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医疗器械灭菌和消毒工艺研究报告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灭菌和消毒工艺研究报告一.灭菌和消毒工艺研究目的《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中有条款涉及到医疗器械“感染和微生物污染”对产品安全有效性的影响,应对产品的灭菌和消毒工艺进行研究核查,验证是否制造商规定的灭菌和消毒工艺能满足风险管理的要求。
《基本清单》涉及适用的条款号以及相关信息如下(灭菌有关条款不适用):B2感染和微生物污染医疗器械的设计和生产应当减少患者、使用者及他人感染的风险。
二、研究对象与说明研究对象:xm检测仪产品的灭菌与消毒丄艺涉及型号:AAAA (各型号间差异不影响产品的灭菌和消毒工艺)说明:我司XXXX检测仪预期用于……,该产品仅应用部分的表面可能接触到患者和使用者的皮肤。
包括:主机外表面、附件(RRRRRRRR)的外表面。
三、研究内容1、消毒与灭菌的适用性根据产品适用范围和使用方式,产品接触的基本上都是健康人群的皮肤表面,感染和微生物污染风险较低。
我司经初步研究认为产品主机与附件无需灭菌,只需进行清洁和低水平消毒,采用低效消毒剂即可。
参考依据:标准《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有如下内容: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和灭菌方法^C)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名词解释: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粘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歧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如釆用季钱盐类消毒剂(苯扎渙链等)、双脈类消毒剂(氯己定)筝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标准《GB/T 27949-2011医疗器械消毒剂卫生要求》中有如下内容:名词解释:低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下,实验室杀灭微生物效果应符合表4要求。
2.消毒方式(消毒剂)的初步选定《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附录C中推荐的常见消毒方式有:紫外线消«、臭氧消毒、醛类消毒、过氧化物类消毒、含氯消毒剂消毒、醇类消毒剂(含乙醇、异丙醇、正丙醇,或两种成分的复方制剂)消毒、含碘类消毒剂消毒、氯已定消毒.季鞍盐类消毒、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煮沸消毒、流动蒸汽消毒、微波消毒。
山于产品是电子医疗器械,防护等级为IPX1 (仅防止垂直滴水),且产品及其附件大部分是聚合物材料,并含有少量金属部件。
根据以上消毒方式的特性:1)可排除的消毒方式可排除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易造成聚合物材料老化,产品寿命缩短。
且需要专门的消毒空间)可排除醛类消毒(必须浸泡在消毒液中消毒,但产品防水等级太低)可排除含碘类消毒剂消毒、氯已定消毒(只用于消毒皮肤、粘膜、伤口)可排除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需要消毒液冲洗消毒,但产品防水等级太低)可排除煮沸消毒、流动蒸汽消毒(产品防水等级太低,高温蒸汽环境超过了产品存储温湿度环境)可排除微波消毒(微波消毒的产品需要浸入水中或用湿布包裹,但产品防水等级太低)2)有限制的消毒方式过氧化物类消毒应避开金属部件(易氧化、腐蚀金属部件,缩短产品寿命)含氯消毒剂消毒也应避开金属部件(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缩短产品寿命)3)所有部件都适合的消毒方式常见的消毒方式中,醇类消毒剂消毒、季技盐类消毒基本适合我司生产的生理参数检测仪主机及附件。
另外,在消毒过程中,应选用擦拭消毒而不能浸泡消毒。
3、消«剂特性对比确定最优消«剂根据之前的分析,只能选择过氧化物消毒剂(避开金属部件)、含氯消毒剂(避开金属部件)、醇类消毒剂和季鞍盐类消毒剂。
对其各种特性进行比较,如表A:表消毒剂特性对比腐蚀性,对限、于儿童不易触得口服。
服。
置于儿童用注意黏膜或皮肤有及处。
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事项最剌激性,有灼伤2不宜与其他不易触及2避免接触有少,风危险;若不慎接消毒剂、碱或处。
机物和拮抗险最触,应用大量水有机物混用。
2易燃,物。
不能与肥小。
冲洗并及时就3本品有漂白远离火皂或其他阴离医。
作用。
源。
子洗涤剂同2在实施消毒4本品对金属3对酒精用,也不能与作业时,应佩带有腐蚀性。
过敏者慎碘或过氧化物个人防护用5使用时应戴用。
(如高镭酸具。
手套,避免高4避光,钾、过氧化3如出现容器浓度消毒剂接置于阴氢、磺胺粉破裂或渗漏现触皮肤和吸入凉、干等)同用。
象,应用大量水呼吸道;如消燥、通风3根据实测结冲洗,或用沙毒剂不慎接触处密封保果标不对金属子.侨性吸收眼晴,应立即存。
的腐蚀性情剂吸收残液,并用水冲洗,严重5不宜用况。
采取相应的安者应就医。
于脂溶性4低温时可能全防护描施。
6注意贮运过物体表面出现浑浊或沉4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易燃易爆,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与还原剂接触、遇金属粉末有燃烧爆炸危险。
程中的安全问题。
的消毒。
淀,可置于温水中加温。
5 一旦发生应用消毒液引起的眼晴不适或刺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6高浓度原液可造成严重的角膜以及皮肤、黏膜灼伤,操作时须穿戴防护服、眼罩、面罩与橡胶手套。
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轻轻冲洗lomin'20min,检查有无灼伤以确定是否就医。
1)消«能力对比(杀灭微生物的能力)经与《GB/T 27949-2011医疗器械消毒剂卫生要求》中“杀灭微生物指标”对比,醇类消毒剂和季鞍盐类消毒剂均属于低效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指标可参考《GB 26373-2010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GB 26369-2010季讓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过氧化物类和含氯消毒剂均属于髙效消毒剂,杀灭微生物指标可参考《GB26371-2010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 26366-2010二氧化氯消毒剂卫 生标准》。
山于使用需求仅为低水平消毒,所有消毒剂杀灭微生物能力均符合要求。
2)消毒过程对比消«过程参见《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附录C,总结见上表 A,可知醇类消毒剂是最佳选择。
我司推荐使用市面上最常见的醇类消毒剂一符 合标准《GB 26373-2010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的乙醇消毒剂。
优点:其作用时间短,有挥发性,液体进入产品风险小;市面上可购买到直接 使用的乙醇消毒剂,无需配置,使用最方便;对皮肤、粘膜、呼吸道无刺激,人体 伤害小;无和其他消毒剂、清洁剂混用失效的使用禁忌;乙醇挥发后无消毒剂残 留,消毒后无需以去离子水冲洗方式去除残留消毒剂。
风险:乙醇易燃,要远离火源;山于易挥发,应采用反复擦拭的方法以保证其 作用时间;部分橡胶制品和塑料制品长时间接触醇类消毒液会变®;少数人对乙醇 过敬,接触后出现发生皮炎、红斑症状。
4、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可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推荐用户采用以下清洁与消毒方式: 检测仪及其附件无需灭菌处理,但应保持检测仪和附件清洁。
如有污染时,应 及时先清洁,后消毒。
为了避免对产品造成长期损害,我们建议只在您所在医院的 规定认为有必要时才对产品进行消毒。
感染人群或可疑感染人群使用后,应对患者接触的部分进行消毒。
清洁和消«时,不要将检测仪及患者电缆浸泡在液体中。
不要让液体流入检 测仪的连接插座和机壳内,以防损坏检测仪。
清洁1、 清洁检测仪之前必须关掉主机电源并断开交流电源。
2、 将柔软干净的无绒布用温和的肥皂水,或在无腐蚀性的经过稀释的清洁剂 中浸湿;擦拭仪器和患者电缆表面; 用洁净、干爽的软布擦干。
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心电电极应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清洁: 用柔软干净的无绒布擦掉电极残留的导电膏; 将胸电极的橡皮球与金属杯拆开,将肢体电极的电极片与夹钳拆开; 在干净的温水(低于35€)中清洗,确保没有残®的导电膏;自然风干或用柔软干净的无绒布清洁电极。
清洁过程中,只需擦拭连接插座的外周,而不要擦拭它的内部。
清洁完成后 应去除清洁剂,不要让清洁剂残留在表面。
清洁机壳外表面和显示屏幕时应采用无侵蚀类清洁剂。
大多数的清洁剂必须稀释才能使用。
不要使用磨损材料进行清洁。
消«推荐用户采用使用70%〜80% (体积比)乙醇消毒液浸泡一块清洁的干纱布,然 后用此纱布擦拭需消毒的部分表面2遍,作用Smino 自然风干或用洁净、干爽的布 将残留消毒液擦干。
消毒前应先进行清洁。
乙醇易燃,采用乙醇消毒液消毒过程中请远离火源。
对酒精过敬者慎用乙醇消毒液。
橡胶制品和塑料制品长时间接触醇类消毒液会变®,消«后应及时去除残留 消《剂。
3、 4、 5、 1) 2) 3)4)不可使用射线、蒸汽进行消毒。
如果用户使用过氧化物或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注意消毒液应避开金属部件。
四、研究结论结论:4总结”中制造商推荐的消毒工艺安全性风险为可接受的。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