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州风景名胜

福州风景名胜


北宋诗人பைடு நூலகம்逵写的一首 《鳌顶峰》: 眼看沧海近,身与白云高。 回影连三岛,盘根压六鳌。
福州自古别称“三山”。乌山是三山之一。 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位市中心,与于山、 屏山鼎足而立。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 揽胜,引弓射乌,故又称“射乌山”。唐天宝八年 (749年),唐玄宗敕名为“闽山”。宋代熙宁年间, 郡守程师孟又以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 比,便改其名为“道山”。后程师孟延请福州前任 太守兼福建路兵马铃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 巩作《道山亭记》。一时洛阳纸贵,驰名远播。
福州风景名胜
陈轩《冶城》 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
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
谢泌《福州即景》 一别无诸岁月增,遥闻此景画难能。
湖田播种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常年六月东山里,地涌寒泉漱齿冰。
唐代诗陈翊《登郡城楼》首较早描写福州诗: 井邑白云间,岩城远带山 。 沙墟阴欲暮, 郊色淡闲。 孤径回榕岸,层峦破积关。 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颜。 晚唐诗杜荀鹤(846-904)《闽中秋思》咏 福州较早首绝句: 雨匀菊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清。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屏山,之所以称屏山,是因立于城中闹市看此 山,其形如屏。屏山又曾称样楼山、越王山等,据 说当年闽越王故都建在此山麓,所以屏山一度名为 越王山。屏山历史悠久,古时常有要人驻此,因此 遗留下的古迹景致就特别的多,林林总总,方方面 面的有29胜。如山的东麓曾有冶山之称,为闽越 王建都的具体地点,有欧冶池,后唐刺史裴次之辟 球场于山南,曾建有望京山、观海亭、玉泉池等胜 迹南麓原有越王饮马池、琴石、金鸡井,特别珍贵 的是有宋代的古建筑华林寺;北麓则有龙舌泉;而 屏山山巅曾立有环峰亭、胜会亭、翠涛亭,并建有
于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是镶嵌在榕 城市中心一块璀璨的明珠。 于山有丰富的古文化遗迹,特别是摩崖石刻很多,有据 可查的从宋代以来的就有100多处。在整治工作中,有关 部门对此作出了调查并重新描红,还对-些石刻的周边环 境进行清理,使石刻更明显地展现在游人面前。整理出的 摩崖石刻有宋、元、明、清、民国、现代以及无法考证年 代的共计84段。其中位于鳌顶峰(状元峰)上的北宋淳浮化 (990年)吕文仲的题刻,被1964年印行的《于山摩崖石刻 录》认为是“福建现存宋代摩崖石刻当此为最早”。在戚 公祠的平远台岩石上镌有-道近代文学家郁达夫于1936年 渴戚公祠时作的《满江红》词。
福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市市区西 北部卧龙山,为晋太康三年(公元282 年)郡守严高所凿,唐末就已经是游 览胜地;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次子王 延钧继位,在此建造亭、台、楼、榭, 湖中设楼船,西湖成为御花园;到宋 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 年)林则徐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 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 福州西湖公园后门(温元柱摄) 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迄今 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被 人称为“福建园林明珠”,名列全国 36个西湖前茅。现占地面积为42.51公 顷,其中陆地面积12.21公顷,水面面 积30.3公顷。 福州西湖公园虽然没有杭州西湖 的平湖秋月,也看不到竞相啼鸣的柳 浪闻莺,但福州西湖公园以她旖旎的 自然风光,尽显其恬静而秀丽。
乌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 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原名“崇 妙保圣坚牢塔”。它的前身系唐 贞元十五年所建“净光塔”。唐 乾符六年被毁。闽永隆三年,闽 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在旧 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到七层, 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 束。塔为八角七层,通高三十五 米,每层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 有四十六尊。四层、五层、七层, 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记和祈福题 名碑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重修 加固,可以登临,九十年代又经 修缮,已焕然一新。
蔡襄留下了不少关于福州的诗作。且看《寒食西 湖观竞渡》: 山前雨气晓才收,水际风光翠欲流。 尽日旌旗停曲岸,满潭钲鼓竞飞舟。 浮来烟岛疑相就,引去沙禽好自游。
归骑不令歌吹歇,万枝灯烛度花楼。
闽江是中国福建省最大河流。 发源于福建、江西交界的建 宁县均口乡。建溪、富屯溪、 沙溪三大主要支流在南平市 附近汇合後称闽江。穿过沿 海山脉至福州市南台岛分南 北两支,至罗星塔复合为一, 折向东北流出琅歧岛注入东 海。以沙溪为正源,全长 577公里(中国国家地理的说 法是541公里),流域面积 60,0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 全省面积的一半。
于山
乌 山
屏 山
又名定光塔,全名报恩定光多宝 塔,矗立在于山西麓,与乌山乌 塔遥遥相对。初建于唐天元年 ( 904 年),是闽王王审知为报 父兄教养之恩而建。塔南有白塔 寺,为宫殿式建筑。相传开塔基 时发现一颗宝珠,故名“定光多 宝塔”。白塔原先是一座高41 米的内砌砖轴、外围木构的七层 八角楼阁式砖木塔。外围砌砖, 内壁架木,七层八角,外敷白灰, 故名白塔。 是福州规模较大的一 座 古 塔 。
福州南后街北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 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南后街牌 坊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 东侧有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 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西侧有三 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是从福 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 路面商贾云集。历史上的南后街曾聚集了 花灯、裱褙、书坊等许多福州传统工艺行 业。 南后街的定位是传统文化商业街,根 据老字号的经营现状选择一部分予以恢复, 如“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书坊、 花灯等百年老字号,市民喜爱的传统灯市 也初步打算每年定期举办。此外,有关部 门还有意邀请寿山石刻、脱胎漆器、软木 画等福州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在南后街设置 工艺美术大师展示店,以增加传统商业氛 围。
蔡襄的诗,有多首写到乌山,或者与乌山有关, 可见他对乌山特别的钟爱。先看《饮薛老亭晚 归》: 终日行山不出城,城中山势与云平。 万家市井鱼盐合,千里川原彩画明。 坐上潮风醒酒力,晚来岩雾盖钟声。
归时休更燃官烛,在处纱灯夹道迎。
当蔡襄登临乌山最高处凌霄峰时,他写下一首 《凌霄台诗》: 峭拔几千仞,孤高无四邻, 低回倾北斗,突兀起东闽。 缔结青云上,登临沧海滨。 溪山来面势,歌吹彻穹旻。 子夜看先日,阴崖得后春。 三山空锁碎,万落自埃尘。 使者风流在,诗人格调新。 骊珠忽投我,神笔动惊人。 平昔持州契,于今识路津。 去天知不远,咫尺仰威神。
可惜的是,数百年风风雨雨,朝代更换, 屏山许多胜迹多已不复存在。又万幸的是,南 麓的宋代木构建筑华林寺得以保存,尤其近年 来人民政府重视,拨款筹资,再次大兴土木, 已修葺一新。 在红花绿树丛中,恋人双双,情侣对对,更 有一番美中至美的景象。信步一条小鹅卵石铺 就的通幽小径,可见用小石拼成的几个字竟是: 自由恋爱、成双成对。有此为青年男女呼吁之 声,恋人们便远远近近地喜欢聚此倾诉情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