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明(11版)
思考题
名词:
印度的古称 哈拉巴文化 印章文字 《吠陀》 婆罗 门教 摩揭陀 耆那教 释迦牟尼 贵霜帝国 佛教 《摩诃 婆罗多》《罗摩衍那》
问答:
1.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回事?种姓制度与阶级划分有何不 同
2.列国时代为什么会兴起反婆罗门教运动?简述其中几个主 要流派。
3.分析佛教的基本教义。早期佛教为什么会得到很快的传播 ?
三、参考书目 四、思考题
古印度文明
第一节、自然条件与印度河文明
• 一、自然环境与居民 • 二、印度河文明的发现 • 三、印度河文明的成就 • 四、印度河文明的衰落
第一节
一、自然环境与居民
1、印度的古称
身毒 天竺 印度
2、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 北印度与南印度 印度河与恒河
3、自然条件
亚热带气候 气候多样 季风带来集中降水
第三节
一、城邦并立与摩揭陀的称霸
1、城邦并立
北印度16国 兼并为4大国
2、摩羯陀的霸权
瓶沙王:征服鸳伽,建都王舍城 阿阇世:打败居萨罗、迦尸联盟,兼并迦尸 优陀那拔陀罗:建都华氏城 难陀王朝:兵力强大 版图急剧扩大(恒河流域、中
印度和南印度部分地区)
第三节
二、波斯和马其顿的征服
1、波斯征服 居鲁士:未逞 大流士:侵入北印度 建波斯第20行省
• 梨俱吠陀经常提及赌 博。
红色仪
妇女装束与信仰
式标记
万字符
卍
菩提树 与神仙
菩提树
菩提树 与神仙
1/2
印欧语系人最初的迁徙
2/2
雅 利 安 进 入 印 度
早期吠陀时代的政治组织
“毗达多”: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成员参加
权
民众会
力
“萨米提”:由全体男性成员参加
机
构
长老议事会 “萨巴”:由少数上层分子把握
全部北印
迦腻色伽:占华氏城,与南印安度罗抗衡,西北扩张 到伊朗 领土达到最大
3、衰亡 婆苏提瓦:地方独立 3世纪中叶:失去西部领土 沦为附庸 4世纪:为笈多帝国
第四节
二、贵霜帝国的政治、经济
1、北印划省治理,王族作为副王统辖
2、宗教宽容:推祟佛教,尊重婆罗门教
3、鼓励贸易:谋取东西方贸易(丝绸)之利
1
入侵说
• 遗《址梨中俱出吠土陀的尸》骸:当您,阿耆尼点燃并撕裂他 们的城堡,那些黑皮肤的人由于惧怕您的威 力而抛弃了财产,四散逃走。
• 《摩诃婆罗多》:像火球般发出耀眼光辉的 炮弹被发射,产生.黑云般的云团,发出声响 往天空升起,这个武器所发出的热能,让全 世界变热。
林伽
瑜伽
赌博的骰子
• 婆罗门大战与难敌、 坚战的赌博有关。
4.论述阿育王时代孔雀帝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
玄奘《大唐西域记》更名
译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归云身毒﹐或曰 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2
地理位置
• 南亚次大陆,包括 今印度、巴基斯坦 和孟加拉
• 北:喜马拉雅山 • 南:印度洋 • 东:孟加拉湾 • 西:阿拉伯湾
印度的地理划分
温德亚山脉把印 度分为北印度和 南印度
军事首长
“罗阇”由民众会选举,不称 职时会遭到罢免,但由于战争 频繁,“罗阇”权势逐渐增大, 演变为世袭的王。
《梨俱吠陀·原人歌》
• 原人之神,微妙现身, 千头千眼,又具千足; 包摄大地,上下四维; 巍然站立,十指以外。 唯此原人,是诸一切, 既属过去,亦为未来; 唯此原人,不死之主, 享受牺牲,升华物外。
月护王
生卒年不详。 他的早期生平仍是一个 谜,据说他的姓孔雀(Maurya),这 意味着他出生于较低下的种姓,但是 也有传说称他是难陀王朝王子的后代 和一个女仆Mura的私生子,Maurya是 Mura的音讹。他在少年时被摩揭陀国 王从国中放逐。在前321年,旃陀罗 笈多在考底利耶(Chanakya)的协助 下攻克了摩揭陀的都城华氏城,自立 为摩揭陀国王。据称,在前298年, 旃陀罗笈多皈依了耆那教,他将王位 传给了儿子宾头沙罗,自己前往森林 中苦行,最终绝食而死。
第四节
一、孔雀帝国的建立、强盛和灭亡
1、建立与扩张
月护王:推翻难陀王朝 驱逐马其顿驻军 占领印 度河恒河流域 败塞流古 取阿富汗部分地区 适实王(宾头沙罗):镇压旦叉始罗 扩展到德干
2、强盛
阿育王:征服羯陵加 领土达到最大
3、衰亡
帝国分治 安度罗独立 撰伽篡位
第四节
二、孔雀帝国政治制度和统治
1、国王
3、经典
理论体系化 般若经 法华经 华严经
4、教义的完善
诸法皆空 龙树的二谛中观说
第四节
四、等级制度的发展
1、摩奴法论的编订 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
2、摩奴法论的规定 规范各个种姓行为规则 强调性别歧视,认为妇女是祸水 强调君权神授
第四节
五、文学艺术的发展
1、古典梵语诗歌
马鸣:《佛行所赞》、《美难陀传》
、卍字图案 文化上:瑜伽、赌博 、女性装束
古印度文明
第二节、吠陀时代
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二、早期吠陀时代 三、晚期吠陀时代
第二节
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1、雅利安人 名称来源:高贵的人 吠陀经 外貌特征:身材高大 蓝眼睛 白皮肤
2、进入印度 公元前2000年 小规模分批进入 公元前1500年 进入旁遮普地区
2、种姓制度
四个瓦尔那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3、婆罗门教 最高神梵天 神学理论 繁琐祭祀仪式 婆罗门至上
4、奥义书中哲学思想 创世说 梵我理论 四位说 业报轮回
5、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古印度文明
第三节、列国时代
一、城邦并立与摩揭陀的称霸 二、波斯和马其顿的征服 三、反婆罗门教思潮
阿育王 (1/2)
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阿育王的知名度在 印度帝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 也可居印度帝王之首。
传说他杀死了99个兄弟之后才坐稳了宝座。羯 陵伽国的战争造成了10万人被杀,15万人被掳 走的人间惨剧。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 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 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决心皈依佛门, 彻底改变统治策略。
• 原人之身,弱被肢解, • 试请考虑,共有几分? • 何是彼口,何是彼臂, • 何是彼腿,何是彼足? • 。。。。。。 • 脐生空界,头显天界; • 足生地界,再生四方。 • 如是构成,此一世界。
《梨俱吠陀·水主歌》
• 先于苍天,先于大地, 先于诸天,先于非天; 是何胎藏,水先承受, 复有万神,于中显现? 尔等不知,彼造群生, 另有一物,在尔身中。
2、印度教——婆罗门教地方化
婆罗门教与地方信仰、习俗融合 雅利安因素与土著民族文化要素的进一步融合
3、印度教——神灵的变化
湿婆、毗湿奴、克里希那
第四节
六、孔雀帝国时期艺术的发展
1、阿育王石柱雕刻 代表作: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的狮子柱头
2、人物雕像 男女药叉像多,胸部丰满,小腹美丽,成为印度
的审美标准 代表作:持拂药叉女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十六大 国者。谓泱伽国。摩揭陀国。迦 尸国。憍萨罗国。佛栗氏国。末 罗国。奔哒罗国。苏西噏摩国。 頞湿缚迦国。頞饭底国。叶筏那 国。剑跋阇国。俱卢国。般遮罗 国。筏蹉国。戍洛西那国。此十 六国丰诸珍宝故偏说之。”
佛陀
佛陀看到生老病死开始 修道 遵从婆罗门教苦修失败 在菩提树下冥思顿悟 在摩羯陀传教 在菩提树下圆寂
掌握行政、司法、军事等大全 密探侦查中央、地方
2、三类官员 地方官员 城市官员 军事官员
3、地方行省
直辖行省 行省
第四节
三、孔雀帝国的社会经济
1、土地制度
三类:王田 贵族田 公社田 土地买卖
2、奴隶制度
来源:七种 应用广泛:国王、贵族产业中 家庭奴隶
3、种姓制度
发展;阇提出现 贱民旃陀罗 制度:法律条文规定 特征:血统原则、内婚制、职业的世袭
2、经济生活
青铜时代 金属加工 农牧业 对外贸易
3、印章文字
石、陶、象牙等制成的印章
4、艺术成就
雕塑:青铜女像、石灰石男性雕像、祭司像
5、宗教生活
男女生殖崇拜、树神崇拜、动物崇拜(牛)
第一节
四、印度河文明的衰落
1、假说 灾害说 (生态环境恶化、洪水) 入侵说 (雅利安人毁灭)
2、文化因子 宗教上:原始湿婆、林伽、动物崇拜、菩提树
2、古典梵语戏剧
马鸣:《舍利弗》 婆罗多牟尼:《舞论》
3、刻艺术
犍陀罗艺术:印度、希腊风格的融合 马土腊艺术:本土风格
参考书目
• 一般性阅读: • 杨学祥:《印度文化神秘之谜》 • 崔连仲:《古代印度》 • 涂厚善:《古代印度河流域文化》 • • 进一步阅读: • 林承节:《印度古代史纲》 • 林承节:《印度古代史纲》 • 马宗达:《高级印度史》(上册) • 刘欣如:《印度古代社会史》 • 刘建、朱明忠、葛维钧:《印度文明》
3、建筑 代表作:桑奇大塔、石窟建筑
古印度文明
第五节、贵霜帝国
一、贵霜帝国的兴亡 二、贵霜帝国的政治、经济 三、大乘佛教的兴起 四、等级制度的发展 五、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四节
一、贵霜帝国的兴亡
1、兴起 丘就却: 大月氏迁徙 统一四部 征服白沙瓦 2、扩张 阎高珍:征服北印塞种国家,势力达恒河上游,控制
世界古代史
古印度文明
一 概述 二 自然条件与印度河文明 三 吠陀时代 四 列国时代 五 孔雀帝国 六 贵霜帝国
古印度文明
概述
一、古印度文明的研究
19世纪:英国 搜集文献 研究种姓制度 研究梵文 20世纪:欧洲国家 《剑桥印度史》 印度学
二、历史分期 史前时代 印度河文明 列国时代 孔雀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