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孔子的资料范文

关于孔子的资料范文

关于孔子的资料范文孔子 : 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战国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均以民为体”。

孔子把“仁”和“义”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他规范著高尚者的行为。

“仁”在有些时候可以解释为“爱”,但我们最好将他理解为对人类的关心。

“礼”是道德,礼节,规矩,传统等观点的总和。

儒学思想渗入中 __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与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孔子的思想简介(哲学、政治、教育、伦理)哲学上,孔子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属于唯心主义。

在他看来,“天”有人格、有意志,俨然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主宰。

他讲“命”和“天命”,孔子主张天命观,“天”是万物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认为“天命”不可抗拒;但他所讲的“命”,与传统思想当作至上的人格神的意志的“命”,已经有所不同。

他“不语怪、力、乱、神”,认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生,焉知死”,对鬼神的态度显然将信将疑,因而不免闪烁其辞,其中多少含有唯物论的因素。

此外,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者”,在认识论上反映了他的唯心主义。

2.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又,这两方面的内容不是简单的拼凑在一起的,而是有着现实基础。

在政治方面,孔子以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为追求目标,他怀念周公,欲从周礼,幻想“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所谓“礼”,指统治阶级规定的秩序,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内容,其根本点是尊卑贵贱有严格规定的等级制度。

所谓“仁”,不仅指主观的道德修养,即“克己”、“爱人”,也指客观的伦理教化,即按照周礼所规定的“秩序”,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1.哲学思想矛盾,亦即所谓“复礼”。

孔子主张“仁”,“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都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

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

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由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

“克己复礼”即为“仁”。

“仁”与“礼”互为表里,“仁”是目的,“礼”是实现“仁”的保证。

在孔子看来,通过“克己复礼”,即可使“天下归仁”,可见“仁”在孔子心目中,还是涵盖主、客观的一种理想境界。

同时,“仁”也包含了原始人道主义的成分。

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孔子维护奴隶等级制度的政治立场。

3.教育思想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教育方面,孔子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完整的思想理论。

他主张以德育为先,全面发展。

主张“有教无类”,并亲自实行。

在哲学方面,他提倡中庸之道,认为过犹不及。

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复杂,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消极的东西。

在当时他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伦理思想孔子主张仁。

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

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

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外在艺术、学术等方面,孔子也有自己独到的思想。

关于孔子的历史地位,钱穆讲过精辟的话,指出:“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

在此五千多年之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值得注意的是,钱氏这一番话讲于1974年4月,当时大陆正在兴起“批孔”运动。

?但是,关于孔子的出身与身世,两千多年以来却一直还是一个疑谜。

国内目前流行的仍是五十年代以来以讹传讹的一种陈旧说法,认为孔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家庭”,因此他也被认为是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

我近期重新研读《史记·孔子世家》,有一些新的理解。

兹借此发表以就教于海内外诸贤者。

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亦有云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者。

期间有一年之差。

两千年来学人各执一说,未有定论。

三十年代 __政府从学者议定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二十二年,并推定阳历九月二十八日为孔子之诞辰,姑仍从之。

《史记》说孔子身材高大,头有异骨(“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

相貌堂堂与众不同。

则世俗所传鞠躬佝偻之孔子像盖失真矣!孔子确实有一个显赫的家世。

其先祖是殷商王室贵胄裔,-也是宋国公室之嫡子。

但孔子之六世祖孔父嘉因宋国王室发生内乱而被杀。

其五世祖木金父为避乱离开宋国迁居到鲁国,此后世代在鲁为卿士或大夫。

3孔子生父孔纥(又名叔梁纥、公叔纥)在鲁为卿大夫,曾任陬邑宰。

但孔子生前从未见到过他的父亲。

最值得注意但也历来最被古今儒者所讳言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孔子实际乃是一个 __和被遗弃儿。

根据司马迁实地访察孔子家乡后所了解到的事实,孔子乃是他的父亲叔梁纥在秋社日——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狂欢节日,一时纵兴与一个平民少女颜氏(名征在)在尼山之丘的穴洞中野合而孕的一个 __。

但在这次野合之后,叔梁纥似乎就再没有与颜氏见过面。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史记·正义》)故孔子少时只知母不知父,直到母死后方知其父是谁。

4孔母颜征在出身于贫家,但她却是一个十分坚强有傲骨的女性。

她直到死也没有把关于孔子生父是孔纥这一身世背景告知孔子。

而实际上,当孔子三岁时,孔纥即已去世。

当孔子十七岁后,其母颜征在也去世。

直到孔母死时,一个与颜氏为邻的挽车夫的妻子才向孔子透露了其生父及家世的背景,并告诉他孔父的葬地名“防”。

这时,孔子干出了一件极其勇敢的事情。

他到防城找到了父亲的墓地,并公然地向世俗和父亲一方的家族挑战。

他掘开了父亲的坟墓,而将自己那位身世微贱的母亲与贵族父亲的遗骨合葬在一起。

据《史记·索隐》记述,孔纥的嫡妻施氏无子,只生有九女。

孔纥生前曾纳妾生一子名孟皮,此为孔纥之嫡子,亦即孔子之异母兄。

孟皮自幼因病坏足(应是患过小儿麻痹症),但却以嫡子身份而能继承孔纥的世卿爵位。

而孔子虽有显赫的贵族家世的血缘背景,但作为一个被遗弃于外的孤儿和弃子,实际上在少年时期却从未曾与这一家族发生过任何关系。

由此可见,过去关于所谓孔子“出身于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种种说法,纯系无根据之臆说。

5孔子少孤,又为外庶子,不仅不能继承其父亲的贵族身份,而且很早就出外打工,作过多种贱业(如当过在丧礼中吹吹打打的童乐手),甚至曾沦为贱隶。

各种记载均表明,孔子幼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极其贫困且备受歧视。

所以成年后他曾对弟子这样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所谓“贱”,正是指自己社会身份的卑贱,不能入列属于贵族阶层的士君子之林。

6有意思的是,据《史记》记载,在孔子作出了合葬父母这一惊世举动之后,他随之又作了一件惊人之举。

当鲁国贵族的政治领袖季氏在家中宴享鲁国的贵族“士”君子时,孔子竟身穿为母亲服丧的丧服而赴会,要求以“士”的身份加入。

但是,他被无情地拒之于门外。

季氏有权势的家臣阳虎傲慢地对他说:这里正在招待的是“士”——贵族子弟们,而不是你这种人!(“季氏享士,非敢饷子也!”)孔子蒙受了羞辱而告退。

所以,孔子晚年曾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

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先知道礼乐的,是野人。

后知道礼乐的,是君子。

如果讲用人,则我过去也是野人。

)这一段话两千年来从未得到正确的读解。

只有在了解孔子之上述出身背景后,我们才能理解孔子何以要以“后知礼”来贬抑“君子”,并且自居为懂礼乐的“野人”。

7但是,孔子是一个有志之人。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自少年时代即好学求知。

通过刻苦自学和谦虚求教,他竟奇迹式地成长为当世最为博学多知的人,从而显名于当世。

历经奋斗,孔子的贵族出身逐渐被鲁国贵族所承认。

首先表示承认孔子贵族身份的是鲁公族孟氏之孟厘子。

孟厘子为鲁大夫,在临死前对自己的继承人懿子(“嗣懿子”)这样说:“孔丘确是圣人商汤的后裔”。

然后他一一历数孔丘显赫的家世,说:“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耶?吾将没,汝必师之。

”(大意:我听说古代圣族之后,虽已隐没,也会有成名者。

现在那个孔丘年轻而善治礼乐,也许就是将成名的人呵?我死后,你们去拜他为师吧!)在孟厘子死后,他的嗣子孟懿子率其弟南宫敬叔遵照父亲遗命,前往拜孔子为师,学习礼乐。

这是孔子得到鲁国之贵族社会承认的开始。

后来,孔子知礼乐的声名愈来愈大,以至当初蔑视而不承认他为“士”的季氏也不得不承认了他的存在。

为拢络计,季氏曾委任孔子为家臣,作过“委吏”和“乘田”。

委吏,是司库官。

乘田是畜牧官。

由于有政绩又擢升孔子为小司空。

这也是孔子从政事业的开始。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