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与超滤
显 微 镜 下 膜 的 照 片
在相对湿度为100%时,膜的含水量高达 60%,其中表皮层只含10%-20%,且主 要是以氢键形式结合的所谓一级结合水和 少量的二级结合水。 多孔层中除上述两种结合水外,较大的孔 隙中还充满着毛细管水,此层中含水率较 高。 正由于膜中存在这几种不同性质的水,决 定了CA膜具有良好的脱盐性能和适宜的透 水性能。 膜必须保存在水中。
(2)机理不同:超过滤的去除机理主
要是筛滤作用。在反渗透膜上分离过程 伴随有半透膜、溶解物质和溶剂之间复 杂的物理化学作用。
(3)工作压力不同:超过滤的工作
压力低(0.07-0.7MPa)。反渗透所需的 工作压力高(大于2.8MPa)。 超滤装置与反渗透装置类似,目前我国 试验研究及生产中普遍用管式装置。
中空纤维反渗透组件简图
密封
中空纤维膜 外径50-200μ 内径25-42μ 密封 多孔进水管 浓水 浓水出口
耐压容器
透过水
进水
淡水出口
(4)中空纤维式反渗透膜组件
中空纤维为U形的膜组件
中空纤维式膜组件的特点:
单位体积膜表面积大。 制造和安装简单,不需要支撑物。 缺点是不能用于处理含有悬浮物的 废水,预处理必须经过滤处理。 难以发现损坏的膜。
这种膜有不对称结构,表面结构致密, 孔隙很小,通称为表皮层或致密层、活 化层;下层结构较疏松,孔隙较大,通 称为多孔层或支撑层。示意
CA膜是被水充分溶胀了的凝胶体。 由于铸膜液中的所有添加剂及溶剂 在制膜过程中先后被除去,膜中仅 含水分。链接
醋酸纤维素膜的结构示意图
1% 表皮层,孔径 (8-10)×10-10m 过渡层,孔径 200×10-10m 99% 多孔层,孔径 (1000-4000) ×10-10m
膜表面的孔径机械筛分作用; 膜孔阻塞、阻滞作用; 膜表面及膜孔对杂质的吸附作用。
凡基于此原理所进行的浓缩或纯化溶液的分离方法,一般 称之为反渗透工艺。
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它主要是在压力推动
下,借助半透膜的截留作用,迫使溶液中的济剂与溶质分开。
3.反渗透膜及其透过机理
(1)对反渗透膜的性能要求 选择性好,单位膜面积上透水量大,脱 盐率高; 机械强度好,能抗压、抗拉、耐磨; 热和化学的稳定性好,能耐酸、碱腐蚀 和微生物侵蚀,耐水解、辐射和氧化; 结构均匀一致,尽可能地薄,寿命长, 成本低。
锅炉补给水除盐软水;
海水、苦咸水淡化;
造纸、电镀、印染等行业用水及废水处理。
在浓水边加压,当压 2、反渗透的原理 力超过渗透压时,则 由于浓度差存在,半透膜 水透过半透膜,即反 又不允许溶质通过,所以 渗透,实现净化过程。 水透过膜,使浓水一边液 面升高,产生渗透压
开始时两边液 面相同
半透膜
渗透和反渗透原理示意图
(3)反渗透膜的透过机理
1)氢键理论 该理论认为,水透过膜是由于水分子和膜的 活化点形成氢键及断开氢键的过程。 即在高压作用下,溶液中水分子和膜表皮层 活化点缔合,原活化点上的结合水解离出来, 解离出来的水分子继续和下一个活化点缔合, 又解离出下一个结合水。
水分子通过一连串的缔合-解离过程,依次从一个 活化点转移到下一个活化点,直至离开表皮层,进 入多孔层。
膜组件的浓缩液(浓水)流到下一组膜组件处 理。流经n组膜组件,即称为n段。
级(permeate staging):指膜组件
的产品水再经下一组膜组件处理。透过液产 品水经n次膜组件处理,称为n级。
一级一段的不同方式
一级一段连续式 一级一段循环式
可保证出水水质, 但水回收率低
可以提高水的回收 率,但出水水质有 可能下降
② CA膜的性质 (a)膜的方向性:
由于CA膜是一种不对称膜,因此,在进 行反渗透时,必须保持表层与待处理的 溶液或废水接触,而决不能倒置,否则 达不到处理的目的。
(b)选择透过性:
CA膜对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物具有选择透 过性。
对电解质,离子价越高,或同价离子水合 半径越大,则脱除效果越好。 阳离子的脱除顺序为: Sr2+>Ba2+>Li+>Na+ >K+。阴离子的脱除 顺序为:柠檬酸根>酒石酸根>SO42>CH3COO->Cl->Br->NO3->I->SCN-。 对有机物,一般是水溶性好的、非解离性 的、分子量小的脱除效果较差。而解离性 大的、分子量大于200的有机物,则脱除 效果较好。对同一类有机物,随分子量增 大,脱除效率增加。对同分子量有机物, 随分子支链的增加,脱除效果变得更好。
(2)反渗透膜的分类
按成膜材料可分为有机膜和无机高聚物膜; 按膜的形状可分为平板状、管状、中空纤 维状膜; 按膜结构可分为多孔性和致密性膜,或对 称牲(均匀性)和不对称性(各向异性)结构 膜; 按应用对象可分为海水淡化用的海水膜、 咸水淡化用的咸水膜及用于废水处理、分 离提纯等的膜。
1)醋酸纤维素膜的结构及性能
四种反渗透装置的性能及操作特点
比较项目
填充密度 (m2 /m3)
板框式
20
管
式
150
螺旋卷式
250
中空纤维式
1800
易污染程度
膜清洗难度 膜更换难度 原水预处理 成本 相对价格
难
内压式易, 外压式难 内压式难, 外压式易 低 高
中等
易 一般 中等 高
易
难 易 高 低
易
难 易 高 低
(1)板框式反渗透膜组件
1、超过滤与反渗透的异同
超过滤简称超滤,它同反渗透一样,都 是利用膜来分离废水中溶解的物质。 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在于:
两种过程的动力同是溶液的压力,在溶 液的压力下,溶剂的分子通过薄膜,而 溶解的物质被阻滞在膜表面上。
两者区别在于: (1)膜不同:超过滤所用的膜(超滤膜)较疏 松,透水量大,除盐率低,一般用超过滤 分离高分子和低分子有机物以及无机离子 等,能够分离的溶质分子至少要比溶剂的 分子大 10 倍,在这种系统中渗透压已经不 起作用了。 反渗透所用的膜 ( 反渗透膜 ) 致密,透水量 低,除盐率高,具有选择透过能力,用以 分离分子大小大致相同的溶剂和溶质,
2)优先吸附-毛细管流理论 该理论把反渗透膜看作一种微细多孔结 构物质,它有选择性吸附水分子而排斥 溶质分子的化学特性。 当水溶液同膜接触时,膜表面优先吸附 水分子,在界面上形成一层不含溶质的 纯水分子层,其厚度视界面性质而异, 或为单分子层或为多分子层。 在外压作用下,界面水层在膜孔内产生 毛细管流连续地透过膜。
2、超滤的原理
超滤又称为超过滤,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结构对物质 进行选择性分离。当液体混合物在一定压力下流经 膜表面时,小分子溶质透过膜(称为超滤液),而 大分子物质则被截留,使原液中大分子浓度逐渐提 高(称为浓缩液),从而实现大、小分子的分离、 浓缩、净化的目的。 用于去除废水中大分子物质和微粒(分子量>500)。 超滤截留大分子物质的机理是:
密封
密封
螺旋卷式膜组件组合示意图
膜叶
进 水
浓 水
透过水
透水 网状 材料
膜组件的组装示意图
端 盖
密 封 圈
膜 组 件
连 接 器
浓 缩 液
进 水 口
耐压 容器
透 过 液
工 业 应 用 的 反 渗 透 装 置
工业 应用 的反 渗透 装置 的膜 组件 之间 的连 接
螺旋卷式反溶透装置的特点:
结构紧凑,单位容积的膜面积大。 处理能力高,占地面积小,操作方 便。 缺点是不能处理含有悬浮物的液体, 原水流程短,压力损失大,浓水难 于循环以及密封长度大,清洗、维 修不方便,易堵塞。
① 膜的结构 醋酸纤维素是没有强烈氢键的无定形链状高 分子化合物。 制膜过程是将其溶解在丙酮中并加入甲酰胺 作添加剂,经混合调制、过滤、铸塑成型, 然后再经蒸发、冷水浸渍、热处理,即可得 到醋酸纤维素 (cellulose acetate,CA)膜。 外观为乳白色、半透明,有一定的韧性,膜 厚l00-250m。
一级多段连续式
水回收率高,浓缩液量少,浓度高,有利 于回收其中的有用物质。但出水水质差。
一级多段循环式
浓缩液浓度高,出水水质较好。
二级五段连续式
第二级
二、超过滤(Ultrafiltration)
1、超过滤与反渗透的异同 2、超过滤的原理 3、超滤膜及膜组件
4、 超滤的基本工艺流程
5、 超滤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c)压密效应:
CA膜在压力作用下,外观厚度一般减少 25%―50%,同时,透水性及对溶质的 脱除率也相应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膜的 压密效应。这种塑性变形是不可逆的, 因此膜的性能在压力消失后不会恢复。 (d)膜的水解作用和生物分解作用: CA膜是一种酯,易于水解,水解速率与 pH值和水的温度有关。一般在碱性介质 中的水解速率比在酸性介质中大,在 pH4.5-5.2时最低。
6.1.3反渗透与纳滤
一、反渗透(RO) Reverse Osmosis
1、概述
2、反渗透基本原理
3、反渗透膜及其透过机理
4、反渗透装置
5、反渗透工艺流程
1、概述
反渗透是一项高新膜分离技术,其孔径很小,大都 ≤10×10 –10(10A),它能去除滤液中的离子范围 和分子量很小的有机物,如细菌、病毒、热源等。它 已广泛用于海水或苦咸水淡化、电子、医药用纯水、 饮用蒸馏水、太空水的生产,还应用于生物、医学工 程。 特点
3)溶解-扩散机理
溶剂与溶质透膜的机理是由于溶剂
与溶质在膜中的溶解,然后在化学位差 的推动力下,从膜的一侧向另一侧进行 扩散,直至透过膜。
4.反渗透装置
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膜分离设备是由 多个构造相同的单个装置组合而成 的,一般把构成设备的相同的装置 称为膜组件(membrane module)。 反渗透膜组件有板框式(plate and frame)、管式(tubular modules)、 螺旋卷式(spirals wound)和中空纤 维式(hollow fiber)等四种。