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转折是A中途岛海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阿拉曼战役D诺曼底登陆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二二六”兵变C.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分子支持天皇D.广田弘毅内阁上台3、关于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B.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C.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D.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4、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会议A 雅尔塔会议B波茨坦会议C德黑兰会议D开罗会议5、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
”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6、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对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欧洲复兴经济8、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9、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美国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②在雅尔塔会议等确定的基本原则上建立③.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④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⑤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⑥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色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10、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是指:A.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B.除敌对活动以外的一切往来C.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办法D.除一切对抗形式以外的战争形式11、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
这一事实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其重要作用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12、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西斯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涉。
”这表明法国政府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13、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这个计划是指A、吞并奥地利B、割占苏台德地区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14、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英国考虑的是A、波兰灭亡后可利用德国进攻苏联B、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C、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D、帮助波兰独立会消耗英国国力15、1940年德国在西线占领的国家有A、奥地利捷克丹麦挪威卢森堡B、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C、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D、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苏联16、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是A、东亚各国人民共同繁荣幸福B、建立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C、帮助东亚各国抵制外来侵略D、建立东亚地区反西方殖民侵略的同盟17、德、意、日的勾结是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指A.反共反苏B.摆脱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束缚C.信仰法西斯主义D.挽回一战的损失18.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同原因不包括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其扩张C.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D.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需要19.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最重要意义是A.决定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 B.正式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 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转入进攻 D.确立了美国控制世界的地位20. 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分析不正确的是A.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B.为苏联赢得了备战的时间C.分裂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D.意味着绥靖政策的破产21.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22.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B.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瓦解D.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23.雅尔塔会议的基本精神是A.彻底击败德国 B.彻底击败法西斯轴心国C.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D.建立联合国24.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与苏联对日宣战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D.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25.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C.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26.“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主要说明A.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国取得与英美同等的国际地位C.中英美三国在对日作战中需要相互支援 D. 英美致力于帮助中国打败日本27.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①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③战后分割了德国的领土④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复经济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是A.开罗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29.下列“二战”期间的战役中,与斯大林格勒战役作用一致的有:①中途岛海战②阿拉曼战役③不列颠之战④淞沪会战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30. 中国战场进行百团大战时,欧洲战场正在进行A.不列颠之战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战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31.明确规定台湾必须归还中国的国际会议是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德黑兰会议D.雅尔塔会议32.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A北非战事的结束 B盟军西西里登陆C墨索里尼政权被推翻意大利投降D盟军解放意大利33.1940年,美国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主要原因A. 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严重损害了英美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B.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打击美国的企图日益明显C.日本占据了原美英在东南亚的市场D.美英等国彻底放弃了绥靖政策34.下列关于《大西洋宪章》的评述,正确的是A.苏德战争爆发后,由罗斯福和丘吉尔共同发表 B.中心内容是援助苏联问题C.说明美国已彻底放弃“中立政策”而与英国正式结盟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35、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基础是:A、反对法法西斯主义B、谋求和平、民主C、美、苏实力均势D、两大阵营的对立36、“二战”期间美苏间里的同盟关系在战后初期破裂的主要原因是:A、意识形态分歧必然导致同盟关系破裂B、前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C、美苏争霸世界必然导致双方对立D、苏美在处理战败国和战争遗留问题上产生突出矛盾37、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38、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B、它完全体现了国际间的和平、民主精神C、它建立了国际关系新格局D、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39、“它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
这是指:A、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B、美国发动朝鲜战争C、美国单独占领日本D、美国推行“冷战”政策40、“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相同外因是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B、苏联模式僵化C、东欧和苏联体制的弊端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温斯顿·丘吉尔针对日益临近的世界大战说:“我们不可能袖手旁观,眼睁睁地看着法国被德国吃掉。
……如果英法联合一致行动,仍然无法抗击德国,那就需要另找一个伙伴──俄国。
……为了挽救英格兰,我们不惜同魔王打交道。
”──摘自《圣彼得堡来客》材料2 丘吉尔同他的同谋者认为:“要使前俄罗斯帝国臣服,不仅是军事上远征问题,而且是世界政治问题……我们只有依靠德国的帮助才能制止俄国。
”──摘自《丘吉尔的一生》材料3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将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
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
”──摘自《丘吉尔的一生》(1)材料1、2、3的历史背景是否相同?说明判断的理由。
(2)在上述三则材料中,丘吉尔对德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在材料1、3中,丘吉尔均称俄国为“魔王”,为什么?(4)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什么?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图一,这张海报是美国工程规划署印发的。
海报上下方有两行字,下面一行是工程规划署的英文名称,上面一行为“工作付酬的美国”。
中间是一工一农两人手持劳动工具,两人脚下是美国地图。
两人之间有一株已经成熟的谷穗,象征劳动的果实,在谷物之上有一个英文词意为“繁荣”。
材料二见图二。
被砸毁的犹太人商店。
材料三在纳粹德国侵略苏联的当天,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表示愿意与共产党执政的苏联结盟。
他当时的想法是:“我只有一个目的,打败希特勒,我的生活为此也简单多了。
假如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会在议会中为魔鬼说上几句好话。
”材料四见图三。
这是美国的海报,图上的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画面上有密密层层的巨炮在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
材料五苏联冷战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德两国社会矛盾逐步激化起来。
为摆脱这种困境,两国统治集团采取了什么对策?各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2)据材料三、四,美、英两国对苏联态度有何变化?为什么?(3)从材料五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信息?(4)据材料四、五,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按:以下德国外交官访问法国巴黎后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
)关于德国的需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外交部长(指法国财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吃惊的是,和博内选择的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讨论的——自然永远要以得知德国的最后目标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