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生产成本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成本1.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total cost):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profit):企业的总收益减去其总成本。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且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
当经济学家提到某个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时候,它们包括该企业生产其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营的总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经济学家关注于研究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
由于这些决策既考虑了显性成本又考虑了隐性成本,因此,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这两种成本。
与此相反,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企业和流出企业的货币。
因此,他们衡量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隐性成本。
3.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有一项重要的隐性成本,那就是已经投资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的机会成本。
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成本。
4.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由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的方法衡量成本,他们也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利润。
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总机会成本(显性的与隐性的)。
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仅仅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
由于会计师忽略了隐性成本,所以,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要使企业有利可图,总收益必须弥补全部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图13-1 经济学家与会计师经济利润是企业供给物品与劳务的动机。
获得正经济利润的企业将继续经营。
它弥补了所有机会成本,并留下一些收益作为对企业所有者的报酬。
当一个企业有经济亏损(即经济利润为负)时,企业所有者就没有足够的收入来弥补其所有生产成本。
除非条件改变,否则企业所有者最终将关闭企业,并退出该行业。
二、生产与成本(短期分析)1.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2)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这个思想是理解企业决定雇用多少工人和生产多少产量的关键。
(3)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2.从生产函数到总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而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函数却越来越平坦。
两条曲线斜率的变化是由于同一个原因:边际产量递减。
当车间拥挤时,多生产一块糕点要求增加更多工人,从而使成本增加。
因此,当产量高时,总成本曲线是较为陡峭的。
三、成本的各种衡量指标1.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1)固定成本(fixed costs)是指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即使不生产也要发生的成本,如租金和店员的薪水。
(2)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s)是指随着企业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成本。
如果企业不生产,可变成本是零。
企业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2.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average total cost ):总成本除以产量。
由于总成本就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所以平均总成本可以表示为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 ):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示当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量。
在表中,边际成本标在两行的中间,因为它代表随着产量从一个水平增加到另一个水平总成本的变动。
用数学来表示:平均总成本=总成本/产量/ATC TC Q =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MC TC Q =∆∆在这里,∆即希腊字母delta ,代表变量的变动。
这些公式表示如何从总成本中得出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说明:如果总成本在所生产的所有单位中平均分摊,普通一单位产量的成本。
边际成本说明:多生产一单位产量引起的总成本变动。
3.成本曲线及其形状各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如图13-2所示。
图13-2 短期成本曲线(1)固定成本TFC 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它表示在短期内无论产量如何变化,总固定成本是固定的。
(2)可变成本TVC 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上,总可变成本TVC 存在着一个拐点(C 点)。
在拐点之前,TVC 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在拐点之后,TVC 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
这一特征来源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总成本TC 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 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在每一个产量点上,不仅TC 曲线的斜率和TVC 曲线的斜率相等,而且,TC 曲线和TVC 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总固定成本TFC 。
(4)平均固定成本AFC 曲线是一条向两轴渐近的双曲线,它表示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
(5)平均可变成本AVC 曲线、平均总成本AC 曲线和边际成本MC 曲线都呈U 形,即它们都表现出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先降后升的特征。
它们的这一特征也来源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6)成本曲线的三个特征:①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
②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
③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
四、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1.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对许多企业来说,总成本在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划分取决于时间框架。
工厂的成本在短期中是固定成本,在长期中是可变成本。
由于许多决策在短期中是固定的,但在长期中是可变的,所以,企业的长期成本曲线不同于其短期成本曲线。
图13-3 短期与长期的平均总成本曲线图13-3中有三条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一个小型工厂、一个中型工厂与一个大型工厂。
图中还给出了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
当企业沿着这一长期曲线移动时,它根据产量调整工厂的规模。
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是比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坦得多的U形曲线。
所有短期成本曲线都在长期成本曲线上或以上,因为企业在长期中有更大的灵活性。
从本质上说,在长期中,企业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短期成本曲线。
但在短期中,它不得不用它过去选择的那一条短期成本曲线。
图13-3是表示在不同时间框架中产量变动如何改变成本的一个例子。
对不同的企业,进入长期的时间是不同的。
关于企业调整其生产设备需要多长时间,并没有唯一的答案。
2.规模经济与不经济(1)概念规模经济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规模不经济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规模收益不变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性。
(2)规模经济与不经济的原因规模经济的产生是因为生产水平高,允许工人中的专业化,而专业化可以使工人更精通自己的任务。
规模不经济的产生是由于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中固有的协调问题。
如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量越多,管理团队变得越庞大,管理者压低成本的效率越低。
(3)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通常是U形的原因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通常是U 形是由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导致的。
在生产水平低时,企业从扩大规模中获益是因为它可以利用更大的专业化,同时,协调问题并不尖锐。
与此相比,在生产水平高时,专业化的好处已经实现了,而随着企业变得越来越大,协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在生产水平低时下降是由于专业化增加,而在生产水平高时上升是因为协调问题增加了。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 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