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PPT课件

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PPT课件

1895
1900 ~
1901
国家

英、法
日 德奥美 法英意
日俄
条约
影响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天津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北京条约》 建化程度加深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 《马关条约》 会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化程度
《辛丑条约》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面对列强的侵略扩张,中国怎样避免国家被分裂 的危险?
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这样看
来,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
洲人。”
——孙中山
同单纯的“驱除鞑虏”相比,孙中山的 思想有了哪些变化?
对单纯反满的弊端已有所认识,把矛头明 确指向清朝专制统治,提倡民族平等。
走向“五族共和”
辛亥革命前后,对民族主义有哪些新的认识?
小民族主义之外, 更提倡大民族主义
历史背景: 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 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 人们对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府的不满情绪愈加 强烈。上述革命纲领意在推翻清朝政府,建立 民主共和国。
走向“五族共和”
材料:“有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
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
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探究“驱除鞑虏”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 役也。
——梁启超 材料二: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为奴 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
——康有为
回顾: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它的诞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回顾: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它的 诞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从“驱除鞑虏” 到“五族共和”
走向“五族共和”
十八星旗
五色旗
旗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民族观念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 从“小民族主义”到“大民族主义”的转变
感受“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
1、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先秦时期是中 原的地域、国家和族群的指称。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 势,“中华”一词出现。 3、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少数民族与汉族 相互交流会聚,不断融合,逐步形成和发展成 为共同的中华民族。 4、后来,人们用“从多元走向一体”形容中 华民族的形成。 Nhomakorabea魏孝文帝
感受“多元一体”
文成公主入藏 胡床、方凳
感受“多元一体”
你还能说出哪些少数民族? 鲜卑、羯、氐dī 、吐蕃、女真、蒙古。 你知道他们后来的发展情况吗?
探究“驱除鞑虏 ”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中日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时间
1840 ~
1842
1856 ~
1860
1894 ~
辛亥革命促成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 “五族共和”把中国各民族看作一个整体,中 华民族一词得到广泛传播。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全民族团结,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发展国家的军事、经济实力; 增强民族意识,共同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
当时,有人将同盟会革命纲领中的“恢复 中华”理解为在汉族聚居的18个省范围内恢复 建立汉族国家。你如何认识?
恢复中华,是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目的 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汉族人的共和国。
这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不仅不能团结各族人民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还会导致国家的分裂,是不可取的。
中华民族内部 各民族平等
走向“五族共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又规定:“中华民国之 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 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 是曰民族之统一”
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起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