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考研故事:用决心去捍卫你的梦想每一个心存梦想并誓死捍卫梦想的人都是奇迹,造物者也将以你为荣。
——题记“哈哈,就你这糟烂的成绩还想考研?”“不建议你考研,你现在有实习经验,还拿到了offer,直接工作不是更好吗?”“大学里学的那点知识全还给老师了吧,你拿什么去考研?!”……小童向众人表达自己想考研的想法时,得到的不是支持与鼓励,而是冷嘲热讽。
那是一段孤寂无助的日子。
考研路上,小童一个人坚定前行,她坚信自己总会成功。
但这条路,必定充满艰辛和坎坷。
抉择时刻高考结束填志愿的时候,由于对记者这一职业的热爱和对新闻的一腔热情,小童义无反顾将所有专业都填写了“新闻学”。
成绩出来后,由于分数只够上本省的二本院校,小童最终被一所省属综合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录取了。
刚上大一的小童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对新闻专业充满了热情,每次上课,小童必定早早去教室占座。
讨论课的时候,小童也是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周围的同学都说:“小童你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代名记!”小童知道,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她还远远不够。
在通往理想殿堂的路上,似乎少了点什么。
小童决定,去报社实习,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
机缘巧合,通过学校老师的推荐,小童来到了省报的新闻评论中心实习。
为了能向前辈学习,实习期间的小童努力想选题,努力去采访去写稿,编辑老师在修改稿件的时候她会虚心求教,就像一个饥渴的孩子,重新学习一切。
可是在采访和写稿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低级错误,让小童十分羞愧。
这一天,编辑老师给小童一个关于废旧物品回收再利用的采访线索,可是由于小童的采访策划准备的不充分,导致采访市政协委员的时候没有问题可问,出现了冷场状况。
稿件更是一再修改,观点不鲜明,稿件架构混乱,好在有编辑老师的耐心指导,小童才完成这个长篇报道。
事后,编辑老师对小童说:“小童啊,你工作的态度很积极,但是你的专业技能还有待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让小童感触颇深的是,报社的见习记者都是研究生毕业,作为学历最低的实习生,小童突然觉得自己大学四年像没学习一样。
和一位见习记者聊天,小童问她本科是什么专业,学姐笑着说,俄语。
小童惊讶地说:“然后研究生读了新闻?!”学姐说:“是呀,人生在于不断挑战嘛,更何况我一直想当一名记者。
”“那考研难度很大吧?”小童问,学姐答道:“难度肯定有,既然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点难度又算什么呢?”这一晚小童漫步在马路上,看着身边匆匆而过的行人,感觉到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奔波,想想自己,将来的路如何走?是继续深造还是工作?拒绝诱惑实习的日子一天天过去,马上要毕业了。
在这期间小童为自己树立了坚定的目标——考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继续深造,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做一名合格的记者。
就这样小童加入了考研大军,可是由于大学期间的专业知识不牢固,自卑的负能量充斥了她的心头。
我好久没学外语了,考研英语能过吗?专业知识忘差不多了,从何复习?身边的同学要么已经是签了offer即将工作,要么已经复习了许久,准备充分,而我又有什么优势呢?小童这样怀疑自己,她将自己内心的胆怯告诉了对她充满期望的老师。
当老师得知她要考研后非常高兴,老师鼓励小童:“想做而不敢做是弱者的表现。
既然选择考研,为什么不放手一搏?我就知道你能行,坚持吧小童,你是一个好苗子!”小童听了老师的话,也给自己加油打气,报名,买复习资料,中国传媒大学仿佛在向她招手。
实习期结束后,新闻评论中心的主任看她表现优异,将她推荐到了报业集团下属的都市报去做社区记者。
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可如果做了社区记者,就不能静心复习准备考研。
犹豫了许久,小童将自己的困惑告诉了主任。
主任只对她说了一句话:“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否则将来你会后悔。
”小童毅然放弃了去都市报做社区记者的机会。
此时距离考研还有四个月的时间,每天在家复习、做题,看着自己做的倒计时日历,感觉日子既充实又充满期待。
重头再来虽然每天带着坚定的信念去看书复习,但看到别的同学走向工作岗位也会眼红,更何况看到父母那充满希冀的眼神,小童心头无形中增加了不少压力。
日子很快过去,终于到了考研的那天。
她自己考得并不理想,特别是外语,复习的时候并没有重视这门科目,结果考得一塌糊涂。
成绩出来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小童笔试没过线,差了17分。
那天特别冷,寒风吹得刺骨。
小童默默地留下眼泪,眼泪被风吹干。
伤心吗?肯定伤心,但更多的是对自己失望。
难道就这样与理想失之交臂么?望着远方,中国传媒大学的校门仿佛缓缓关上,小童伸出手,却遥不可及。
工作的同学在事业上已经渐有起色,考研准备充分的也考上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专业,只有小童两手空空,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过。
父母得知了她没有考上的消息,并没有多说什么,反而给予了她更多的鼓励,父亲对我小童说:“人要和自己比,问心无愧,尽力而为就好!”听到父亲的话,小童更加难过,觉得自己辜负了家人的希望。
那段时日小童有些自暴自弃,放弃了学习,也不找工作。
把自己关在卧室里看肥皂剧,什么都不想,也不愿意想。
一次与老朋友在网上聊天,小童不经意地又谈到了理想。
朋友说自己现在已经成了生活的奴隶,早都忘了当年的理想是什么,转而问小童:“你还有理想吗?”小童迟疑了好久说:“有。
”他问:“是什么?”小童犹豫着,久久没有打字,她不敢说,她怕理想说出来就会成为笑柄。
可那毕竟是理想啊,虽然现在看似遥远,但真要让它随时间流逝而被抹杀么?小童终于鼓足勇气,在对话栏上打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有理想,我想考研,继续深造,然后在传媒行业继续作为热爱的新闻事业,我不想和我的理想背道而驰。
朋友问:“还是和新闻有关吗?你真执着。
”小童回答:“是的,所以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这次考研失败了,我还有下次机会,我不会放弃!”理想不死,希望还在。
小童做了一个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决定:边工作边坚持考研,给自己一个更大的挑战。
捍卫梦想求职不比考研容易。
有HR认为小童经验不够,但小童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在连续面试了10家单位未果的情况下,终于打动了一家杂志社的主编。
主编问小童,对于以后的职业生涯有什么规划。
小童诚恳地答道,希望日后能继续深造,成为一名理论与实践并用的优秀记者。
主编问:“杂志社工作很忙很辛苦,你怎么平衡工作和学习?”小童笑着说:“我记得里尔克曾经说过,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我会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工作学习两不耽误。
”主编投来赞许的目光。
就这样小童开始了忙碌又充实的生活。
此时的小童珍惜工作时的每分每秒,因为在工作中能学到很多实践经验,闲暇时间看书复习,为第二次考研做准备。
有的时候工作忙,加班会占用大部分时间,即便如此,小童也会在上下班的车上偷空看书,每天晚睡两个小时,早起两个小时积极备考。
杂志社的同事看到小童每天斗志昂扬的状态很诧异,她说:“真看不出来你的拼劲儿这么大,好多人都是工作了以后学习劲头就松懈了,你和他们不一样。
”小童笑着说:“梦想每天都在给我加油鼓劲儿,我怎么敢松懈呢?”又到一年考研时。
走进考场的小童步伐稳健,内心平和,她想:就算考不上我也不后悔,就算考不上我也还会坚持考下去。
这不仅仅是一纸学历,更是理想!上天眷顾了小童,很幸运她以第七名的笔试成绩入围。
面试的时候,导师问了许多专业上的问题,由于实践经验丰富,小童用自己的亲身采访经历和自己的理解回答了导师的问题……“姐,你认为考研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决定考研的妹妹问起此刻已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的小童。
小童对妹妹说,还记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台词吗,梦想是用来实现的,“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考研经验:晚起鸟也有春天:人大产业经济学摘要:本文作者复习的时间比较晚,但她通过摸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最终她以414分的成绩考入人大,希望她的经历给大家带来鼓舞。
▶自我简介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基本信息。
我本科就读于帝都一所211财经类院校,貌似很好猜,研究生报考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
录取结果已出,我的初试总分414,其中数学147,专业课802经济学129,英语73,政治65。
这篇帖子主要说说我的考研心得,最后也有一点经验分享。
回首看看过去的一年,时间真的如白驹过隙般一闪而过。
如今想要写点什么,我好像突然化身白云大妈,“词”起“笔”伏,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既然这样,我就从题目开始,慢慢说说我的考研路。
一.晚起鸟养成计划(大家请勿模仿)话说那是2011年的秋天,虽然有些遥远,大学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班主任曾这样跟我们说:“同学们啊,现在你们已经进入了大学,是时候为以后做打算了。
大学毕业后,你们不外乎这么几条路:考研、出国、就业、公务员。
你们要早些计划,早些安排!”班主任的话让同学们群情激昂,我也在那时下定决心选择继续深造读研的道路。
这哪里是晚起鸟,分明就是早起的鸟儿啊!可问题是,决心就只是决心,直到2014年的第一个学期,我才开始在考研路上徐徐迈步。
然而,这只是晚起鸟养成的第一步。
接下来需要的就是绝不早开始复习的果敢和拖延症晚期诊断书了。
这些特质从我的日程表中可见一斑。
2014年3月至4月,通过在校园各处接到考研辅导机构的传单,出没于各种考验辅导讲座,我成功获得技能“对考研略知一二”。
我知道了研究生分为学硕和专硕,考研科目有数学、英语、政治和专业课。
我整理出一份适合早起鸟们的日程安排,购买了一套丝毫没有用到的基础练习题。
我心里对即将开始的复习生活产生憧憬。
2014年5月,我从学姐处购得习题、教材、单词书、复习方法若干。
我听从身为考研辅导机构代理的学姐的经验,排除报班复习之路,并和小伙伴探讨各自关于考研的了解。
我持续着对即将开始的复习生活的憧憬。
2014年6月,我准备各科期末考试,依旧保持对即将开始的复习生活的憧憬。
2014年7月至8月,我凭莫名的冲动回家休养生息,并终于成功成为了晚起鸟大军中的一员。
二.未能早起,只能快飞浑浑噩噩的暑期生活让我刻骨铭心地懂得了什么是自作自受。
9月开学季,我终于返校。
我幸而找到了一个一同复习的小伙伴,开始了已憧憬数月的复习生活。
万事开头难。
刚刚开始复习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知从何处着手。
我掰着手指细细算着日子,规划将以何种节奏过完接下来的几个月。
作为晚起鸟,我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而最大的压力自然就是时间。
记得那时候,我也曾向其他考研的同学打探复习进度。
于是在图书馆、开水房、小路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我:“你政治看的怎么样了呀?”A:“大纲解析才刚刚看完一遍,你呢?”我:“……”我:“亲爱的,你数学看得怎么样啦?”B:“也就是过了一遍而已啦,现在要是还没看完一遍不就完了?”我:“……是呀是呀……”时间不等人,为了不辜负时光,我和小伙伴毅然选择了和图书馆每日相伴。
我们每天的生活从早饭后排队进入图书馆开始,结束于闭馆时些许凄婉的“回家”曲调。
生活有一点单调,但是晚起鸟绝对没有机会感到厌倦!我和小伙伴每日埋头奋斗,吃饭的时候我们会交流复习中的疑点,回宿舍的路上我们会互相提问,这也算是一点点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