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新版含有)资料

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新版含有)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的基本原理; 2、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 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规律、社 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者等观点; 3、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 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 性和能力。
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 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 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决 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 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 全脱离的。这一点从上面所说 的看来已经非常明显了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划分标准: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唯心史观——英雄造时势
唯心史观主要缺陷
第一,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 而没有进一步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 原因和经济根源。 从而,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 本否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只看到少数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 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对社会存 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认为社会历史发展也有其客观规律; 既承认英雄对历史地推进作用,又强调人 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地理环境
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处的各 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 壤、地形地貌、矿藏和动植物分布 等等。
本书主要贡献
第1卷,主要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 原理, 批判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观点。 第2卷,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各种各样的代 表性思想。
本书最伟大的贡献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
次作了全面阐述,完成了第一个伟大发现,把 社会主义学说奠定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马恩全集》第3卷 《德意志 意识形态》第51页
文化
民族
血缘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释义
第十一条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 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 在於改变世界。
《德意志意识形态》 是唯物史观的系统阐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德意志意识形态》结 构 分 析
本书第一卷“第一章 费尔巴哈”主要论述唯物史观的基本 原理,可以大致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唯物史观的前提(第23页的倒数第2段开 始,1-5段) 第二部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的辩证关 系(6-15段) 第三部分:社会存在(生活)与社会意识(意识)的 关系(16-30段) 第四部分:分工理论(31-39段) 第五部分:经济基础(市民社会)与上层建筑的辩证 关系(40-47段)
的看法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 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历史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又是人们社会 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所以它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 基本问题。 决定 唯心史 观 唯物史 观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
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 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 根本否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 定作用。
再次阐述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物质资料生产 ,并考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因 素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生活资料生产本身。这是一切历史 的第一个前提; 第二个因素是为满足新的需要而进行的物质资料 的再生产; 第三个因素是人口的生产活动,即人口的繁衍; 第四个因素是社会关系的生产。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观的根 本变革。
唯物史观——时势造英雄
对唯物史观作了精辟的概括,阐述唯物史 观和唯心史观的区别《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P21“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 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 ……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 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人创造环境,同 样,环境也创造人……每个个人和每一代所遇到 的现成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 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 ’的东西的现实基础……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 证明的,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 ,但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P22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 其辩证关系
1、概念
(1)社会存在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分为: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 式;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 意识形式。 思考:这些要素中,谁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何者为第一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 存在 英雄领袖是历史的 创造者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发展是否有规 律可循
有规律可循,社会 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 力
无规律可循,成则 王侯败则贼
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论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 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 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 产关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 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 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 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领会实践的 观点是《提纲》的中心观点. 难点:马克思关于宗教、人的本质、社会 生活的本质。
2)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 规定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 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经济
⑵ 人的本质的整 政治 体性 规定人的 本质的社会关系, 国家 是全部社会关系 其它 的总和。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要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社会基本矛盾
理论来源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德意志意识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