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常见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的典型皮疹特点

最新常见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的典型皮疹特点

1
常见儿童发热伴皮疹疾病的典型皮疹特点
2
儿童发热时常常伴有皮疹,病因多为感染或过敏性因素,但皮疹表现形式多3
样,故容易造成患儿家属的紧张及困扰,也给临床诊治造成困难。

现介绍一些4
常见儿童发热容易伴发皮疹的疾病其皮疹的主要特点,有助于诊疗鉴别。

5
1. 常见感染性疾病
6
(1) 幼儿急疹
7
皮疹特点:皮疹为细小的斑丘疹,分布较均匀,直径 2~5 mm 不等,疹间可8
见正常皮肤,压之退色。

持续 1~2 天皮疹自行消退,不留有色素沉着或脱屑。

9
鉴别要点:
10
热退疹出是典型特点,热退后 1~2 天内出疹;
11
头面部先发,后蔓延至颈部及躯干部,四肢较少,1天内出齐;
12
部分患儿可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13
14
(2) 手足口病
15
皮疹特点:典型为红色小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肿,疱壁较硬,内有少许液16
体,可破溃,除口腔外其余部位疱疹少有痛痒感。

疱疹数目不等,数个至数十17
个。

近年来不典型皮疹逐渐增多,可表现为大疱样皮疹,可伴有明显瘙痒,皮18
疹大,壁薄,易破溃。

消退后无色素沉着。

19
鉴别要点:
20
皮疹早期出现,多分布与手心、足心及口腔黏膜,躯干及臀部、肛21
周亦可出现,离心性分布。

皮疹分布特点具有诊断意义;
22
部分不典型病例为大疱性皮疹,伴有明显痛痒感,薄壁疱疹,较密23
集,可有破溃,与典型病例不符,需要结合季节及病毒检测。

24
25
(3) 麻疹
26
皮疹特点:皮疹形态多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无痒感,逐渐融合成片,27
色变暗,疹间少有正常皮肤,随病情好转逐渐消退,疹退后可有色素沉着及糠28
麸样脱屑。

29
鉴别要点:
30
患儿出疹时为疾病极期,多为第4天,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31
皮疹出现具有明显顺序性,耳后 - 发际 - 面部 - 颈部 - 躯干 - 32
四肢 - 手掌和足底,出疹迅速,7~10 天消退;
33
皮疹多数较重,触之皮温高。

34
35
(4) 风疹
36
皮疹特点:皮疹形态为浅红色的斑丘疹,分布均匀,面部较多,大小约 2 mm,37
疹间可有正常皮肤。

持续 1~4 天可逐渐消退,不留有色素沉着或脱屑。

38
鉴别要点:
39
发热当天出疹,具有一定顺序性,由面部出现,后颈部、躯干部出40
现,手掌、足部少有皮疹,形态与普通病毒疹难以鉴别;
41
多有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风疹特点,有助于鉴别。

42
43
(5) 水痘
44
皮疹特点:皮疹最初为瘙痒剧烈的红色斑疹,逐渐变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45
疹,24~48 小时疱内液体变浑浊,可出现脐凹现象,逐渐干瘪结痂,亦可破溃。

46
预后不留色素沉着。

47
鉴别要点:
48
皮疹首发于头面部,随后至躯干,逐渐扩展至四肢,末端稀少,呈49
向心性分布;
50
伴有明显痒感;
51
可分批出现新的皮疹,高峰期可见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52
在,「四代同堂」,有助于鉴别。

53
54
(6) 猩红热
55
皮疹特点:为猩红色弥漫细小斑丘疹,密集而均匀,压之退色,松手后恢复56
充血状,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

在皮肤57
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

面部58
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59
皮疹于 1 周内消退,可有脱屑,严重者可有四肢、手掌及足底片样脱皮。

60
鉴别要点:
61
多有扁桃体炎病史,伴有咽痛,草莓舌;
62
24 小时内出疹,48 小时内达高峰,体温更高,而后皮疹逐渐消退;
6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抗O多增高及咽64
拭子培养可见A组链球菌阳性有助于诊断。

65
66
(7)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
67
皮疹特点:皮疹为红斑样皮疹,逐渐出现松弛样水疱,1~2 天内在口周和眼68
睑四周出现渗出结痂,可见大片痂皮脱落,在口周留有放射状皲裂。

其他部位69
的皮肤大面积剥脱后可有潮红糜烂面,似烫伤样,手足皮肤可呈手套或袜套样70
剥脱,伴有明显疼痛及触痛。

预后可有糠状脱屑。

71
鉴别诊断:
72
发病急骤,皮损严重;
73
初在口周或眼睑四周发生红斑,后迅速蔓延到躯干和四肢近端,甚74
至泛发全身,皮损处有明显的触痛;
75
细菌培养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助于鉴别。

76
77
2. 常见非感染性疾病
78
(1) 川崎病
79
皮疹特点:为多行性红斑或弥漫细小斑丘疹,皮疹充血,发红,肛周皮肤发80
红,脱皮。

口唇可有皲裂,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趾红斑,恢复期可有膜状脱皮。

81
痊愈后无色素沉着。

82
鉴别要点:
83
皮疹特异性不强,易与猩红热、麻疹、幼儿急疹等混淆;
84
多在发热期出现,以躯干部为著,要密切注意眼球结膜充血,口唇85
皲裂、草莓舌表现及手足症状、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86
87
88
(2) 药疹
89
皮疹特点:皮疹形态多样,可表现为风团状皮疹,血管性水肿,猩红热样皮90
疹,多行性红斑,过敏性紫癜,固定性药疹等多种形式,重症可有剥脱性皮炎,91
大疱性皮疹或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等。

92
鉴别要点:
93
出疹前有明确用药史,注意常见易引发皮疹药物使用情况;
94
多为全身性出疹,有时伴有明显痒感,重者出现皮肤剥脱继发感染,95
需要仔细排除其他感染性因素导致的皮疹,密切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

96
97
(3) 过敏性紫癜
98
皮疹特点:初期为紫红色斑丘疹,针尖样大小,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不99
伴有痛痒感,逐渐转为暗紫色,最终呈棕褐色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

重者100
可融合成大疱伴出血性坏死,可有痛感。

101
鉴别要点:
102
皮疹反复出现为典型特点,分期分批,甚至间隔数周或数月可再次103
复发;
104
皮疹分布多以四肢及臀部为著,对称分布,伸侧居多,面部及躯干105
部较少;
106
皮疹为出血性皮疹,压之不退色。

107
108
3. 注意事项
109
(1) 皮疹是儿童疾病的常见症状,表现形式多样,常不典型,诊断时首先明110
确是何种类型的皮疹,考虑可能的出疹性疾病有哪些,具体用药情况及相关伴111
随症状,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12
(2) 除上述典型疾病外,一些罕见疾病也可导致儿童发热伴出疹,如寄生虫113
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虽相对罕见但需要警惕;
114
(3) 药物性皮疹诊断最为不易,,通常儿童容易引发皮疹的药物分为 4 大类:115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
116
磺胺类药物;
117
抗菌药物,以青霉素类为主;
118
镇静安眠及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等。

119
120
121
122
参考文献:
123
[1]. 王卫平.《儿科学》第 8 版 2013.
124
[2]. 胡亚美,江载芳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7 版 2002. 1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