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PPT演示文稿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PPT演示文稿
•
③现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 术、人才和思想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 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此,它不是以民间自 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 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 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 工业到轻工业。 • ④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 配套,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重工 业,特别是钢铁、机械、电力、石油等工业尤为 微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和 沿江地区。
• ② 瓦解过程: A开始瓦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疯狂地向 中国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 界资本主义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 品商业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 解体。 B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解体,但其过程漫长。 C归宿: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废 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 完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也被消灭了,社会公 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 (2)突出特点: • 中国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 史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与欧美各国的现代化 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 • ①现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 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 排斥或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 • ②现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 导的,官僚买办阶级在中国现代化启动时期扮 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 握过现代化的领导权。
2、国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原因: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 (2)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3)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渗入这一地区,客观 上瓦解了当地的自然经济,有利于近代工业的 发展。
3、不利因素:
• • (1)先天的不利条件: 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 缺乏资金储备; • ②技术准备不足,只有手工技术,缺乏 机械化操作技术; • ③人才准备不足,只有经史子集型的人 才,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势和能经营管理 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 • ④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 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 工业的思想障碍。
• 5、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 性质和地位
(1)封建自然经济:
①• 性质与地位:封建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 形式。• 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封建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已产 生,仍在缓慢发展。在近代,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着 主体地位,也是近代封建势力——清政府、北洋军阀政 权的经济基础和统治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 系,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阻碍中国社 会进步的根源。
• 4、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
• (1)19世纪60年代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自然经济、外国资 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 • (2)1927年大革命失败至新中国成立 官僚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下的自然经济、外 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 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现 代化有了发展,主要表现为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政治体制的 现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但呈现波浪型推进的特点,思想文化由 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型。 •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现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 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实行币制 改革;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工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现 代化的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 营工业的发展。抗战期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 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抗战胜利后,美 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现代化事业推 入绝境。
(2)面临三大政治障碍:
• 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 • 封建专制统治的压制; • 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 (3)缺乏正确的道路、科学的决策和 安定的环境:
•
①从道路上来看,欧美各国的工业化一般是从 轻工业开始,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在工业化的同时, 农业都有一个相应的较大变化,给工业的发展提供 了支撑。中国的现代化在从重工业领域中开始后, 农业始终没有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拖了工业化 的后腿。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工业化开始之前, 资产阶级都通过政治革命掌握了统治权,为工业化 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中国的民主革命直到新中 国成立才最终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业化 的规模和速度。
• ②从决策上来看,历届统治者都没有把知识 结构的变革放到极其重要的地位,致使中国 在长时期内一直是一个文盲半文盲的国家。 缺乏现代知识的推动,使中国的现代化一直 为缺少人才、技术而困扰。由于历届政府都 代表了反动落后的阶级,违背广大人民的利 益,不可能从发展生产力的主观愿望出发来 制定内外政策,因而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 中国现代化的正常进行。(3)从环境上来看, 战争和革命不断,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2010历史高考专题复习 精品系列课件
114《中国现代化的 发展历程》
• 一、旧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 • •
1.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历程
(1)阶段特征:
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突出事件是洋务运 动。洋务运动前期以“求强”为旗号,兴办了“三局 一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 办了“三局一厂”等近代民用工业。这一时期,政治 体制现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 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 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同时,由于洋 务运动的需要,现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 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