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为规范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管理工作,吸收国内外优秀博士来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实现建设重点大学目标,实施高层次突破,根据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和河南省人事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意见》(豫人专技(1999)65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管理体制1、学校成立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具体负责博士后管理工作。
2、博士后工作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及服务工作,主要职责是落实博士后住房及配套家具的安排和管理;按照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管理协调委员会《博士后经费使用暂行规定》和我校的有关财务规定,负责博士后经费(包括博士后日常经费、科研基金、工作活动经费等)的管理与使用;定期向管委会汇报工作;负责博士后申请留校的考核工作。
3、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院(系)成立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院系党政主要负责人、学术委员主任和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并指定一名院(系)领导分工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具体工作。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对申请进站提出意见,对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选题进行把关,定期听取博士后科研工作进度报告,对拟出站博士后的科研成果、工作态度做出全面评价,并提出出站后使用意见。
4、科研处协助有关院(系)做好在站博士后科研协调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博士后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科研成果的鉴定,以及博士后参加国际学术交流项目的审核等工作。
第二条博士后系国家正式职工,属流动站所在院(系)的工作人员,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外,还应享受本单位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参加单位组织的有关活动。
第三条博士后的申请资格1、凡新近在国内外获得我校设站学科领域内的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员,均可向我校申请做博士后。
2、为了鼓励人才交流,博采众长,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我校培养的应届博士毕业生,不得进入我校本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第四条申请手续和审批程序1、申请者一般应提前半年向学校人事处或各流动站提出书面申请,填写《郑州大学博士后申请简表》,并提交一下材料:1)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有关证明材料;2)博士论文二本;3)若为委培、定向、在职、现役军人博士,还需原单位的同意函(写明对出站分配去向的意见);4)体格检查表;5)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申请回国做博士后研究,还需提供:a)中国驻外使馆教育处(组)推荐意见(如果留学博士已回国,则不需要);b)两位专家推荐信(应有一位国外的导师或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作为推荐人);c)能证明其能力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成绩单(复印件)等。
2、人事处将申报材料交有关院(系)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业务考核,考核办法按照《郑州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业务能力考核暂行规定》执行,同意后由申请人本人按要求填写《博士后申请表》(一式四分含原件)。
3、人事处会同院(系)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确保质量、择优录用”的原则,对申请人从思想政治表现、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和遴选(必要时进行面试),并在《单位审批意见表》中填写审查意见。
4、经学校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同意后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审批,并报省人事厅备案,最后由学校人事处发出录取通知书。
第五条进站1、被录取的博士后凭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到我校人事处报到,办理报到手续。
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到者,应提前向人事处请假;无正当理由,逾期一个月不报到者,取消其进站资格。
2、博士后进站一个月内需与流动站签订工作协议书,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及其它有关事项。
3、博士后所在院、系要保证为博士后提供必要的研究、实验和计算等工作条件。
4、博士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应力求结合我校设站学科的研究方向,研究计划由本人提出,征得合作导师同意并经院(系)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报所在院系备案。
博士后进站两个月内,必须完成开题工作,并向所在院系做开题报告。
第六条工作期限1、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如提前完成研究项目,由本人申请,经学校批准,可以提前离站,但在站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1个月。
2、博士后如在两年内未能完成预期工作,可由学校报国家人事部批准,适当延长时间。
一般情况下,延长期不宜超过半年。
延长期内博士后的日常经费因国家不再下拨,由流动站所在院系与博士后本人协商解决。
延长期满后,必须流动出站或转到下一站。
3、根据学校和国家规定,博士后在站期间不得申请到国外做博士后或进修,但可以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与在站期间科研工作有关的短期交流(不超过3个月)。
逾期按自动离站处理。
4、在站博士后如不适宜继续做博士后研究,学校可报请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办理离站手续,由国家人事部专家司安排工作。
5、凡博士后思想品德有严重问题,工作不努力,无培养前途者,将做退站处理。
博士后退站由合作导师提出报告,院(系)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学校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批准,报请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审批后,对该博士后作退站处理。
自上级批准博士后退站的第二个月起,保留发放2个月的基本工资和国家规定的各种津贴。
退站的工作安排可参照博士后出站时的程序办理。
6、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因病连续请假半年以上者,应终止其工作。
待其恢复健康后,由国家人事部专家司安排工作。
第七条经费及工资福利待遇1、博士后的日常经费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拨给(每人每年3万元),用于补助科研工作和生活福利等。
2、博士后使用日常经费需经合作导师及院、系负责人同意,严格按照我校的财务规定执行,以确保博士后日常经费的剩余部分主要用于科研工作。
3、博士后的工资待遇按国家政策规定执行,并享受学校规定的我校正式职工的其他福利待遇。
4、博士后可享受每月一千元的生活补贴,用于购置书籍、资料及交纳博士后的住房租金等。
博士后从终止在站工作的下一月起,停止发给工资及生活补贴。
在等待分配工作期间,可酌情给予补助。
5、学校人事处从日常经费中提取3%作为管理费,管理费主要用于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及博士后的日常管理工作,具体由人事处掌握使用。
第八条住房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居住在博士后公寓,由人事处负责博士后公寓住房的分配及家具配置。
具体事宜按《郑州大学博士后公寓管理办法》执行。
第九条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申请按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会1996年11月12日通过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执行。
第十条业务考核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1、学校建立博士后研究人员考核奖惩制度,制订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期满出站考核的标准和实施办法。
2、博士后应按时完成协议书所规定的研究课题。
进站一年后,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对其工作进行考查,并填写《郑州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期考核表》。
对业绩突出者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不能完成规定任务,经考核不合格者,劝其离站,并报请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后另行分配工作。
在等待分配工作期间,只发基本工资。
3、博士后工作期满离站前应向流动站提交研究工作总结和研究成果报告,并向所在院(系)作一次在站期间科研工作报告,院(系)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5-7名专家(必要时,可邀请校外同行专家参加)对其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行评定,并将评定意见填入《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分配工作审批表》。
具体办法按《郑州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业务能力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4、博士后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定按照我校教授、副教授申报评审办法办理。
5、博士后在站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其知识产权应归属郑州大学,有关成果鉴定及发表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均应冠名郑州大学。
第十一条期满出站与工作分配1、博士后工作期满要求分配固定工作的,需填写《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
人事处根据院(系)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对其研究工作的评定意见,对博士后工作作出评价,评价意见填入《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分配工作审批表》,报送国家人事部专家司审批。
经批准后,方可办理出站手续。
2、博士后出站后的工作可由本人自行联系,也可由校人事处推荐。
联系去外单位工作的博士后须提交接受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接受的公函,作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分配工作审批表》的附件,报送国家人事部专家司审批。
3、博士后凭国家人事部专家司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分配工作介绍信》到接收单位报到。
4、博士后如系现役军人,其工作安排须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5、博士后工作期满出站时,须到人事处办理离校手续,领取分配工作介绍信,到接收单位报到。
第十二条计划外博士后1、流动站确因重点科研任务需要,且经费落实,在招收计划内名额已满的情况下,可以自筹经费招收适量计划外博士后。
2、计划外博士后的进站条件、审批手续与计划内博士后相同。
3、学校人事处负责向省人事厅、财政厅、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争取经费,以支付计划外博士后的科研费、生活费和其它福利(包括医疗)费用。
鼓励流动站积极争取经费招收计划外博士后。
使用科研经费招收计划外博士后需经科研处审核同意。
4、计划外博士后的其它有关待遇(包括住房、配偶安排等)与计划内博士后相同。
签订服务协议。
第十三条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归人事处。
郑州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业务能力考核管理办法为了保证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设及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博士后进站前业务能力的考核根据“确保质量、择优录用”的原则,对申请到我校做博士后的人员,除了必须符合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基本条件外,在业务能力上尚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可考虑录用为我校博士后研究人员。
(一)攻博期间,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或录用论文3篇以上(含3篇。
以下提法类同)。
(二)被国际文献检索系统SCI、EI收录论文2篇以上。
(三)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某项研究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
(四)以主要研究人员身份(排名前3名)获得过省、部级2等将以上的奖励。
(五)基础理论扎实,某项研究成果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填补国内空白的主要完成人。
(六)以主要研究人员身份(排名前3名)参加过重大的研究课题,有材料证明已取得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七)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有材料证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八)因重大研究项目或学科建设需要,虽成果较少,但经院(系)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讨论,一致同意者。
二、博士后出站前业务能力的考核博士后出站前的考核工作是整个博士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博士后工作的全面总结与鉴定。
做好此项工作,对于促使博士后刻苦攻关、努力争取新成绩、确保博士后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博士后的考核结论也是职称评定和干部录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