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新闻导语写作技巧


4.导语概念化 概念化,主要指导语言之无物,就是说导语 里面没有具体内容,全是抽象的概念。如: “某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以丰收计划为龙头, 以重点项目为保证,扩大了农业技术的普及 面,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第一财 经日报》) 5.导语长而不约 一是,用一句话能够将主要新闻事实交代清 楚的要用两句话;二是,把太多的事实或可 有可无的话塞进导语里,这两点造成文章长 而不明晰。应该在导语里传达新闻的精髓或 本质的东西,不要把你手头所有的事实都写 进去。
三、导语写作经常存在的问题
1.名称罗列式 如:“记者从省轻工设计院服装研究所获悉, 由某市民族服装厂、市服装研究所、省服装 厂、省呢绒服装厂、省轻工服装研究室等单 位设计制作的25 件套女士服装,近日将送 往北京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将选定15 件套(最低数),参加今年9 月在巴黎举办的 52 届国际女装博览会。”(某省日报)
3.设问式。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 或者摆出困惑,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如: “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市中心 的凯旋门门洞飞过吗?巴黎的英雄们正在做 着他们的试验” (《人民日报》)设问模式 的优点是有“悬念”,缺点是有点绕弯子。 值得提醒的是:一旦弯子绕得太大。 4.引语式。直接引语用作导语是新闻上常 见的样式之一,但所用引语一定是加引号的 严格的直接引语,且所用引语应尽量挑选 “掷地有声”的“点睛”之语,所用引语应 该通俗易懂,不要让人感到很费解。
T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K
YOU
3.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 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如: 1957年,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 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 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 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 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 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这 小中见大的功夫真了得。
四、导语写作的基本方法
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 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通过以上 导语相关知识的了解,下面归纳了5种导语的写作 方法。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 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 的效果。如: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 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 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 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一、导语写作的发展
1. “第一代导语”,也称六要素导语,就是 消息六要素齐全的导语。六要素导语的长处 是具体、完整,它可以独立成一条消息。但 内容太多,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 2. “第二代导语”,也称部分要素导语,即 指导语中只包含“六要素”中的部分要素。 只把五个 “W”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置于导语 中,只有两三个“W”。 3.“第三代导语”,也称丰富型导语。在 “第二代导语”突出部分要素的基础上,把 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去突出这些部分要素” 上。
2.“为了式”、“目的式” 这类导语的常见句式是“为了……为 了……”,把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所谓“目 的” 都放进导语里, 其特点就是“假、大、 空、套”。作者有意拔高,反而会失去新闻 的可信度。 3.导语公式化 公式化,简单的说就是用一个框子去套多种 内容,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窒息内 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尤其是会 议消息更是如此,时间、地点、人物、领导讲 话一一罗列出,不善于研究会议内容,提出 受众关心的东西,挖掘出新闻来。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 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 去。如: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 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 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 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 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 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 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从以上五个问题,我们总结出导语写作的三 个原则:“实”“ 短”“ 活” 实:拣最重要、读者最感兴趣的具体信息写, 少讲意义、目的,多写事件、做法(经验)、 成果,尽量不用“为了……”开头。如果意 义非谈不可,可采用变通的方式,将意义放 在最后,用“以……”结尾。 短:删掉冗余信息,为导语“瘦身”,尽量 减少导语,最长不宜超过100字。 活:尽量用短句、简单句,少用复合句,用 生活化的语言加以表达。
二、导语写作的类型
新闻导语的写作在本质上强调直入主题,但 是也有一些变化,其写作可以有下列类型: 1.直述式。这种导语是直接把消息中最主 要、最新鲜的事实,简单直接地概括叙述出 来,是最典型的“开门见山”式。如:“在 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 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 南阳”。(《人民日报》) 2.渲染式。这种导语先以不同的方式由 “外”及“内”、由“表”及“里”地开头, 进行概括性陈述营造背景,然后再进入对最 新动态事实的报道。
新闻导语的写作技巧
通常情况下,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者短消息
的第一句话,是新闻体裁所特有的部分,是新 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或亮点。毛泽东同志曾 说过:“我看新华社的消息看第一句,第一句 看不下去就不看了。”这既说明了导语的重要, 更说明了导语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只有 这样,才能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继续 阅读下去。因此,作为通讯员,写好导语非常 关键。
5.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 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 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 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如: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 机关多少人迟到?” (新华社电讯《一些中 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 ) 总之,好的新闻导语对于整个新闻来说,犹 如“画龙点睛”。因此,通讯员写作新闻时, 一定要在导语上多下功夫,用巧妙的手法让 导语充分展示新闻重点、亮点,让读者在获 取信息的同时,也获得更多精神享受。
4.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 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 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如: “‘精彩,实在精彩!’梁启圣老师讲 他10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 那一段时,就被6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 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 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南方日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