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学讲义

测量学讲义

迁站。 9. 数据运算应根据所取位数,按“4舍6入,5前单进双舍的规则进行凑整”。 10. 应该保持测量手簿的整洁,严禁在手簿上书写无关的内容。
第三章 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的原理 光学经纬仪 经纬仪的使用 实验:经纬仪的使用与测回法测水平角 实验:方向法测水平角
第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难点
重点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角度测量 第四章 距离测量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第六章 小地区控制测量 第七章 地形图测绘及应用 第八章 施工测量
授课学时 6 6 6 4 4 4 4 4
实验学时 2 4 2
2
第一章 绪论
测量工作的任务及其作用 地面点位的确定 用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测图原理与测量工作概述
后A 1726 6513 0

1539 375
1678 377
前B 1866 6554 -1 后-前 -0140 -0041 +1 -0140.5
-0.2
-0.5
假设第一站后视点高程为475.537m,则第四站前视点的高程为
476.154m 。
水准测量的外业和内业
水准点与水准路线 水准测量的外业 水准测量的内业
测微 尺读 数装 置
经纬仪的使用
水平角的观测
经纬仪的安置 水平角的观测方法
竖直角的观测
竖直角的计算公式 指标差的计算 竖直角的测定 竖直角的计算 竖盘指标自动归零装置
水平角的观测方法
测回法:只适用于测站上 观测两个方向之间的单 角.
方法:盘左A→盘左B→盘 右B→盘右A
两项限差:半测回角值互 差40、各测回值互差24
测量学的任务
测定:又名测绘,测定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的位置与 高程,并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测设:又称放样,将工程设计在实地标定出来,故又称 为标定。
测量学的分类
大地测量学 地形测量学 摄影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概念:研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及其重力场的科 学。
研究对象:地球表面一个较大的区域甚至整个 地球,必须考虑地球的曲率。
后视 前视
0347 0306 0833 1528 2368
1631 2624 1516 0501 0694
高 +
+1027 +1674
差 -
-1284
高差 46.215
-2318 -0683
42.613
44.631
双面尺法
后视标尺黑面(上、下、中丝)——前视标尺黑面(上、 下、中丝)——前视标尺红面(中丝)——后视标尺红
0 228 19 27 254 15 20 254 15 16 -06 254 17 54
0 02 33
0 90 03 12 0 00 00 +12 160 24 00 70 20 46 +06 318 19 57 228 16 43 +06 344 18 27 254 15 13 +06 90 03 15
K=4787 B尺:
后-前 +0833 +0932 +1 +0832.5 K=4687

-0.2
-0.2
测2
2121
2196
后B 1934 6621 0

1747
1821
前A 2008 6796 -1

374
375 后-前 -0074 -0175 +1 -0074.5

-0.1
-0.3
计3
1914
2055
大地水准面
概念: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是一个 复杂的不规则曲面。由于地球的吸引力的大小 与地球内部的质量有关,地球内部的质量分布 又不均匀,这引起地面上各点的铅垂线方向产 生不规则的变化,因而水准面实际上是一个有 微小起伏的不规则曲面。
特点:①假想的;②不规则且无法用数学式表 示;③有无数个;④水准面上任一点的切面与 该点的铅垂线方向垂直。
用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用平面代替水准面的 限度
地球曲率对高差的影 响
测图原理与测量工作概述
测图原理 测量工作概述
控制测量
• 控制点 • 控制网
碎部测量
• 地物测量 • 地形测量
第二章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原理 水准测量的仪器与工具 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测量的外业和内业 实验与实习规定 实习:水准仪的使用和普通水准测量
2. 记录观测数据前,应将表头的仪器型号编号、日期、天气、测站、观测 者及记录者姓名等无一遗漏地填写完全。
3. 观测读数后,记录者应随即在测量手簿上的相应栏内填写,并复诵回报 以资检核。不得另纸记录事后转抄。
4. 记录时要求字体端正清晰,数位对齐、数字齐全。字脚靠近底线;表示 精度或占位的“0”均不能省略。
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
安置仪器 粗平 瞄准 读数
测 后 下丝 前 下丝 方 向
标尺读数 K+ 高 差 备 考
量 编 尺 上丝 尺 上丝
及 尺号
黑 中数 -

号后距 前距
黑面 红面 红

视距差d
∑d
等1 水
1571 1197
374
0739 0363
376
后A 1384 6171 0
A尺:
前B 0551 5239 -1
5. 观测数据的尾数不得更改,读错或记错后必须重测重记。如:角度测量 时,秒级数字出错,应重测该测回;水准测量时毫米级数字出错,应重 测该测站。
6. 观测数据的前几位若出错时,应用细横线划去错误的数字,并在原数字 上方写出正确的数字。注意不得涂改已记录的数据,禁止连续更改数字。
7. 记录数据修改后,都应在备注栏内写明原因(记错、测错、超限)。 8. 每站观测结束后,必须在现场完成规定的计算的检核,确认无误后方可
摄影测量学
利用摄影象片来研究地表形状与大小的科学。其任务与 地形测量学相同,只是采用的方法不同。
工程测量学
概念:研究解决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放样、运营管理 过程中各种测绘问题的科学。
研究对象:工程中建设的测绘工作。 基本任务:把地面上的情况描绘到图纸上,把图纸上设
计的建筑物桩定到地面上,以及为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和 竣工后所产生的各种变化而进行的变形观测。
地球 曲率 的影 响
水准仪的结构图
水准仪的构造
望远镜
视准轴、成像原理、物镜调焦、目镜调焦
水准器
水准管零点、水准管分划值、符合水准器
基座
望远镜
成像原理
水准测量的工具
双面水准尺
结构 意义 读数
尺垫
意义 使用
水准器
水准仪的使用
微倾水准仪的使用
安置仪器 粗平 瞄准 精平 读数
面(中丝)
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计算(例)
①测站上计算:
高差部分:前尺、后尺黑红面读数差;黑红面高差之差 视距部分:前视距、后视距、前后视距差
②观测结束后的计算与校核:
高差部分 视距部分:累积视距差,总视距。
若测站上有关观测限差超限,在本站检查发现 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 点或间歇点起重新测量。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地图投影 高斯投影
地面点的高程
绝对高程 假设高程 高差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在实际工作中,确定地面点位时,往往不是直接测出它 们的坐标和高程,而是先测出水平角、水平距离,以及 点之间的高差,然后再据此推算地面点的坐标和高程。 由此可见,距离、角度和高差是测定地面点位的基本要 素。
地面点位的确定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面点位确定 确定地面点位的三个基本要素
地面点位确定
地面点的坐标
地理坐标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
地面点的高程
地理坐标
天文地理坐标
子午面 子午线(经线) 首子午面 首子午线 经度 赤道 纬度
大地地理坐标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大地体 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 铅垂线 旋转椭球 旋转椭球面 椭球元素
计算
方向法:适用于一个测站上 观测两个以上方向.
方法:盘左A→盘左B→盘左 C→盘左D→盘左A→盘右A→ 盘 右 D→ 盘 右 C→ 盘 右 B→ 盘 右A
三项限差:半测回归零差18、 2C互差、各测回方向差24
计算
测回法计算
测站 盘位
目标
水平度盘 读数
水平角 半测回值 测回值
三四等水准测量:双面尺法、两次仪器高法 视距值等于上下丝读数之差乘100得到。 水准测量的手簿记录(普通、三四等)及计算
普通水准测量的外业记录及计算
测站 1 2 3 4 5
点号
N1 转点 转点 N2 N2 转点 转点 转点 转点
B
视距 m
56 54 72 74 98 96 41 43 79 77
水准测量的外业
普通水准测量:将水准尺立于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 作为后视,水准仪置于施测路线附近合适的位置, 在施测路线的前进方向上取仪器到后视大致相等的 距离放置尺垫,在尺垫上竖立水准尺作为前视,分 别读取后视和前视读数,测定两点高差。第一站结 束后,记录员招呼后尺员向前转移,并将仪器迁至 第二站,此时第一站的前视点成为第二站的后视点, 重复至全部路线完成。
基本任务:建立国家大地控制网,测定地球的 形状、大小和研究地球的重力场理论、技术和 方法。大地控制网是为研究地球有关的各种科 学服务的,并且是施测地形图的重要依据
地形测量学
概念:研究小地区地表各类地物形状和大小的科学 。 研究对象:地球自然表面上一个区域,由于地球半径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