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湿法脱硫液气比计算及脱硫塔整体设计计算

湿法脱硫液气比计算及脱硫塔整体设计计算

湿法脱硫工艺的液气比的选择是关键的因素,对于喷淋塔,液气比范围在
8L/m 3 -25 L/m 3 之间 [5]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可知液气比选择 12.2 L/m 3 是最佳的数
值[5][6]。
烟气速度是另外一个因素,烟气速度增大,气体液体两相截面湍流加强,气 体膜厚度减少,传质速率系数增大,烟气速度增大回减缓液滴下降的速度,使得 体积有效传质面积增大,从而降低塔高。但是,烟气速度增大,烟气停留时间缩 短,要求增大塔高,使得其对塔高的降低作用削弱。
(1) 喷淋塔吸收区高度设计(一)
达到一定的吸收目标需要一定的塔高。通常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比较低。 吸收区高度的理论计算式为
h=H0×NTU
(1)
其中:H0 为传质单元高度:H0=Gm/(kya)(ka 为污染物气相摩尔差推动力的总 传质系数,a 为塔内单位体积中有效的传质面积。)
NTU 为传质单元数,近似数值为 NTU=(y1-y2)/ △ym,即气相总的浓 度变化除于平均推动力△ym=(△y1-△y2)/ln(△y1/△y2)(NTU 是表征吸收困难程 度的量,NTU 越大,则达到吸收目标所需要的塔高随之增大。
烟气脱硫工艺主要设备吸收塔设计和选型
4.1 吸收塔的设计
吸收塔是脱硫装置的核心,是利用石灰石和亚硫酸钙来脱去烟气中二氧化硫 气体的主要设备,要保证较高的脱硫效率,必须对吸收塔系统进行详细的计算, 包括吸收塔的尺寸设计,塔内喷嘴的配置,吸收塔底部搅拌装置的形式的选择、 吸收塔材料的选择以及配套结构的选择(包括法兰、人孔等)。
4.1.1 吸收塔的直径和喷淋塔高度设计
本脱硫工艺选用的吸收塔为喷淋塔,喷淋塔的尺寸设计包括喷淋塔的高度设 计、喷淋塔的直径设计
4.1.1.1 喷淋塔的高度设计 喷淋塔的高度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喷淋塔吸收区 高度、喷淋塔浆液池高度和喷淋塔除雾区高度。但是吸收区高度是最主要的,计 算过程也最复杂,次部分高度设计需将许多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而计算喷淋塔 吸收区高度主要有两种方法:
(2)
其中:y1,y2 为脱硫塔内烟气进塔出塔气体中 SO2 组分的摩尔比,kmol(A)/kmol(B)
y1* , y2* 为与喷淋塔进塔和出塔液体平衡的气相浓度,kmol(A)/kmol(B)
kya 为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mol/(m3.h﹒kpa)
1
x2,x1 为喷淋塔石灰石浆液进出塔时的 SO2 组分摩尔比,kmol(A)/kmol(B) G 气相空塔质量流速,kg/(m2﹒h) W 液相空塔质量流速,kg/(m2﹒h) y1×=mx1, y2×=mx2 (m 为相平衡常数,或称分配系数,无量纲) kYa 为气体膜体积吸收系数,kg/(m2﹒h﹒kPa) kLa 为液体膜体积吸收系数,kg/(m2﹒h﹒kmol/m3) 式(2)中 ∂ 为常数,其数值根据表 2[4]
表 3 温度与 ∂ 值的关系
温度/
10
15
20
25
30

0.0093 0.0102 0.0116 0.0128 0.0143
采用吸收有关知识来进行吸收区高度计算是比较传统的高度计算方法,虽然计 算步骤简单明了,但是由于石灰石浆液在有 喷淋塔自上而下的流动过程中由于 石灰石浓度的减少和亚硫酸钙浓度的不断增加,石灰石浆液的吸收传质系数也在 不断变化,如果要算出具体的瞬间数值是不可能的,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计算难以 得到比较精确的数值。
根据(1)可知:h=H0×NTU= Gm * kya
y1 − y2 ∆ym
=
Gm *
y1 − y2
k y a ( y1 − y1* ) − ( y2

y
* 2
)
ln( y1 − y1* )
y2

y
* 2
k y a = kY a =9.81×10 −4 G 0.7W 0.25 [4]
k L a = ∂W 0.82 [4]
(3)喷淋塔吸收区高度的计算
含有二氧化硫的烟气通过喷淋塔将此过程中塔内总的二氧化硫吸收量平均到 吸收区高度内的塔内容积中,即为吸收塔的平均容积负荷――平均容积吸收率,
以ζ 表示。
首先给出定义,喷淋塔内总的二氧化硫吸收量除于吸收容积,得到单位时间 单位体积内的二氧化硫吸收量
ζ
=Q V
=
K0
Cη h
(3)
2
因而选择合适的烟气速度是很重要的,典型的 FGD 脱硫装置的液气比在脱硫 率固定的前提下,逆流式吸收塔的烟气速度一般在 2.5-5m/s 范围内[5][6],本设计 方案选择烟气速度为 3.5m/s。
湿法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应是在气体、液体、固体三相中进行的,反应条件比较理想,在脱 硫效率为 90%以上时(本设计反案尾 5%),钙硫比(Ca/S)一般略微大于 1,最佳 状态为 1.01-1.02,而比较理想的钙硫比(Ca/S)为 1.02-1.05,因此本设计方案选择 的钙硫比(Ca/S)为 1.02。
以上是传统的计算喷淋塔吸收区高度的方法,此外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可以计 算。
(2) 喷淋塔吸收区高度设计(二) 采用第二种方法计算,为了更加准确,减 少计算的误差,需要将实际的喷淋塔运行状态下的烟气流量考虑在内。而这部分 的计算需要用到液气比(L/G)、烟气速度 u(m/s)和钙硫摩尔比(Ca/S)的值。
其中 C 为标准状态下进口烟气的质量浓度,kg/m3
η为给定的二氧化硫吸收率,%;本设计方案为 95%
h 为吸收塔内吸收区高度,m K0 为常数,其数值取决于烟气流速 u(m/s)和操作温度(℃) ; K0=3600u×273/(273+t)
由于传质方程可得喷淋塔内单位横截面面积上吸收二氧化硫的量 [8] 为:
本设计中的液气比 L/G 是指吸收剂石灰石液浆循环量与烟气流量之比值 (L/M3)。如果增大液气比 L/G,则推动力增大,传质单元数减少,气液传质面 积就增大,从而使得体积吸收系数增大,可以降低塔高。在一定的吸收高度内液 气比 L/G 增大,则脱硫效率增大。但是,液气比 L/G 增大,石灰石浆液停留时 间减少,而且循环泵液循环量增大,塔内的气体流动阻力增大使得风机的功率增 大,运行成本增大。在实际的设计中应该尽量使液气比 L/G 减少到合适的数值 同时有保证了脱硫效率满足运行工况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