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税收制度-5企业所得税讲课讲稿

第十章税收制度-5企业所得税讲课讲稿


(二)税率
1、 基本税率
我国企业所得税实行统一的33%的比 例税率。其原因在于:
(1)便于与外资企业所得税相衔接。 (30%正税,3%地方所得税) (2)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税率接近, 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
(3)与当时股份制试点企业和大部分 “税利分流”试点企业的税率相一致。 (4)考虑与当时企业的实际税负接近。 2、优惠税率
中国的信心 。
2、并轨内容 统一税率(25%)、统一税前扣除标准、统一优惠 政策,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为15%,小 型微利企业为20%,非居民企业为20%。符合条件 的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小型微利企业 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 的企业: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 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 万元;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 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2008年实施新税法,与现行税法的口径相比,财 政减收约930亿元,其中内资企业所得税减收约 1340亿元,外资企业所得税增收约410亿元
3)企业福利费等
纳税人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 费,分别按计税工资的14%、2%、1.5%计算扣 除。
4)公益、救济性捐赠 A、必须通过非盈利性社会团体实施捐
赠;
B、接受捐赠的对象必须是公益性单位, 受灾地区及贫困地区;
C、扣除限额为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 以内,准予扣除。纳税人直接向受捐 人捐赠不允许扣除。
❖ 全世界159个实行企业所得税的国家(地区) 平均税率为28.6%;其中日本税率为39.5%, 美国税率为39.3%,德国为38.9%。
从我国周边18个国家(地区)来看,其 平均税率也为26.7%,高于草案中提出的税 率25%的水平。
(三)征税对象(征税范围)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包括来自国内 外的一切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准许扣 除项目金额
1、收入总额的确定 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
(1)生产经营收入。商品销售、劳务 服务、运营、工程、工业性作业等。
(2)财产转让收入。固定资产、有价 证券、股权、其他财产。
(3)利息收入。资本资源、收入欠款 形成的有价证券、外单位欠款利息。
(4)租赁收入。固定资产、包装物等财产 形成的租金。
第十章税收制度-5企业所得税
(3)税法对税基的约束力强。为 了确保税基,税法明确规定了收入 总额、扣除项目、资产的税务处理 等内容,使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相 对独立于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现了 税法的强制性和统一性。
3、 作用
(1)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 增长
企业的生产经营以盈利为目的。在市 场经济的竞争中,企业必然要改善经营 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获得生存和发展。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可以随着经济的发展 而稳定增长,从而也保证了财政收入的 稳定增长。
成本: 生产经营成本。为生产经营商品和劳务直接支出 和各项间接费用。 费用: 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损失:在生产经营期间的营业外支出净额。 税金:按规定缴纳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建税、资源 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
(2)准许扣除项目的范围和标准
1)合理的借款利息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专利权、非专利 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其他。
(6)股息收入。对外投资入股的股息、红 利。
(7)其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收入、各种 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无法支付的应付款 项、物资及现金的盈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 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及其他收入。
2、准许扣除项目金额的确定
(1)准许扣除项目
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 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额扣除 (向银行以外的保险公司和非银行机构 借款利息,在央行规定的浮动利率之内 可以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 支出,在不高于按金融机构同类、同期 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准予扣除。
2)企业工资 纳税人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按计税工资(各种 形式支付给职工的基本工资、浮动工资、各类 补贴、津贴、奖金等)扣除。计税工资由省级 人民政府在财政部规定的范围内规定,并报财 政部备案。
(1)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 的企业暂减按18%的税率征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至10 万元的企业暂减按27%的税率征收。
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
1、时机成熟 A、中国加入WTO后,需要遵循准则,为内外资企 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B、稳定的政治局面、发展良好的经济态势、广阔 的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不断完善的法制 环境和政府服务等,是吸引外资的主要因素,税收 优惠只是一个方面,税率的变化不会影响它们进入
1、生产经营所得包括:从事物质生产、 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其他 赢利事业取得的所得。
2、其他所得包括:纳税人获得的利息、 股息、特许权使用费、租金、财产转让 所得、其他营业外的收益。
(四)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 得额,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 入总额减去国家规定准许扣除项目 金额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2)有利于国家对经济行为的宏观调控 企业所得税对内资企业实行统一的税收 政策、征税对象一致、税收负担一致, 有利于不同的纳税人在市场经济中发挥 各自的潜力,开展公平竞争。对增强大 中型企业的活力,促进规模经济的迅速 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3)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的管理监督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涉及到企业财务 会计制度及财务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 而且要求以税法作强制的统一。企业 申报纳税时,要求同时缴纳财务报表, 便于国家对企业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 督。
二、企业所得税制的主要内容
(一)纳税人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
实行独立核算的内资企业或经济组织。 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联营、股份 制企业和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 其他组织(事业单位)。
独立核算企业的条件: 1、在银行开设结算账户; 2、独立建立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3、独立计算盈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