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基于CCD视频传感器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控制系统(下)4.2电源管理模块设计电源是一个系统正常工作的基础,电源模块为系统其他各个模块提供所需要的能源保证,因此电源模块的设计至关重要。
模型车系统中接受供电的部分包括:传感器模块、单片机模块、驱动电机模块、转动电机模块以及其它的外围辅助模块等。
设计中,除了需要考虑电压范围和电流容量等基本参数外,还要在电源转换效率、噪声、干扰和电路简单等方面进行优化。
可靠的电源方案是整个硬件电路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
全部硬件电路的电源由7.2V,2A/h的可充电镍镉电池提供。
由于电路中的不同电路模块所需要的工作电流容量各不相同,因此电源模块应该包含多个稳压电路,将充电电池电压转换成各个模块所需要的电压。
本系统主要用到了以下几个不同的电压,如表4.1所示。
电源模块由若干相互独立的稳压电源电路组成。
在本系统中,除了电机驱动模块的电源是直接取自电池外,其余各模块的工作电压都需要经电源管理芯片来实现。
5V电源的实现是通过电源管理芯片TPS7350来实现的。
TPS7350是一款低压稳压芯片,能提供5V的固定电压输出。
TPS7350低压差稳压芯片克服了早期稳压芯片的缺点,而且还增加了如节电待机模式和供电管理等功能。
与其它的稳压芯片一样,TPS7350需要外接一个输出电容来保持输出的稳定性。
出于稳定性考虑,需要在稳压输出端和地之间接一个10uF低等效电阻的电容器。
除非该等效电阻小于1.2欧姆,否则引入的陶瓷电容或薄膜电容器会使输出的电压不稳定。
在很小或根本就没有旁路电容的情况下,输出电容可以减少到4.7uF,所提第四章系统硬件设计供的等效电阻维持在0.7到2.5欧姆。
因为电容的等效电阻很小,有必要串联一个0.5~1欧姆的电阻,并且限制该电阻不超过1.5欧姆。
表4.1 系统所用到的电压图4.2是6V电压生成电路。
该电路与5V实现电路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图2.2使用了两个二极管D202和D203来提高TPS7350的地电位,实现6V电压输出。
图4.2 TPS7350(6V)工作原理图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在上图中,注意到TPS7350有一特殊的输出引脚,该引脚为复位(RESET)。
TPS7350的复位引脚(RESET)作用是:控制输入端电压,以调节输出端电压,当输出电压高于4.65V时,复位输出端RESET为高电平。
当输出电压低于4.65V 时,RESET输出低电平。
当输出电压又变为高于4.65V时,RESET在保持200ms 的低电平后,变为高电平。
另外,CCD传感器还用到了12V电压,所以还要用MAX734来实现12V 的电压输出。
如图4.3所示,通过电感L301和电容C301、C302 网络的7.2V的电源电压,在经过电源管理芯片MAX734后,输出+12V的稳定电压。
SHDH为闭锁引脚,低电平有效。
SS为软启动引脚,在SS和地之间的电容提供了软启动和短路保护的功能。
CC为电容补偿输入,构成补偿反馈环。
VOUT为输出引脚,固定的+12V电压输出,V+为电压输入引脚,将通过滤波后的电源电压引入该引脚。
图4.3 MAX734工作原理图4.3视频分离电路LM1881视频分离芯片LM1881外围电路如图4.4所示,1脚为复合同步输出第四章系统硬件设计(COMPOSITE SYNC OUTPUT)端口,将该端口的信号作为行同步的标志,当该端口有信号输出时,表示采集到一行数据,将它的输出作为行同步信号,连接到单片机的IRQ端口,在IRQ中断中对采集到的视频信号进行处理。
2脚为视频信号的输入端,该端口接收CCD传感器采集到的视频信号。
3脚为垂直同步输出(VERTICAL SYNC OUTPUT)引脚,该引脚的信号作为场同步信号,当该引脚有信号输出时,表示采集到一新场,将它连接到H端口。
图4.4 LM1881外围电路4.4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用MC33886电机驱动H桥芯片作为电机的驱动芯片,通过S12输出的PWM 信号来控制电机。
如图4.5所示。
VPWR为电源电压7.2V,当D1接低电平,D2接高电平时,电机驱动芯片MC33886开始作用。
IN1和IN2是该芯片的两个输入引脚,OUT1和OUT2是芯片的输出引脚(各有两个,可同时控制2个电机的运转,因模型车只有一个电机,所以可以将它的两个OUT1和两个OUT2并在一起,增大芯片的带负载能力),它们随着输入PWM信号的占空比的不同,输出的电压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MC33886就是一款将占空比转换为电压的芯片。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在本系统中,引入了可接跳线的插孔,可以方便地对MC33886的各个引脚进行控制。
因为当MC33886正常工作时,需要将使能端D1和D2分别接地和高电平。
所以,除了用单片机的输出引脚对D1和D2 进行控制外,可以使用跳线将D1和D2直接与地和电源相连。
而且,从图中还可以看到,当用跳线将J4相连后,输出端OUT2的经过发光二极管后可以触发二极管的亮灭,方便对当前芯片输出情况的监控。
图4.5 MC33886工作原理图另外,为了更快的减速,本队考虑了利用电机的倒转进行减速的过程,方法是:MC33886的23通道输出作为直流电机的一端输入,而45通道输出作为直流电机另一端的输入,这样,直流电机就会根据两个输入端的差值来运转,即可实现正转和倒转。
当智能车需要急刹车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进行倒转,来达到快速减速的过程。
不过,这个过程也对电机和MC33886有一定的损耗,所第四章系统硬件设计以利用的时候应十分谨慎。
4.5转速测量电路为了使得模型车能够平稳地沿着赛道运行,除了控制前轮转向外,还需要控制小车的车速,使模型车在急转弯时速度不至于过快而冲出赛道,同时也使小车在直线段时以较快的速度行驶。
所以要时刻把握当前小车的速度,并根据小车所处的位置来实时调整小车的速度。
通过速度检测,可以消除或降低电池电压、电机传动摩擦力、道路摩擦力等的影响,使得小车在赛道上运行得更精确。
本系统采用频率-电压转换芯片LM2907结合带齿槽结构的圆盘来实现小车的速度检测。
即将具有齿槽结构的圆盘固定在后轮驱动电机输出轴上,采用直射式红外传感器读取齿槽圆盘转动脉冲。
将该脉冲信号输入频率-电压转换芯片,可得出相应于输入脉冲的电压值。
然后将该电压信号输入MC9S12DG128芯片的A/D端口,得出当前转速的数字量。
将该数字量于期望的转速相比较,来调整小车的速度。
LM2907单片集成频率-电压转换芯片由比较器、充电泵、高增益运算放大器组成,能将频率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2]。
为了获得最佳性能,必须仔细选择合适的电阻R1和合适的电容C1。
定时电容还为电荷泵提供内部补偿,为了使元器件取得准确的转换结果,其值应大于100uF,太小的电容会在R1上产生误差电流,特别是低温条件下更应该如此。
LM2907的外围电路如图4.6所示。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图4.6 LM2907工作原理图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抬高11引脚(参考电压端)的电压,否则不能获得跟随输入频率的输出电压。
因此, 系统通过分压电阻网络抬高11脚电平。
如图所示,通过R2=50k 和R3=30k 将11脚电平提高到1.875V 。
其实,只要将该脚的电平值提高到一定的数值,就可实现跟随输入频率的输出电压[18]。
引脚3的输出电流是内部固定的,因此V O /R1值必须小于或等于此固定值。
于是有:m a x ma x 1S S I V R ≥ 公式4.1其中max S V 是满刻度输出电压,max S I 为150uA 。
但是如果1R 太大,将会影响3脚的输出阻抗,从而使频率-电压转换的线性度变差。
其次,还要考虑输出纹波电压,以及1R 和2C 的影响。
引脚3的纹波电压RIPPLE V 可用下式计算:11(1)222C C C C IN R IP P LE V V F C C V C I ⨯⨯=⨯⨯- 公式4.2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1R 的选择与纹波无关。
但是响应时间,即输出V OUT 稳定在一个新值上需要的时间会随着2C 的值增加而增加,因此必须在纹波、响应时间和线性度之间仔细地进行折衷选择。
最后,最大输入频率由CC V ,1C 和2I 共同决定:21M AX C C I F C V =⨯ 公式4.31C 和2C 的选择: 11fullscaleC C fullscale V C R V F =⨯⨯ 公式4.4将系统所能忍受的纹波电压输入上面的纹波函数公式4.2,即可得2C 。
在测试过程中,系统检测到无论输入频率增加到多大,其输出最大电压为约为V V O 62.3=而固定在小车后轮转轴上的圆盘齿槽数为20个(即小车车轮没转动一圈,透射式光电传感器能检测到20个脉冲信号),所以当小车以占空比为1时全速运行,其有最大的输出频率Fmax ,经检验,Fmax=600Hz 。
k uA VR 1.2415062.31=≥方案一:选择R1为100k ,将R1=100k 带入公式4.4,可得3.62112.1()1005600C nf ==⨯⨯设系统能忍受的速度偏差为0.05m/s ,因为车轮的直径为51mm ,则将速度偏差转换为相应的频率值为0.05134()0.051 3.14F H z =⨯=将该频率转换为电压值为110.024()C C V F V R C V =⨯⨯⨯=纹波电压为0.024V ,由(4.2)式可知,最大的纹波电压发生在频率最小的时刻(即输入频率为0的时刻),将R IP P LE V =0.024V 带入公式4.2,可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技术报告12 1.26()2C C RIPPLE V C C uf V ⨯==⨯因此,系统选择C1为10nf ,C2为1uf ,R1为100k 。
其所对应的频率-电压表如表4.2所示:表4.2频率-电压转换表第四章 系统硬件设计由该频率-电压对应表拟合的频率-电压转换曲线如图4.7所示图4.7 频率-电压转换曲线方案二:系统选择R1为51k ,将R1=51k 带入公式4.4,可得3.62123.6()515600C nf ==⨯⨯在此系统选择1C 为33nf .设系统能忍受的速度偏差为0.05m/s 。
0.05134()0.051 3.14F H z =⨯=将该频率转换为电压值为V C R V F V CC 036.011=⨯⨯⨯=纹波电压为0.036V 。
由公式4.2可知,最大的纹波发生在输入频率最小的时刻(即输入频率为0的时刻)。
将R IP P LE V =0.036V 代入公式4.2,可得12 2.5()2C C RIPPLE V C C uf V ⨯==⨯在此系统选择1R 为51k ,1C 我33nf ,2C 选择2.5u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