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图名师-章晓铭-言语理解与表达-必过教材

华图名师-章晓铭-言语理解与表达-必过教材

公考资深培训师必过教材

言语理解与表达

华图名师 章晓铭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考生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言语是用语言工具进行沟通和理解的过程,言语是交流的载体。言语理解是通过对言语的基本感知在意识中构建语义的过程;言语表达是由思想到说话或写作的过程,表达效果要努力达到语意完整、明确、最佳的呈现。历年考试大纲都对言语理解与表达做了确的界定: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是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总体要求和宏观界定。前部分重在表达能力,后部分重在理解能力。“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是考查应试者快速阅读材料之后果断锁定主要内容或者判断细节对错与否的能力;“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是考查应试者根据材料语境对阅读文本具体词句的理解能力;“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是考查应试者概括归纳材料主要意思;“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有三种考查倾向,第一考查应试者选择能够简明扼要地表达材料主要意思的语句,侧重在概括提炼表面主旨,第二考查应试者分析选项与对应材料是同义替换,还是偷换,侧重在细节判断,第三考查应试者选择一个新句子来填充到不完整的材料中,从而使语意衔接完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重在考查应试者的引申推断能力,题目多考查隐含主旨题;“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是对态度、意图、倾向、目的的判断,题目多是隐含主旨,也包括态度型隐显主旨。“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考查的是字词的最佳运用,侧重于逻辑填题,有时也涉及语句表达题。

“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是对题型的说明,阅读理解的构成材料往往是一个小段落;逻辑填空主要是选择实词、成语或者虚词填空,使语意表达正确完整;语句表达是判断语句表达的明确性,侧重病句辨析和歧义辨析。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型比较宽泛,本身意义不大,考生需要细化考试类型,概括命题规律。列表说明:

列表1:近五年国考阅读量、题量、时间统计

内容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阅读总量(字数) 逻辑填空 2120 2531 2535 2761 2689

阅读理解 4281 4317 4582 4927 5143

语句表达

总字数 6401 6848 7117 7688 7832 公考资深培训师必过教材

题量 逻辑填空 20 20 20 20 20

阅读理解 20 20 20 20 20

总题量 40 40 40 40 40

语句表达

阅读理解

总题量

参考时限(分钟) 30 30 35 35 35

单位阅读量(字数/分钟) 213 228 203 220 224

单位做题时间(秒/每题) 45 45 52.5 52.5 52.5

由列表1可知,近五年国考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部分最明显的变化是:阅读总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做题时间越来越紧张。2012年国考阅读量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递增,单位阅读量应该会在220字左右,单位做题时间52.5秒,其必然会对考生的阅读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列表2:近五年国考题具体题型、题量统计

内容 分类题型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阅读理解 隐显主旨 17 17 18 14 14

细节判断 1 0 1 2 2

词句理解 0 2 0 1 0

句段衔接 2 1 1 3 4

小计 20 20 20 20 20

逻辑填空 实词表达 16 12 9 11 8

成语表达 3 2 5 2 4

虚词表达 0 0 0 0 0

实词+成语 0 5 6 7 8

实词+虚词 1 1 0 0 0

小计 20 20 20 20 20

由列表2可知,近五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的呈现基本特征:题量丰富、题型固定、有所偏重。具体来说,阅读理解有四种基本题型,其中隐显主旨题、句段衔接、细节判断题是必考题型,词句理解题是选考题型,隐显主旨占三分之二强。2012年国考试题题型、题量构成均不会出现大幅调整,但是会在细致题型上体现出某种变动,比如杂糅型隐显主旨、标题型隐显主旨题、态度型隐显主旨题会交错出现。逻辑填空题主要集中在实词表达和成语表达两方面,基本形式有单纯实词、单纯成语、实词成语虚词混搭题三种,其中对成语的考查呈逐年递增趋势,2012年国考逻辑填空部分会在原基础上增加难度。

言语理解与表达对考生能力要求很高,其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它存在隐在的特征和规律,第一,具体题型繁多,题材构成多样,材料内容具有时代感和文化性,考点广泛,且公考资深培训师必过教材

努力求新求变;第二,选项设置干扰性强,选择答案时易摇摆纠结;第三,思维方式难以把握,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兼具;第四,技巧性强但不流于表面,语感选择容易出错。例题为证:

【例】(国考05B类-4)有一种看法,认为结构游戏只不过是幼儿拼拼凑凑、搬搬运运而已,无须教师过多的参与。其实,结构游戏如能进行得好,它不但能培养幼儿的搭配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而且能促进幼儿手、脑、眼协调一致的能力和培养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但要使结构游戏发挥出如此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参与,更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否则,便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幼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结构游戏

B.幼儿教师与幼儿能力的形成有很大关系

C.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掌握结构游戏的教法

D.幼儿对造型艺术的审美能力有赖于结构游戏

解析:正确答案选C。根据提问方式“主旨”可知是典型的表面主旨题,需要考生忠实于材料查找或概括出阅读片段的表面意思。从结构层次入手,转折词“其实”和“但”把整个材料分成三个部分,“其实”之前的第一部分引入叙说一种看法,为下文语意铺垫,本身不重要;“其实”之后、“但”之前为第二部分,传达作者的意思,即结构游戏有很多作用,不只是搬搬运运、拼拼凑凑;“但”之后为第三个层次,在第二层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折来重点说教师该怎么做,“更要不失时机地示范、指导、点拨”是层次内的递进部分,故选C。A项“离不开”语意过重,同时没有谈到教师做法不选;B项干扰很强,错在脱离了重要的主体“结构游戏“去谈教师与幼儿能力关系,过于宽泛,缺少针对性,不选;D项错误有三,一是“有赖”意思过重,二是脱离了教师做法,三是片面强调审美能力,不选。

名师点评:此题难度极高,属于多种关联关系杂糅题,需要从层次入手,把握重点部分,再深入内里,抓住核心意思,选择最佳答案。考生一定不要拘泥于关联语词,而要结构优先,考虑关联关系:第二层转折是对第一层转折的递进,重点在第二层转折;材料最后“否则”一词反过来强调前面教师的做法,其后是无需关注,可以提高速度,高效解题。

综上所述,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理解和表达两个面向,在题型与题量上稳中有变,命题结构趋于成熟:测验全部为客观试题,即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量均为40道题,主要由逻辑填空和片段理解构成;阅读量大,时间紧张,题型均有所侧重;难度较高,技巧性很强,2012年试题将会继续延续这些趋势、特征。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讲解立足于命题规律,合理预测命题趋势,大胆勾勒2012年考试蓝图,第一章通过技巧的认知和把握、思维的梳理和培养,探讨高效解题的素养;第二章全面系统、深入详尽地讲解阅读理解题的核心解答思路、考点技巧;第三章分门别类、有所轻重地讲解逻辑填空题的核心解答思路、考点技巧;第四章根据命题趋势,适当讲解选考试题——语句表达的核心解答思路和考点技巧。题型的精讲以命题规律为隐线,以具有价值的题目为载体,通过技巧概括和对题目的解析或点评,把抽象的解答思维和技巧具象化、形象化。讲解的过程做到理论、技巧、经典试题三位一体的结合,最终帮助考生形成高效解题的公考资深培训师必过教材

思维,掌握绝佳技巧。每一章最后都围绕2012年的考试趋向,结合本章内容,配以适量、适度且有预测性的特训试题,检验考生的学习效果,提示考试的可能趋向。本模块最后,为考生设置“考前半小时”的速览材料,对言语理解与表达主体内容的提炼,强化考生的技巧掌握,梳理解题的系统思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