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主协商和谐共治(DOC)

民主协商和谐共治(DOC)

民主协商和谐共治——关于社区参与式治理新模式的研究摘要:澄浪社区以“一人一岗”为社区自治的重要载体,依托“两大平台”拓宽民主协商渠道,通过“三方联动”、“四议协商”、“五联工作法”挖掘潜伏的民意,最终实现社区参与式治理的目标。

一件件一桩桩为民实事在这一框架内酝酿、协商并实施,为社区和谐平添一串串动人的音符,澄浪社区也走上了一条具有澄浪特色的社区治理之路。

关键词:澄浪社区,一人一岗,两大平台,三方联动,四议协商,五联工作法,居民议事厅,开放空间,民主协商一、前情概况南门街道澄浪社区位于宁波市中心南侧,成立于2001年,以辖区内澄浪堰得名。

社区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现有住户2760户,人口7000余人。

作为宁波市第一批发展起来的成熟社区,自建成以来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百家文明社区创建示范点、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志愿者先进集体、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随着宁波城区的快速发展,社区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重点项目建设等过程中,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各类矛盾纠纷凸显。

为此,南门街道澄浪社区以社区协商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城市化背景下的社区治理方式改革,提出了社区治理“一个载体、两大平台、三方联动、四议协商、五联做法”的新模式。

社区通过“一、二、三四、五”将“协商民主”融入到“社区治理”之中,以实现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多方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发挥社区中多元主体的能动性,走出一条具有澄浪特色的社区治理之路。

二、社区参与式治理新模式(一)、一人一岗,成为居民参与重要载体1996年初,南门街道的一位老党员在“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调查问卷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给我一个岗位,奉献一份余热”的倡议。

当年3月,党员“一人一岗”志愿服务活动在澄浪社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可喜的是,党员的热情带动了周围的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1998年初,面向所有居民的“一人一岗”“红帽子”志愿服务团队正式成立,2000年初,社区党委和28家辖区单位成立了共驻共建组织机构。

2001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视察社区时欣然题词:“发挥共产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引领群众,由此拉开了澄浪社区“人人都是志愿者、处处都有岗位、时时都可奉献”的志愿服务序幕。

如今,“一人一岗”已经成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的重要载体,成为加强社区自治建设的有力抓手、服务社区居民群众和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截止目前,“一人一岗”志愿服务团队共开发岗位4260个,涉及政策宣传、思想开锁、民事调解、帮困解难、治安巡逻、楼道管理、环境卫生等28个种类每年参与的居民达到5340人次。

著名书法家曹厚德先生,是社区“一人一岗”志愿团队的标兵,作为文化人,他认领了社区建设顾问岗位,不顾年迈帮助社区设计徽标,提炼社区精神,并先后广大引导居民与社区一起走访政府相关部门,审批建造柳亭桥、柳亭、澄浪亭、众乐廊等民生建筑,不仅方便了社区居民,也使得800年澄浪堰得以重放异彩。

(二)、两大平台,拓宽群众发声渠道社区事务一般都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如果单由政府独自决策会造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居民还不一定满意。

为了共同面对并妥善解决在社区参与式治理中碰到的各种“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澄浪社区积极拓宽群众发声的渠道,引进和运用居民议事厅和开放空间会议技术,搭建居民讨论社区事务新平台,使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发生了由封闭、半封闭状态到透明化的转变,居民的角色发生了从决策接受者到决策参与者的转变。

①创设居民议事厅。

议事厅以居民代表为主体,遵循“随叫随到,随到随开”原则,通过沟通、交流、协商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就居民关心的社区问题达成共识。

社区搭建“居民议事厅”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居民充分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来,不断强化参与意识,滋养辖区居民的责任意识和公共精神,变“替民做主”为“让民做主”,把过去行政化管理—居民有意见—上访提意见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居民提方案—议事厅争辩—居民都接受的群众自治模式,使得触及各方居民利益的问题能够在辖区得以妥善协商解决,既避免了行政干预与居民利益之间的巨大摩擦,又形成了良好的社区共同文化氛围。

②组织开放空间讨论会。

开放空间讨论会由多方利益主体参与,包括社区居民、社区组织、辖区单位等多方主体,既能使其充分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又能通过这一平台达成对社区建设的共识。

通过开放空间会议,社区和居民一起着手处理一批社区居民关注度较高、且容易解决的问题,如老小区楼道亮灯、安装休息椅、优化812公交车线路等,将仅有小部分居民关注或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如社区菜场、水表分户等,可先储存起来,待到时机成熟时逐一解决。

开放空间讨论会是社区自治管理模式,也是对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的一个有效探索,是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使居民在社区服务的决策、开展和实施过程中全程参与,提升了和谐社区建设水平。

(三)、三方联动,汇集参与治理正能量在五联四议的有效制度架构上,澄浪社区积极探索出“三方联动”机制,即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建立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服务机制,通过基层党组织引导,三方形成服务合力、提升服务功能、强化服务保障,真正“拧成一股绳”,达到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社区服务的效果。

①健全“三方联动”组织体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建立“三方联动”机制,社区党组织是领导核心。

首先要以社区区域化党建为载体,加强区域内的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党组织的指导工作,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领导体系,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社区党员群众,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社区党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其次,社区推行“交叉任职”。

推荐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主任或委员,推荐熟悉物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物业服务项目义务监督员,从组织上保障“三方联动”得以实行。

再次,社区党委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领导和管理,强化对物业公司的指导和监督。

社区党委组织和指导业主大会,依法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公司,加强对物业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促进社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和谐相处、生活便利。

②整合“三方联动”服务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推动“三方联动”是社区服务质量大幅提升的保障。

首先要充分整合服务群众工作的力量。

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社区各类社会组织的队伍,为满足居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其次,创新联动服务的载体。

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共同开展党性教育、民俗节庆、道德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确保“每周有安排、每天有活动”,打造形成一批特色服务品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

再次,社区党委组织业委会和物业公司深入居民群众,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共同研究协调解决社区建设、管理、服务中的重大事项,及时化解居民间的矛盾纠纷。

③完善“三方联动”运行机制,推进社会治理常态化。

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紧密配合方能拧成一股绳。

建立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定期召开会议,密切工作联系,化解各类矛盾,共同为社区居民服务。

社区党委定期组织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建立服务承诺制度,向居民群众公开,便于监督。

凡涉及辖区内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在社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定期共商联议,及时研究解决。

(四)、四议协商,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

澄浪社区在总结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根据居民需求,提出“四议”民主协商模式,即群众提议、民主商议、共同决议、公开评议。

四议是民主协商的关键节点,议什么、怎么议、议怎样丝丝相扣,是协商共治的集中体现。

它不仅拓宽了党委政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基层群众沟通的渠道,而且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①群众提议,点题出卷集民情。

澄浪社区借助民情信箱、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箱、社情民意工作室等固定的“民情收集站”,接待群众、倾听民意、公开纳谏;运用互联网+,搭建起“网络交流平台”,网上信箱、居民QQ群、微博微信等平台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动向;利用“走亲连心”、“换岗实践”等活动载体,了解基层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诉求。

如开通社区“零距离沟通日”,社区书记带头与党委委员们把办公桌搬到马路边、楼道内、居民区,现场办公听取意见建议,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平等沟通、反映心声的渠道。

②民主商议,平等协商出计策。

社区党委根据不同主题在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内开展协商工作,主要通过扮演“见证者”、“对话者”、“搭台者”三种不同角色,让利益群体、辖区单位、第三方等聚焦问题、共商共议,充分体现了协商议事过程议题具体化、主体多元化、交流互动化、机会平等化的特点。

比如,三江六岸休闲带建设完成后,居民希望小区开侧门方便进出。

社区组织居民代表、物业、业委会通过开放空间的形式,最终以开设电子刷卡门解决了问题,赢得了居民连连称赞。

③共同决议,放权于民顺民心。

社区通过两委会、辖区单位联席会、业主委员会、党员骨干会议、和谐促进员会议等对委员换届选举等事项公开表决;对于社区运动会、家门口文化活动等项目的开展,召集辖区单位、社团组织负责人、骨干党员等进行集体表决,把居民能干、想干的事情放权给居民自己来干;对于涉及到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社区经过广泛征集、多方论证,设置多种科学合理的方案交给居民自主遴选。

④公开评议,晒账督账促和谐。

为让居民及时了解进度和实施效果,社区公开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和评议打分,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服务群众,不断改进工作。

社区在党务居务公开栏、简报上及时广泛公开决议办理结果,通过政情通报会、民主评议会、社工包片联户考核等渠道邀请党员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同时利用锋领ITV、民情E 家、网站、微博等网络载体接受公众在线评议,切实落实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如社区实施“点亮一盏灯,温暖一片情”楼道亮灯项目以来,因居民思想难统一和经费问题,安装进度一度缓慢。

为此,社区以“组织未安装楼道居民代表实地参观+邀请已安装楼道居民现身说法”的方式召开现场评议会,有效解答了群众的疑虑,也获得大多数社区居民的理解与支持。

(五)、五联工作法,无缝对接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基石。

澄浪社区通过联居、联线、联网、联组、联心的“五联”工作法,挖掘社区自治、居民参与存在的问题,是协商议事的民意集中环节,不仅实现了社区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的无缝对接,而且推动社区走上了参与式治理的新道路。

①联居集民意,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社区狠抓党建工作,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党员“一人一岗”、“点亮微心愿”、“慈善一日捐”、党员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不断激发辖区内党员的引领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