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常见自然灾害[明确选考要求][构建知识体系]考点一气象灾害[典题领悟]【典例1】(2018·全国卷Ⅱ,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
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
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
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8分)(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6分)(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4分)(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4分)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
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湿”说明该气团可能来自海洋,“热”说明该气团来自纬度较低的地区,综合判断,形成龙卷风的湿热气团来自纬度较低的海洋,而图中大西洋沿岸龙卷风发生频次少,且有山脉阻挡,不利于龙卷风的形成,故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位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
美国中部平原地处中低纬度,太阳辐射较强,且来自南部墨西哥湾的湿热气团与来自北部的冷干气流(气团)在此交汇,空气受热抬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进一步促使空气抬升。
气流旋转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第(2)题,主要从广阔平坦的地形对气流旋转速度的影响及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形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
第(4)题,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罕见性(历时短)以及危害性三个角度作答。
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综合思维从时间、空间角度,分析龙卷风的形成过程以及春季高发的原因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龙卷风的发源地与美国的关联地理结合对台风过境的关注,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实践力1.海南省是我国台风灾害最多发的省份,下图示意海南省台风灾害分级示意图。
分析Ⅰ、Ⅱ、Ⅲ区受台风危害程度的大小及原因。
解析台风主要生成在西北太平洋洋面,形成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西北(西)方向移动,海南岛地处台风中心的西侧,台风多由海南东部登陆;且海南中部是山地,西部处于背风坡,所以东部受台风危害大,西部受台风影响小。
答案危害程度:Ⅰ<Ⅱ<Ⅲ。
原因:台风在西北太平洋(菲律宾海附近)洋面首先在海南东部登陆,东部受台风影响大,西部处于背风坡,受台风影响相对较小。
[通关攻略] 1.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防御的比较形成原因灾害特点主要防御方法台风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带来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加强预报,及早防护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大加强预报,及早准备暴雨锋面、低气压系统造成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程连续性的暴雨,短时间的大暴雨:来势迅猛,雨量集中,易产生洪涝灾害加强预报,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大气缺少水汽、地表水少、土地干燥、严重缺水节约用水,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等(1)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2)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过关演练]考法一通过示意图考查台风的成因及危害1.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读下图“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B.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C.我国全年各地均会受到台风影响D.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2)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B.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C.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D.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3)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①加强监测和预报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③出行建议乘坐飞机④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⑤农田夜间防御霜冻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⑤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夏秋季生成台风个数多,登录个数也多,这两个季节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B正确;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形成,春季也有,A错;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C错;夏季台风生成和登录个数都多,D错。
故选B。
第(2)题,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D 正确;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不是损失,A错;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洪涝灾害,B错;台风造成的翻江倒海不是鱼群聚集的原因,C错。
故选D。
第(3)题,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加强监测和预报,以降低损失,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等,利于减轻灾害,B正确;台风天气不易乘飞机,乘飞机也不能预防台风灾害,农田夜间防御霜冻与寒潮有关,与台风无关。
故选B。
答案(1)B(2)D(3)B考法二我国干旱灾害的成因2.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分布图”。
读图完成问题。
比较我国东部与西部干旱灾害发生频率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解析根据图例,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东部高于西部。
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位于季风区,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较大。
灾害必然有人员的伤亡或财产的损失,东部经济发达,由于干旱带来的损失较大。
答案东部高于西部;东部地区位于季风区,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较大;东部经济发达,由于干旱带来的损失较大。
考点二水文灾害[典题领悟]【典例2】(2019·浙江选考)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
局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是区域性陆地升降与海平面升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1为黄浦江部分江段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1)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A.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不考虑防汛标准提高,造成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河流淤积加剧,河岸高度升高B.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C.陆地构造抬升,河床高度升高D.相对海平面升高,地下水位升高解析第(1)题,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①错。
河网密度小,汇集地表径流少,不易发生内涝,②错。
地势低平,流水缓慢,洪水下泄不畅,容易发生内涝,③对。
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暴雨导致短时间内流量增大,形成内涝,④对。
故选D。
第(2)题,由材料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相对海平面升高,风暴潮位升高,使得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高,B对。
黄浦江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河流淤积少,A错。
在短时间内,陆地构造不会发生明显抬升,C错。
地下水水位升高,与防汛墙没有关系,D错。
故选B。
答案(1)D(2)B人地协调观结合全球气候变暖,知道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的危害综合思维从自然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城市内涝的原因,风暴潮的成因区域认知从区域角度认识黄浦江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地势特征2.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2)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降水强度大B.冰川消融快C.湖泊面积广D.植被覆盖好解析第(1)题,该题关键是看图,从图中找到H省洪涝灾害的变化特点,结合图例可知,1990年来,H省平均受灾面积在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即选D。
第(2)题,由题干中提到是我国东部H省,我国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洪涝灾害发生频繁,所以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强度大,即选A。
答案(1)D(2)A[通关攻略]1.我国主要水文灾害的对比分析2.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方法(1)来水大。
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2)排水不畅。
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
(3)调洪蓄洪能力差。
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3.河流洪涝灾害的防御措施(以淮河、黄河、长江为例)(1)淮河的治理:上游修建水库和蓄水工程;中游利用湖泊洼地蓄洪,加固干流的堤防;下游开辟入海新河,分流排泄洪水。
(2)黄河的治理:上游兴建水库枢纽蓄积洪水,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3)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治理。
4.洪水中的救助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非常重要。
具体如下:(1)防洪准备⎩⎨⎧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准备逃生物资(2)洪水应急(3)洪水中的救助[过关演练]考法结合区域图考查风暴潮的分布及防治措施1.某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
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图完成(1)~(2)题。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1)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2)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A.完善预警系统B.围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坝D.建防护林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乙地位于低压槽处;且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可判断乙地受东南风的影响,即向岸风的吹拂,因此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
第(2)题,“围海造田”将加大风暴潮的威胁,排除B选项;A、D选项能缓解风暴潮带来的危害,但只有“修筑沿海堤坝”才能有效地抵御风暴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