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扶贫开发工作方案(同名14072)

扶贫开发工作方案(同名14072)

南雄市广播电视台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方案(2010年1月10日)为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分配给市广播电视台的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贫困村、贫困农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以“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为基本要求,拓宽扶贫思路,创新扶贫方式,完善扶贫机制,落实扶贫单位、镇、村和贫困农户四方责任,调动各方力量,着力改善贫困村的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康步伐。

二、挂扶人员市广播电视台副股以上干部。

三、帮扶对象全安镇大坪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500元(含2500元)以下的69户贫困农户、贫困人口276人。

四、目标任务从2010年开始,用3年时间,通过“扶志气、扶智能、扶资金”,使大坪村的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被帮扶贫困农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80%以上的被帮扶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有稳定增长,3年后突破10万元/年;村“两委”组织建设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农村建设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标准。

构建成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优美、生活宽裕、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主要措施1、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发展环境。

一是完成庄车水村小组约1300米村道硬底化工程,目前村小组已筹集资金近3.6万元,缺口3万元;以彻底解决当地群众运输困难,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是将村“清洁美”工程与建设新农村工作结合起来,整治村容村貌,实现整治后村庄环境卫生的美化绿化和净化。

三是加大对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力度,力争在两年25内完成5户住泥砖房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

四是完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全面提高村民素质实现村民家庭和睦、村域和谐,确保大坪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2、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一是争取筹集资金20万元入股水电站,由电站分红给村委会。

二是利用大坪村丰富的竹林资源,兴办一家竹制品加工厂,每年纯经济收入5万元,通过努力。

使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步增长,3年内突破10万元。

3、实施分类帮扶,增加农户收入。

按照“因地制宜,长中短”相结合的扶贫原则,扶持69户贫困户早日脱贫。

(1)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救济型、就业型、生产型,实行“一户一法”帮扶措施。

对第一类老弱病残和低智能的农户贫困户13户给予救济。

争取2010年将全部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户,并帮助他们购买新农保,每年开展慰问活动。

第二类是对无耕地有劳动能力的28户贫困户采取就业办法解决;第三类是对有耕地有劳动能力的28户贫困户帮扶其发展生产。

26开制度,提高村务管理民主化、规范化水平。

六、实施计划(一)前期工作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3月)1、基础调查研究。

开展贫困户入户摸底调查,全面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确定贫困户名单,张榜公示拟列为帮贫困户名单,接受村民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并修正调查数据偏差,调查工作已于2009年11月完成,公示工作已于2009年12月上旬完成。

2、台扶贫专责小组于2009年10月组建并进驻大坪村开展工作。

将市广播电视台分成5个帮扶小组,通过进村走访农户,与当地党委政府、村委干部座谈等方式,科学制定帮扶具体措施。

3、研究制定对口帮扶大坪村实施方案。

在入户调查及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南雄市广播电视台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方案》,与有关部门、大坪村进行对接,把规划措施落实到户,并进一步完善。

2010年3月中旬将方案报台领导审定后组织实施,同时报市扶贫办备案。

(二)项目实施第一阶段(2010年4月-2010年12月)1、宣传发动工作。

召开大坪村扶贫开发动员大会,利用广播广泛宣传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目的意义和做法,号召大坪村的广大贫困户,发扬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光荣传统,积极踊跃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有能力的村民和企业家为家乡的繁荣富强作出更大贡献;倡导全体村民要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更加关心大坪村的公益事业和爱护全村的公共环境,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此项工作计划于4月中旬完成,并对每阶段的工作及时进行宣传。

2、村道硬底化工程。

完善基建程序,积极筹集资金,计划2012年底前建成庄车水村小组总长1300米水泥路。

3、乡村清洁美工程。

计划12月底完成大坪墟村生活垃圾池建设,落实3名村民担任保洁员。

4、村容村貌整治工程。

争取市农业和文化部门支持,计划12月底前完成大坪墟村绿化工程和文化室建设工程。

5、农房改造工程。

争取市扶贫办支持,计划12月底完成住泥砖房的3户贫困户农房改造任务。

6、发展村委集体经济项目。

一是争取省、市扶贫支持,筹集资金20万元入股水电站,由电站分工给村委会。

二是利用大坪村丰富的竹林资源,兴办一家竹制品加工厂,每年纯经济收入5万元,通过努力。

使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步增长,3年内突破10万元。

7、救济项目。

计划在10月底前为13户贫困户购买新农合、新农保,并为没有享受低保的贫困户家庭申请低保。

在年底对13户救济型贫困户每户慰问200元。

258、修缮村委办公楼项目。

计划10月底前完成村委宣传栏建设,12月底完成村委办公楼修缮工程,添置办公设施。

9、贫困户劳动培训。

举办种植田七、百香果、养鸡、养猪、养牛等种养技术培训3期。

与劳动部门共同开展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鼓励45周岁以下劳动力积极参加培训并推荐一至两批劳动力在当地企业就业或外出务工。

10、村民发展田七、百香果和优质水稻等的种植,生产面积达到400亩。

村民生猪存栏50头。

每季度由市广播电视台和全安镇对帮扶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并整改,确保能按年度计划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12月上旬联合进行自查。

(三)项目实施第二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1、乡村清洁美工程。

继续推进乡村清洁美工程建设,12月底前完善大坪墟村排污设施及村容村貌整治,创建宜居宜业的新农村。

2、村容村貌整治工程。

争取市农业和文化部门支持,计划12月底前完成饶屋村绿化和文化室建设工程。

3、农房改造工程。

争取市扶贫办支持,12月底前完成泥砖房的2户贫困户农房改造任务。

其他有条件的贫困户动员26完成农房改造任务。

4、贫困户劳动培训。

3月、6月中旬举办种植田七、百香果、养鸡、养猪、养牛等种养技术培训2期。

4月上旬、8月下旬协调有关单位开展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鼓励45周岁以下劳动力积极参加培训并推荐一至两批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就业或外出务工。

5、发展村委会集体经济项目。

巩固发展村委会电站、竹制品加工厂等企业,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6、救济项目。

在年底对13户救济型贫困户每户慰问200元。

7、巩固田七、百香果和优质水稻等的种植,生产面积达到400亩。

村民生猪存栏50头。

每季度由市广播电视台和全安镇对帮扶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并整改,确保能按年度计划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12月上旬联合进行自查。

(四)项目实施第三阶段(含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12月)1、乡村清洁美工程。

继续推进乡村清洁美工程建设,完善垃圾收运和排污设施,创建宜居宜业的新农村。

2、村容村貌整治工程。

争取市农业和文化部门支持,计划10月底前完成苏屋村绿化和文化室建设工程。

巩固提高三27个村小组绿化和文化室建设工程成果,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3、农房改造工程。

继续改善已实施农房改造工程的贫困户的居住条件,巩固农房改造成果。

4、贫困户劳动培训。

继续农办举办种植田七、百香果、养鸡、养猪、养牛等种养技术培训2期。

协调有关单位开展贫困户劳动技能培训,鼓励45周岁以下劳动力积极参加培训并推荐一至两批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就业或外出务工。

5、发展村委集体经济项目。

巩固发展村委电站、竹制品加工厂等企业,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6、救济项目。

在年底对10户救济型贫困户每户慰问200元。

7、继续巩固田七、百香果和优质水稻等的种植,生产面积达到400亩。

村民生猪存栏50头。

按照省扶贫领导小组制订的考评办法,及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总结,全面客观评价扶贫项目实施效果、效益,按要求做好整体验收工作。

七、扶贫资金支持资金是制约大坪村经济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限制因素。

大坪村全体村民为了立足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努力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但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条件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只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上述的规划目标,急需各方的支持,本规划根据发展的需求,提出下列需要扶贫的领域。

资金需求一览表八、技术支持虽然在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中,村民拥有自身的技能知识。

但自身的技能知识受到限制后,外部的技术支持成为不可少的重要依托。

技术支持既是强化扶贫造血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

本规划建议的如下表领域,给以技术支持:技术需求一览表九、信息支持信息闭塞是影响村民整体素质底下、实用技术无法推广应用,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经营水平低下及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要想发展生产,实现脱贫致富所需的信息服务如下:信息需求一览表十、政策支持脱贫致富需要各项政策的支持。

制定贫困人口优先发展的政策,并有效地落实好各项政策,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才有可能,本规划所需要的支持政策如下表所示:所需政策支持十一、工作要求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市广播电视台成立大坪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扶贫专责工作组,领导小组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广播电视台台长刘光新任组长,副台长张帮贵、刘勇、朱志军、工会主席沈迪彧任副组长,市广播电视台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沈迪彧同志兼任扶贫专责小组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赵江海任主任。

市广播电视台以部室为单位,分成5个扶贫小组,各小组分别由1名副台长任组长、1名正股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扶贫开发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督查;专责小组负责经常进村入户了解帮扶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指导督促各扶贫小组落实扶贫任务措施。

2、核定对象,建档立卡。

按照省制定的贫困标准,各扶贫小组每年底都要对贫困人口逐家逐户进行调查核实,并在村公示栏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对经调查核实后确认的贫困农户的人口、劳力、住房、耕地、山林、经营项目、人均年纯收入等基本情况进行造册登记,统一交由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录入电脑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

3、科学规划,落实责任。

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大坪村的自然条件、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情况和发展意愿,认真加以分类梳理,制定科学可行的帮扶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