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考点整合
1、烟草花叶病毒是RNA 病毒;
2、移栽作物时剪掉部分叶片是防止蒸腾失水过多,影响移栽的成活率;
3、同一生物的不同体细胞,核DNA 含量一致(不处于细胞分裂中);mRNA 、蛋白质种类不同;细胞器的种类差不多,数量不同;
4、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5、基因重组发生在减I 前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减II 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过程中;
6、AB :DNA 复制,形成染色单体 BC :着丝点未分裂,始终存在染色单体(有丝前、中期,减I 全
过程、减II 前、中期)
CD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有丝后期,减II 后期) DE :无染色单体(有丝后期以后,减II 后期以后)
7、人的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①精原细胞:44+XY ; ②初级精母细胞:44+XY
③ 次级精母细胞:44+XX 或44+YY (减II 后);22+X 或22+Y (减II 前、中期) ④精细胞:22+X 或22+Y ;
⑤卵原细胞:44+XX ; ⑥初级卵母细胞:44+XX ;
⑦次级卵母细胞:44+XX ; ⑧卵细胞:22+X ;
8、双链DNA 中互补碱基之和(A+T ,G+C )在整个DNA 中的比例和在每一条单链中的比例是一致的;
9、光合作用过程中ATP 、[H]、O 2在叶绿体类囊体上形成,ADP 、Pi 、C 3、H 2O 、(CH 2O )在叶绿体基质中形成;
10、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细胞已死亡;
11、人体细胞的化学反应场所
①ATP 的产生: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②酶的合成:核糖体
③mRNA :细胞核、线粒体
④CO 2:线粒体
12、血浆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
13、蓝藻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在拟核和质粒,无叶绿体,但有光合色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无线粒体,但可进行有氧呼吸;
14、所有的活细胞都能有酶,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15、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16、一个种群的个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是有差异的;
17、噬菌体是DNA 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其DNA 的复制在细菌细胞质中,其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菌的核糖体;
18、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探究pH 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探究温度和pH 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使淀粉和淀粉酶分别到达反应条件后再混合;
19、共同进化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
20、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31、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22、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
23、最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是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再到达生殖隔离;
2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基因重组不会改变;
25、自交和自由交配不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在不淘汰隐性纯合子的情况下)
26、基因突变可以形成新的基因和基因型,而基因重组只能形成新的基因型;
27、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造成的;
28、植物可以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动物和人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
29、有氧呼吸过程中H2O在第II阶段参与反应,H2O在第III阶段产生;
30、有氧呼吸I、II、III阶段都产生能量,其中第III阶段产能最多;无氧呼吸只有第I阶段产能;
31、糖原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动物和人主要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性激素是固醇,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32、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3、RNA 与D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RNA有U和核糖,DNA有T和脱氧核糖,其余相同;在结构上的区别是RNA一般为单链结构,DNA一般为双螺旋结构
34、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的共同特点是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35、胞吞、胞吐的过程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
36、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用纸层析法;
37、细胞的自然更新、癌细胞的被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属于细胞凋亡;
38、摩尔根在果蝇的杂交实验中,最早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F1个体相互交配,后代白眼都是雄性;
39、摩尔根的假设是: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它的等位基因;
40、摩尔根的测交对象:X b X b和X B Y
41、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有64种,其中61种编码氨基酸;
42、在DNA分子中,A+G,C+T各占碱基总数50%;
4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往返、有全球性;信息传递的特点是双向传递;
44、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建立农业生态系统的意义)是: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45、既有效防治害虫又不影响环境的措施: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激素防治、种植转基因抗虫植物;
46、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阳光、水、无机盐、空气、热能等;
4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8、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
49、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必不可少的成分是:生产者、分解者;
50、青贮的目的是:通过微生物的厌氧发酵,初步分解有机物,有利于动物的消化吸收;
51、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是:外来干扰超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52、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藻;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有线粒体,如硝化细菌、蓝藻、醋酸菌;
53、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54、衰老、死亡的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
55、互为等位基因的两个基因不一定具有相同的碱基数;
56、基因文库是导入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的受体菌的群体,分为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cDNA文库);
57、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是:配子的发生、受精、早期胚胎发育的规律;
58、加快良种动物的繁殖速度可用胚胎移植或胚胎分割移植;
59、试管动物的核遗传物质(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本,一半来自父本;
60、体外受精的步骤: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获取和获能、受精;
61、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经历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肠胚三个阶段;
62、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3、基因探针是指被荧光分子或放射性元素标记的DNA片段;
64、转基因动物用到的技术: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
65、克隆动物用到的技术:核移植、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
66、试管动物用到的技术:体外受精、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
67、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促生长因子、微量元素、动物血清
68、植物组织培养基的成分:无机营养(水、无机盐)、有机小分子(蔗糖、维生素、氨基酸等)、植物激素、琼脂
69、早期胚胎培养液成分:无机盐、有机盐、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动物血清
69、使用酒精的实验
①花生子叶脂肪的鉴定:体积分数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
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
③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体积分数95%的酒精,作用是固定细胞分裂相;
④DNA的提取与鉴定:体积分数95%的冷酒精,作用是除杂,提纯DNA;
⑤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70%的酒精,保存小动物尸体,防止腐烂
70、使用盐酸的实验
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体中的蛋白
质和DNA分离,有利于染色;
②观察植物有丝分裂:质量分数15%的盐酸,作用是作为解离液,杀死细胞;
73、需要保持细胞活力的实验:
①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②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③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74、需要用到显微镜的实验:
①花生子叶中脂肪的鉴定;②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④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⑤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⑦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⑧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
75、调查人类遗传病时:要随机取样、调查群体要足够大。
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