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秋浦歌

秋浦歌

《秋浦歌》
教学目标: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及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2、认识“赧”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诗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通过诗歌读懂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之心。

一、温故知新,初识李白。

同学们,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海中,有这么两位伟大的诗人,犹如两颗璀璨的明星,显得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他们一位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的杜甫;另一位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的李白。

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李白的诗句吧,背来听听。

二、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1、师:同学们,从刚才这几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一个非常丰富的李白。

李白一生写了大量诗歌,但有一首却是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极为罕见、极为珍贵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秋浦歌》第14首。

(板题:强调怎么记住“浦”字)
2.读题,释题
(1)师:谁来读读诗题。

(指名读)
追问:知道“秋浦”在哪儿吗?秋浦歌是什么意思吗?【课件2指名读】
补充:李白晚年曾五游秋浦,所作《秋浦歌》共17首。

今天学的这首是其中的第14首。

(2)再读诗题。

3.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秋浦歌》这首诗,注意,认认真真读上2遍。

读时,注意诗中的一个生字,结合注解把它读准了,争取把诗念得字正腔圆。

(1)自由练读(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读(指名朗读)
正音:赧郎
师:来,我们读一读,“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生齐读)
4.很好!把诗歌再读两遍,把诗念通顺,还要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生自由读课文)(3)检查评价读
师:谁再来读一读《秋浦歌》?其他同学特别注意听,他在读诗句的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通顺流畅,还有板有眼。

(指名朗读)
(4)吟诵诗歌(学生齐读)
师:(吟诗)其实诵读古诗最重要的还是吟。

古人作诗是很讲究平仄的,一声、二声是平声,读得舒缓;三声、四声是仄声,读得短促。

来,咱们也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吟吟吧。

(学生看着老师的手势,跟着感觉读。

可以再吟一次)
3、指导理解诗意。

师:我们学古诗仅仅知道诗的读音还是不够的,还要理解古诗的意思。

如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你们以前用过什么好办法?(抓住了解诗人,借助注解,结合课外资料等方法。


接下来,就运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自己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如果有困难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4、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自学,然后汇报。

师指名说诗的大意,疏通诗意后追问:
①诗开头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②从“照”和“乱”这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赧郎”指什么?让你联想到什么?
④他们唱的什么歌?歌声果真把寒川激荡了么?
⑤小结: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相辉映,明与暗、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

5、指导朗读,想象诗中营造的意境。

(自由读→齐读→闭眼读,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6、播放课件(旧时冶炼工人炼铁时的场面),齐读这首诗歌,再背诵。

并说说从中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四、走进李白,感受同情。

1、谈感受: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啊?(生谈)
2、叩问李白:李白呀李白,为什么别人都能入睡,而你却不能入睡,偏偏要来到这冶炼现场呢?
追问:那李白究竟有什么心事呢?
3、介绍背景,读第十五首诗
大约在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左右,年过半百的李白来到贵池,在秋浦等地漫游。

本来傲岸不屈、浪漫的李白,在秋浦时,生活的窘迫、仕途的无望,使他越来越愁肠百结,在
这组《秋浦歌》中多有反映。

其中流传千古的是第十五首《秋浦歌》(课件出示)
总结全文:秋浦歌壮观的是劳动的景象,辛酸的是劳动者的生活;诗人赞美的是劳动者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情的却是劳动者的苦难遭遇。

这首诗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李白——看到一个充满大胆想象,而又关心劳动人民的李白。

五、作业设计
李白《秋浦歌》系列诗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其中的两首。

课后搜集其他的十五首,挑自己喜欢的读一读,背一背。

附:板书设计
秋浦歌
壮观赞歌
月夜冶炼
辛酸同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