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位于本省东南部,西与临汾、运城两地区为邻,北与长治市接壤,东、南与河南省毗连,总面积9484平方公里,总人口212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城区。
邮编:048000。
代码:140500。
区号:0356。
晋城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晋城市秦初置高都县,北魏置建州、高都郡。
隋开皇十八年改为丹川县,唐村改称泽州晋城县,明代晋城县并入泽州,清代改名凤台县。
民国初复称晋城县。
解放后一直沿用。
1983年改设县级市,由省直辖,1985年升为地级市,即为现建制。
境内地形复杂,山地居多,以沁河为界,东属太行,西南为中条,西北为太岳。
全境四周高山环绕,尤以东南部山岭更为陡峻,主要关隘有路工日,张路口、天井关、大口等。
中部丘陵起伏,间有盆地,其中以晋城、高平等盆地较大,为境内主要农作区。
城区座落于本境南部中段、太行山脉南端,近郊东南部山势险要,道路曲折,山区多地下泉眼和溶洞,具有喀斯特地形特征;南北丘陵起伏,中部地势平缓,为本境最大盆地。
境内最高峰为位于西北部的五圣山主峰,海拔1322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的三股泉,海拔 320米。
全境河流以沁河、丹河为最大,其中沁河发源于沁源北部,流经安泽入本境沁水县,在阳城、晋城之间出河南,注入黄河,境内流长 130公里,为黄河五大支流之一。
丹河发源于本境高平朱岭,长约80公里,经晋城出河南注入沁河,为沁河较大支流。
其它河流还有阳城河、端氏河等。
本境气候温和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1.5度,一月均温-- 4度,七月均温23.3度,年均降雨量 55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 180天。
晋城市共有耕地284.3万亩,农作物主要有谷子、玉米、小麦、高粱、豆类、薯类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桑蚕、麻皮、药材、烟叶等。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铁储量巨大而著称于世。
此外还有硫磺、银、铜、铝、锰、石英、石膏、水晶、瓷土、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
还有更可贵的稀有金属铀矿。
据勘测,全市地下煤田为1000多平方公里,有的煤层厚度多达 7米。
总储量约为75亿吨。
国家在此设有晋城矿务局组织开采。
除少数乡村外,全市绝大多数乡镇都开办煤矿。
晋城煤炭具有质地硬、火力旺、耐燃烧、无异味,近不沾衣、抹不染手等特点,有“白煤”、“香煤”的美称,可直接用来炼钢。
英国女王曾点名要中国晋城煤烧壁炉。
晋城炼铁,已有两千年历史,远在战国,晋城既设有“乌政观”,掌炼铁事宜。
北宋初年,曾在这里大造兵器。
铁矿的储量约在 5亿吨左右,关山、朝阳、峰头等地,几乎遍山铁矿。
早在六十年代驰名全国的晋城“五小工业”就在煤铁工业生产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目前,晋城市主要工业行业有煤炭、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电力、纺织、缝纫、皮革、食品、文化用品等。
晋城市交通发达。
太焦铁路途经本境,穿经市区,为连接同蒲、石太、京广诸线的大动脉。
干线公路有纵贯本境南北的太原至大口线,横穿境内东西的禹门口至陵川小坪上线和沁水至晋城等线。
此外,县级公路乡镇公路沟通全境城乡,市区内设有公共汽车,交通极为方便。
晋城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早在1924年至1925年间,马列主义即在晋城传播并有共产党员活动。
1926年有了党的组织。
1927年初,中共晋东南特委在晋城建立,领导晋东南中南部数县党的组织活动。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直是我党我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在战争年代,晋城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作出过重大贡献。
自1937年至1948年,晋城动员参加革命军队的人员在四万人以上,牺牲者约有一万二千人以上。
被追认为烈士的即有三千六百余人。
境内名胜古迹多处,其中高平开化寺、晋城景德桥、阳城海会寺等均名扬于世。
晋城特产较多,苹果、梨、葡萄、柿子、杏、桃子、枣等品种齐全。
尤以盛产红果著称。
“泽州红”红果,肉酥味醇,酸甜多胶质且耐贮藏,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该市加工制成的山楂片、山楂糕、山楂酒、山楂技、山楂罐头及山楂固体饮料、补血山楂饮料等产品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食品和防治多种病症的良药。
晋城市行政区划晋城市面积9484平方千米,人口212万(2003年)。
城区面积 141平方千米,人口28万。
邮政编码048000。
高平市面积 946平方千米,人口48万。
邮政编码048400。
市人民政府驻南城街道。
泽州县面积2023平方千米,人口51万。
邮政编码048012。
县人民政府驻南村镇。
沁水县面积2655平方千米,人口21万。
邮政编码048200。
县人民政府驻龙港镇。
阳城县面积1968平方千米,人口39万。
邮政编码048100。
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陵川县面积1751平方千米,人口25万。
邮政编码048300。
县人民政府驻崇文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晋城市城区城区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四周与泽州县接壤。
地理坐标为北纬35°25′-35°35′,东经112°44′-112°55′。
南北长15.4千米,东西宽17.5千米。
海拔640-1058米,平均800米左右。
总面积141平方千米。
总人口30万人(2004年)。
邮编:048000。
代码:140502。
区号:0356。
城区辖8个街道、1个镇:东街街道、西街街道、南街街道、北街街道、矿区街道、钟家庄街道、西上庄街道、北石店镇。
秦朝这里为高都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始设晋城县。
新中国成立后至1983年,晋城县先后归山西省长治专区、晋东南专区管辖。
1983年,晋城县改为县级市。
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原县级晋城市划分为城郊两区。
2000年,城区总人口304221人,各乡镇人口:东街街道 39887 西街街道35046 南街街道 25310 北街街道 31302 矿区街道 39938 钟家庄乡 70922 西上庄乡 30070 北石店乡 31746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1年,调整晋城市城区乡镇行政区划(山西省晋政函[2001]5号;晋城市1月10日晋市政发[2001]3号),调整后辖7个街道、1个镇:一、撤销北石店乡,设立北石店镇。
以原北石店乡行政区域为北石店镇行政区域。
区划调整后北石店镇人口24223人,面积38.2平方千米,镇人民政府驻北石店村。
二、撤销西上庄乡,设立西上庄街道办事处。
以原西上庄乡行政区域为西上庄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区域。
三、撤销钟家庄乡,设立钟家庄街道办事处。
以原钟家庄乡行政区域为现钟家庄街道办事处的管理区域。
附:撤并乡镇摸底统计资料(注:与上述文件最终批复内容略有不同)撤并前乡镇名称总人口(人)面积(平方千米)撤乡后乡镇名称总人口(人)面积(平方千米)钟家庄乡 34029 46 办事处 34029 46北石店乡 24108 38 北石店乡 24108 38西上庄乡 25998 45 西上庄乡 25998 45晋城市历史沿革晋城古称泽州。
秦汉称高都县,北魏置建州、高都郡。
隋开皇三年置泽州,开皇十八年改县为丹川县。
唐贞观元年始称晋城县,建泽州于晋城。
明代荩城县并入泽州,清改名风台县,民国元年复称晋城县。
建国后,山西划为7个专区,南5县归长治专署管辖。
1958年并大县,将晋城、高平、陵川3县为晋城县,并沁水、阳城2县为阳城县。
1961年恢复5县制。
1971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南5县一直属于专区、地区管辖。
1983年7月,改晋城县为县级晋城市。
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晋东南地区,成立省辖地级市晋城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以原晋城市(分为城郊两区,郊区即现在的泽州县)、高平、阳城、沁水、陵川4县为所属行政区。
1985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5]62号)(1)撤销晋东南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
(2)晋城市升为地级市,并设立城区、郊区。
将原晋东南地区的沁水、阳城、高平、陵川4县划归晋城市管辖。
(3)将原晋东南地区的襄垣、屯留、平顺、黎城、壶关、长子、武乡、沁县、沁源9县划归长治市管辖。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按当时行政区划):晋城市 2160984 城区 304221 沁水县 211440 阳城县 406708 陵川县 249782 泽州县 517162 高平市 4716712001年,全市面积9490平方千米,总人口2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2.5万人。
调整前为36镇79乡共有115个乡镇,乡镇平均人口1.57万人,平均面积82.08平方千米。
5000人以下的乡镇13个(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乡镇2个,分别是沁水县的下川乡、陵川县的马武寨乡);人口在0.5-1.0万人的乡镇29个;人口在1.0-1.5万人的乡镇24个;人口在1.5-2.0万人的乡镇19个;人口在2.0-3.0万人的乡镇19个;人口在3.0-5.0万人的乡镇9个;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乡镇2个(泽州县的巴公镇和阳城县的城关镇)。
调整后为48镇26乡共74个乡镇,乡镇平均人口2.44万人,平均面积127.7平方千米。
城区由5街道3乡调整为7街道1镇。
高平市由9镇13乡调整为9镇4乡,乡镇平均人口3.69万,平均面积72.76平方千米。
泽州县由10镇16乡调整为14镇3乡,乡镇平均人口3.02万,平均面积119平方千米。
阳城县由8镇17乡调整为10镇7乡,乡镇平均人口2.33万人,平均面积115.77平方千米。
沁水县由4镇17乡调整为7镇7乡,乡镇平均人口1.39万人,平均面积189.64平方千米。
陵川县由5镇13乡调整为7镇5乡(本站注:实际上是9镇3乡),乡镇平均人口2.09万人,平均面积146.43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