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减负与提质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减负与提质

浅谈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减负与提质
双龙营镇普格小学校沐海云
长期以来,在国家传统教育体制──高考制度的影响下,在传统教育理念的主导下,教师、家长形成了唯分数论英雄的成才观念,我国的教育走向精英教育之路。

于是乎,为了学生能考出高分,上好一点的重点中学、名牌大学。

教师和家长纷纷以各种渠道(补课班、加强班、特长班)来提高分数,给许多学生造成超负荷压力。

出了厌学而自杀,厌学而杀父母,高分低能等人格、心理扭曲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起草文件,推进素质教育。

2000年颁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一时间似乎收到良好的效果,可是要“减负”不变体制不行,一阵风过去还是走向老路──应试教育。

2003年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改革,从指导思想、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根本上变革。

可是由于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改革的进程,学生的过重负担依然存在,在可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云南省教育厅2009年下发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文件,系统的从任务、方法、管理、督查等方面作了操作性规定,经过笔者对文件的认真解读和贯彻落实,结合所在农村学校思考得出了如何有效减负提质的几点见解。

一、加强学习,强化管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
相对于城市,遍远农村小学在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有着显著特点:1、学生家长虽然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但是由于环境因素、经济条件、文化因素等使得大部分家长不会像城里家长一样过度关注孩子学习,在部分民族的区还不关心孩子学习,故来自家长的压力很小。

2、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和环境决定了农村小学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加强班”、“特长班”等城里孩子不想而不得不参加的训练班,故来自社会的压力很小。

这样下来,学生的学习力只有来自教师,大部分教师在以分数论英雄的考核奖惩制度影响下,采取了题海战术的方式──大量征订教辅资料,布置大量的作业,更有部分教师因学生基础差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体罚辱骂学生,给学生造成严重身心伤害。

为了切实做好“减负”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科学发展观等文件精神。

解读好有关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文件精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落实“三生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要从制度上为“减负”提供保障,强化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学常规监督管理。

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多种培训形式(走出去到发达地区学习,请教育名家来讲座),加大对教师在职培训力度,举办各种专题的课堂教学竞赛和教师论坛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聚焦课堂,有效教学,搞活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小学由于软硬件条件的落后,如果没有搞好减负与提质的协调统一,那么,我们将更加拉大与城市教育发展的距离,所以,在农村小学,不仅要解决“减负”问题,还要解决新形势下怎样更有效学习的问题,不仅有“减法”要做,更有“加法”和“乘法”要做,而做好这些就得依靠教师。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质
量的落后源于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教师“教”学生“做”,课堂教学效果差,从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低,为了切实做到减负与提质,农村小学应该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改革教师备课形式,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如组织开展各种专题式的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培养一大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有效教学模式的中青年教师,以此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发展。

三、走出课堂,发展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在农村小学,我们学生除了劳动是我们的特长外,好像什么也不会,能歌善舞,琴棋书画的学生寥寥无几,而当今社会有一技之长者如鱼得水,所以根据文件精神,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质量,而“质量”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农村小学,我们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创造条件给他们自由支配时间发展特长,如利用生均公用经费购买音、体、美各种器材,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动起来,学会一项本领,享受快乐,学校教师也要和学生互动起来,当好学生的导师。

校长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学习之外的成功喜悦,学生只要有了愉悦的心情,就能精神百倍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近两三年来在山区学校任校长,就打造了具有特色的活动,如:举办三届春季希望读书节,夏季“六·一”民族艺术节,冬季元旦体育文化节,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拓展了素质,相信长此以往,农村地区也会培育出更多的像爱迪生、宋祖英、杨丽萍、丁俊晖、姚明等各方面突出的人才。

四、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农村小学因校舍破旧简陋,各种教育设施单一、缺乏,要想做好减负与提质,只有国家加大投入,建设功能齐全的校舍,配
备学校各种教育设施和用品,特别应加大信息化建设,早日实现远程教育班班通和互联网建设,使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资源有效结合,这样,农村学生就有发散性的学习机会,成为“通识”性的人才,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把过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强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总之,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全球经济、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新形式下,我们教师要敢于改革,善于创新,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条教育强,则国强的路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