墙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排桩复合土钉
4、水泥重力式挡墙:水泥搅拌桩(旋喷桩)采用格 栅形或连续形布置形成重力坝墙。
第二部分 常见基坑支护结构破坏形态、
原因分析及应急措施
一、整体失稳
1、原因:基坑开挖后,由于圆弧滑动面上抗剪强度不 足引起的土体整体滑动。
规范计算内容:整体稳定性验算。
大放坡
土钉墙
重力式挡土墙
排桩内支撑
2、对象:多发生在软粘土质(特别是饱和状态 下的淤泥质土,或一般性土体短时间内含水率急剧 变化)的大放坡、土钉墙或复合土钉墙、重力式墙 支护结构中。
基坑坍塌成因分析、 预控措施和施工方案编审
第一部分 常见基坑支护结构形式
一、概述
1、基坑工程:建筑物或构筑物地下部分施工时,需 开挖基坑,进行施工降水,同时要对基坑四周的建 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进行围护及监测, 确保正常、安全施工。这项涉及勘查、设计、施工、 监理、监测、应急等内容的综合系统性工程称为基 坑工程。
一般适用于杂填土、粘性土或粉性土,且环境条件允 许的基坑。
2、土钉墙: 由被加固土体、设置于土中的土钉体和挂钢筋网
的喷射砼面板等共同作用形成的补强复合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