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在1839年3月的一天,广州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挤在珠江两岸,争着目睹钦差大臣林则徐的风采,同时也在等待他完成一件大事,就是销烟!林则徐为什么要销烟呢,这还要从当时的鸦片走私猖獗说起。
嘉庆皇帝后期,清朝的统治越来越衰落,而此时欧美国家发展却很快,欧美国家的商人把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中国,作为他们海外市场扩张的主要目标。
但中国自古便以农业立国,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对外来商品需求量很小,加上清朝的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于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几乎没有销路,相反,中国的瓷器、茶叶和丝绸在外国却大受欢迎。
这样一来,许多白花花的银子就流入中国,外国人不愿意了,他们就想透过走私吸食后会上瘾的鸦片来获得暴利。
嘉庆皇帝死后,道光皇帝即位,在道光刚当上皇帝的时候,鸦片的输入量只为四千余箱,短短十八年,鸦片的输入量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泛滥,不仅仅使中国人身体越来越差,还使很多白银流向外国,导致朝廷财政收入大大减少。
清政府于是实施了禁烟政策,但没想到鸦片走私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猖狂。
大家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湖广总督林则徐就是禁烟的强烈支持者。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他的父母指望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能够当大官。
但是林则徐的父亲收入很微薄,林则徐的母亲每一天在操持完家务后,还要做些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的负担。
在这样的状况下,送林则徐去念书是相当困难的,但好在林则徐的父亲是私塾老师,他打算亲自培养林则徐。
于是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教他四书五经;十四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
随着林则徐慢慢长大,他的家庭也越来越困难,于是林则徐只好离开家乡,当了私塾老师。
之后他又辞去了私塾老师的职务,到了厦门,得到一份海上防务方面的工作。
幸运的是,林则徐受到新上任的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被招入张师诚的府中工作。
然后林则徐中了进士,开始进入官场,实现了父母的期望。
在做官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是受群众爱戴的好官。
在厦门时,林则徐就注意到了鸦片走私这件事。
之后,鸦片在中国越来越泛滥,于是他就向朝廷上奏,请求必须要严禁鸦片。
还未等皇上对他的奏章作批示,他就开始在自己负责的地方严厉禁止鸦片。
他还让人帮忙配制了一种药丸,帮忙对鸦片上瘾的人戒烟。
禁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这只是很小的一个范围,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人正在被鸦片折磨,杜绝鸦片才是关键。
于是他又写了一道奏折,提出了就应怎样一步步实现禁烟。
举棋不定的道光皇帝读到奏折中的“若再由鸦片泛滥下去,那么过不了几十年,中国就再也没有能够御敌的士兵,也没有能够充当军饷的钱财”这句话后,最后决定禁烟。
于是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从京城到广州,足足用了两个月,广州人民都在等待林则徐的到来,所以他到广州那天,许多人来迎接他的到来。
林则徐也没有让人民失望。
在没到之前,他已提前掌握了超多的资料,他到达广州的第二天就发出了禁烟的公告,他命令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出鸦片,并要他们保证今后永远不走私鸦片。
当时的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狡猾的人,他不肯缴出鸦片,应对林则徐的命令,他采取不理不睬的方法。
林则徐于是严正声明:“鸦片一日没有断绝,我就一日不回京城,我发誓要让这件事有始有终。
”在林则徐的坚决斗争下,义律和鸦片贩子同意缴出全部鸦片。
从林则徐到达广州到义律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用了十八天。
林则徐收缴鸦片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
之后就是要鸦片贩子们兑现承诺,缴出鸦片了。
收缴一共用了三十四天时间,在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都没有放松,他验明收缴鸦片的数量并报告了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要求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于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开始了。
林则徐先令人挖好了两个大池子,在池中放入水,然后将鸦片放入浸泡,并在水中加上生石灰。
生石灰放入水中产生超多的热,能将生水立刻煮沸,放入水中的鸦片就这样销毁了。
一共用了二十三天,缴获的鸦片才全部被销毁。
销烟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一天都有上万人观看。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的第一个胜利,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者的决心。
阅读(2):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伟大历史事件。
此事之后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
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中国国内形势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中叶,中国处于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
中国国内形势概括为以下几点:1、经济落后。
此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
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超多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
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
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
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2、政治腐败。
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
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一般封疆大吏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
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不可遏制的一种流行病。
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构成恶劣的风气。
3、军备废弛。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4、思想文化界沉闷。
清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科举制度。
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锢士人的思想。
思想界处于一种相当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
5、对外闭关自守。
清王朝采取的对外关系政策是“闭关”政策。
闭关政策在必须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对本国进行海上侵略,但是从长远、从全局来看,这一政策,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用心作用,反而限制了中国自己,无异于作茧自缚,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项消极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
英国贸易入侵与此同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英国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
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英国向中国倾销其工业产品的“绊脚石”。
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中国对英贸易每年都持续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优势。
中国拒绝贸易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其他国家的不公正待遇。
如果说英国资产阶级出于其掠夺本性,遂用鸦片来冲击中国的贸易市场,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
那么既然闭关锁国造成了贸易出超,怎样不倾销别的货物?怎样唯独鸦片能买进来?很明显,这完全是官商勾结的恶果。
走投无路的鸦片贩子在中国受到热捧,沿海官兵甚至出动兵船在近海与毒贩交易,再由兵船运回内陆,开设烟馆倾销毒资全是国民所为。
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
毒贩如蝇群而来,除了英国,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国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
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使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
英国由原先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超多外流。
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
由鸦片超多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全国禁烟以琦善为首的弛烟派评击黄爵滋,以各种理由将烟害问题归疚于其他社会问题上,而且主张禁烟的官员但是是少数人,就连道光帝即位前也尝过鸦片,之后醒觉才戒掉烟瘾,使他对禁烟一事犹疑不决。
但林则徐早已于江苏巡抚及湖广总督任内时禁烟,把烟贩及鸦片吸食者一扫而空。
鉴于林则徐的成功,令道光帝认为禁烟并非不可行,于是道光帝下定决心,革除吸食鸦片的庆亲王奕窦、辅国公溥喜之爵位,又将弛烟派的许乃济品位降级。
道光帝召林则徐入京,一连八日,天天皆召见林则徐商谈禁烟,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关防,全国禁烟。
林则徐成为钦差大臣之后,引起弛烟派和满州贵族不满,但碍于道光帝的皇威,不敢公开反对,只得暗中阻挠。
弛烟派首领琦善向林则徐威迫利诱,后人记述当时的状况:龚自珍亦对林则徐的安危担忧,他提议林则徐带同重兵巧匠,一旦发生战争,便可即时还击,更愿随林则徐一同南下,但林则徐不愿他卷入政治旋涡,婉拒了龚自珍的好意。
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巡抚怡良通力合作,发布道光帝圣旨,查封烟馆,逮捕烟贩,下令处死了中国烟贩冯安刚。
林则徐最大的阻力是怡和洋行的威廉·渣甸及宝顺洋行的兰士禄·颠地。
威廉·渣甸为阻止林则徐,回到英国,游说政府对清廷采取强硬行动。
林则徐一明白人称“铁头老鼠”的威廉·渣甸离去便高兴表示:“铁头老鼠,狡猾的鸦片走私头目,畏惧天朝的愤怒,已经回到烟雾之地。
”封锁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所有广东高官员皆来迎接。
美国商人威廉·亨德也在附近观礼,他留下了有关林则徐相貌的重要文献:“气度庄重,表情相当严厉,身材肥胖,上唇浓密的黑短髭,下巴留着长髯,看来六十岁左右。
”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提了一对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就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林则徐上半像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之后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但大部份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
林则徐便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