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创意变成赚钱生意文/林伟贤,实践家教育集团董事长一个好的创意变成生意之后,能决定企业40%的利润,但大多数创意产生之后,却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把创意层层推进,变成赚钱的生意。
也就是说,创意与生意之间,需要那么一座桥梁,连接此岸与彼岸。
一个人可能只是想到某一件非常简单的创意,突然就会变成一个生意。
现在有人帮老人代租代买老年公寓,即老人有一套房子,但是没有和儿女住在一起,除了房子之外又没有余钱,所以就推出了这个服务,帮老人把房子租出去,并收取一些服务费,然后把剩下的租金收入用来帮老人付给敬老院,这样老人在敬老院里面就什么都有了。
有很多老人喜欢,因为平时自己在家很无聊,去了敬老院反而还热闹些,照顾得也不错。
创意产生之后,需要具体解释是怎么回事。
比如代租代付老人房租,在创意出来之后,就要写下具体想法,也就是项目简介。
帮老人代租代付的缘起、租金收入的使用途径、使用方式等,然后用连锁加盟的方式体现。
即用简单的话来介绍你的创意项目。
介绍完之后还要有附加信息。
举例来说,大家可能不清楚老人目前究竟是怎样一种状况,那么你就需要把相应的每个年龄段的老人的情况信息写出来,附加在上面。
比如65岁以上的老人在中国可能有多少,这些老人的现状如何等等。
创意离商机有多远但创意就一定等于商机吗?不一定。
举例来说,当“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很多地方就出现了一种很可爱的创意。
因为大家对奶粉没了信心,所以有人就想出了一个点子,专门请一个奶妈去家里挤奶给孩子喝。
这个点子看起来不错,很有新闻噱头,可是这会是一个很棒的商机吗?不见得。
因为其系统化、标准化尚难衡量。
比如乳房的大小跟出奶量大小有没有关系,会不会今天有奶明天就没有奶了,这是无法量化的。
所以只能说是创意,但不能算是商机。
而另外一个点子就挣了很多钱,既是创意又是商机。
在2008年的时候豆浆机竟然能卖到断货。
因为很多人对牛奶不放心,干脆买黄豆自己打磨豆浆喝。
来源于创意的商机,其比例是较微小的。
如果你真的可以找到好的商机,这个商机就可以决定你利润的40%。
也就是说,选对了商机的话就会比别人轻松很多,而一旦选错,即使工作很努力,大家也不一定能接受。
另外,风险投资商会先看你有没有找到很棒的商机,然后利用这个商机去设计一个很棒的商业模式,还要看你的团队够不够好,你的创业计划强不强,才会决定要不要投资。
那么,商机从哪里来?落差之间彼得•德鲁克说,如果10年之内造成10倍以上的变迁,就会造成应该的不连续。
就是说,发展太快了之后就会导致硬件和软件之间产生落差,有落差就有商机。
有的有钱人不懂得怎么生活,那么教有钱人怎么去生活也是商机。
所以这句话就是提醒大家,凡是快速发展的就会造成落差,在落差之间存在着难得的商机。
价值链重构以前很多情况下都是消费者到终端去找商品,现在不是这样了,消费者可能会到生产那一端去找商品。
以前种青菜的是经过大盘商、中盘商、批发商、小盘商卖到店里面,现在,网络已经改变了这一游戏规则。
做得不错的农场、农户自己上网做一家网店,就能自己卖家里的菜。
这是整个价值链重构带来的商机。
文化的变迁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一个商机。
比如晚睡的人越来越多了,早起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而晚睡早起的这些人,其实就是导致“麦当劳”等企业实行24小时经营重要的一部分人。
老人早上四五点就开始运动了,运动完之后,“麦当劳”还没有开门,所以早餐就没有办法卖给他们。
而年轻人12点以后,甚至凌晨2点还没睡觉都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个时候是买不到“麦当劳”夜宵的。
那么实际上“麦当劳”就可以不用管2点到5点这一时段的情况了,这一时段虽然也还是开门营业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生意可做。
问题是如果从晚上10点延长到凌晨2点,多做了这4个小时的生意,然后把早上6点提前到早上4点,因为4点到6点是很多老人出门的时间,这是改变的关键。
市场领导者市场领导者存在令顾客头痛和抱怨的问题,也会产生新的商机。
比如“必胜客”,以前吃比萨只能到店里吃,而没有外卖业务。
因为只有它在卖比萨,它是行业的老大,所以忽略了外卖比萨的业务,也就给了“达美乐”机会。
“达美乐”现在专做外卖生意。
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市场上出现价值被低估的资产,也可以带来商机。
最近开始流行一个现象,即有人把很多经营不好的公司或者工厂拿来改造成长期出租的公寓。
而且这种长租公寓是专门提供给农民工的,租金极其便宜,一个床位按照一天1元钱的标准,一个月是30元,一年是360元。
我曾经亲眼在郑州看到了一个这样的公寓项目。
他们花了20万元租下了一个废弃的工厂,里面根本就没什么东西,简单做了下装修,花了30万元左右,总投资成本50万元,里面可以摆上 7000张床,是那种有上下铺的床。
而且为夫妻专门准备了夫妻房,里面也就是由一张上下铺的床改为一张大床而已,然后有一个小隔间,没有厕所,没有浴室。
可就是这样的条件和情况,却不容小瞧。
每张床就算一天只收1元,一年365元,7000乘以365等于200多万元。
这是很惊人的一个数字。
“MOTEL168”为什么发展那么快?就是因为他们专租都市里面那些废弃的厂房或者废弃的公司,以低成本获得那些被低估价值的地方,挖掘出了它们的真正价值。
对需求的发现与满足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去思考有哪些问题是没有被解决的,有哪些需求是没有被满足的。
人们的需求就跟欲望一样,是无止境的。
顾客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某个需求,那么是否可以创造需求呢?或者通过教育让他们觉得自己需要某件东西?很显然,是可以的。
所有未被解决的问题、未被满足的需求都是可以被教育的,关键在于你要去找到这些需求和问题。
比如,我想吃五星级的面包,可是它很贵,现在出来一个85℃面包,就是用五星级的材质做成的,但是价格却很便宜。
它就是因为解决了好吃又不贵这个问题,满足了顾客物美价廉的需求,现在它做成了上市公司。
你要从那些遇到的问题和需求中找到别人没有看到的缝隙点,就像门窗的缝隙一样,虽然缝隙很小,但是从中却可以看到一个大世界。
这就是所谓的缝隙市场。
非主流的狭窄的缝隙市场,却足以支持一家公司的发展和生存。
当大家拼命在盖豪华酒店的时候,有人回过头来务实地看到了中国廉价酒店的市场,于是有了经济型酒店,仅锦江之星在国内就有512家。
但是希尔顿呢?在中国的数量并不多。
商机大小的评估如何判断一个商机是不是有潜力,潜力是大还是小?一个潜力很大的商机一定是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的。
能够解决某个问题、满足某个需求,这就是具有潜力的商机,而除此之外,市场需求旺盛,市场规模本身要够大,市场增长力要更好,至少保证它的毛利率能够达到40%以上,整个市场的增长速度在20%以上,这才能算得上是潜力很大的商机。
那潜力小的商机是怎样的呢?竞争者太多了,几乎没什么胜出的机会,或者有一个超强的竞争者。
模式算不算好的商机呢?不算。
因为模式是很容易模仿的,别人有很强的进入壁垒,人家马上就可以拿来照搬照用。
对现有的产品或服务非根本性的改良,也不能算好商机。
比如,你现在选择去做U盘,肯定就没什么机会了。
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因为现在电脑硬盘的容量都比以前大了很多倍,基本上用不着U盘来拷贝资料了。
除非把它进行根本性的改良,将之变成像iPad那样的产品,可能还有机会。
那么,从哪些角度来判断商机的大小呢?从行业和市场的角度判断市场。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市场还是一样的。
重点在夹缝市场,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因为夹缝市场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小需求大市场”,即我们以为这个地方小,所以没有人去碰,可是地方虽小,但是人数还是挺可观的,在没人能满足他们需求的情况下,你来满足他们,做下去的话,其实价值很大。
在你进入这个市场之后,一定要注意一些重要顾客群,这些顾客并不是因为付得起钱才重要,而是因为你能满足他的需求。
另外,它的增值度要高。
客户潜在利润回收期要小于一年,即我拿了50万元买这个东西,一年之内就能够收回这50万元投资的价值,那就需要顾客选择你了。
市场结构。
如果一个公司依靠数量庞大的销售人员,那么就会越做越辛苦。
因为只靠量是不能在市场上取得胜利的,关键还要看你进入这个市场时和退出这个市场时的环境。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人在进入一个市场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需要太多硬件设备,风险变大。
为什么?因为那些东西都是不容易变卖和回收的。
一旦遇到企业后期经营不好,这些东西会让你难以退出,因为你舍不得浪费那些成本,而因为舍不得就不得不勉强经营,结果浪费了更多的后续经营成本。
进得去出不来的商机绝对不是好商机。
市场规模。
一个数十亿元的市场可能太成熟,跟你竞争的是500强企业,你肯定是竞争不过的;但是市场太小又没有成长空间。
因此,市场规模至少在5000万元以上,但又不能大到几十亿元的规模,这才有可能成为缝隙市场,才有进入经营的机会。
成长率。
你挑了一个市场,那么这个市场每年的增长率如果能达到50%就算很不错了。
比如在昆明做服装,昆明现在的儿童服装市场规模假设是两亿元,那么儿童服装一定是在增长的,按照50%的增长率算,明年就可以变成3亿元,后年就可以达到4.5亿元,再往后一年就能变成6.75亿元。
按照这样来算的话,五年半以后就可以增长为原来的10倍。
所以当你看准了5年增长10倍的市场之后,你在进入的过程中,自然就会跟着市场一起成长。
可获得的市场份额。
一旦进入某个市场就要问自己:能不能做到市场份额的20%左右?举例来说,实践家不可能做到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20%,那也意味着不可能做到企业家这一块市场的20%。
但是实践家至少能够做到中国企业家的商业模式教育这一块市场的20%。
这是我们树立的一个方向,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
总之,不管你最后挑到哪一块市场、切到哪一块蛋糕、进入到哪一个领域,都要告诉自己,一旦进去就要至少能获得2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是对自我的一个认知。
从经济性的角度判断税后利润。
比如制造业10%~20%,服务业30%~40%的利润,但那是税前的利润,如果缴完税,制造业至少要能够达到10%左右,服务业至少要能够达到20%~25%,这样的利润才算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你所做的事情在税后所能达到的利润不够高的话,那就没必要去做了。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盈亏平衡点的问题。
盈亏平衡计算与投资回报率(ROI)。
整体投入如果超过3年才能达到基本平衡的话,那就很辛苦了,所以保持盈亏平衡点的时间不能太久。
而且你的投资回报率至少要能够保持在每年25%,甚至以上,这才算是好的商机。
这里的ROI=年均利润/总投资额。
如果不能达到的话,倒不如把资金放到别的地方。
为什么做生意一定要说实话?因为如果买对好的基金,5年就已经翻5倍甚至10倍,干吗还要去做生意?内部收益率(IRR)潜力。
假设你的投资全部是银行贷款的,如果你将来的投资回报正好让你付清本息,不赢不亏,这时的银行贷款利率就是I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